武侠文化。(1 / 2)

目录 下一页

武侠小说之所以有新、旧两大派的说法,大抵是由新、旧文学之分

小李广花荣之子花逢春

而来。故范烟桥着民国旧派小说史略特加点明“旧派”主要是指章回体小说。然而此一界定对于武侠小说而言,并无太大意义;因为凡是长篇武侠小说必分章回,无论其为对偶、孤句或是长短不一的回目,皆不例外。

那么所谓“新派武侠”小说究竟何所指笔者认为理应以作品的内容所表达的新思想、新观念及新文学技巧而定,且缺一不可。新派武侠诞生客观上反映了中国作家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文关怀的思想,因此题材更加广泛、更加精彩,人物形象也脱离了以往武侠一味求“侠”的风尚,更加贴近读者,表现了侠骨柔情的精神内涵。新派武侠因为其作者生活时代,在情节安排等方面抛弃了封建思想,也脱离了真实的历史背景,使作品更像是在一个架空的却与现实紧密相连的世界。如新派武侠开山之作龙虎斗京华,就融入了义和团。在写作技巧上,新派武侠融入了西方小说的写作手法,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自梁羽生、金庸先后崛起香江,武侠小说即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香港方面,除梁、金二子外,另有蹄风、金锋、张梦还、牟松庭、江一明、避秦楼主、风雨楼主、高峰、石冲等;而台湾方面则声势浩大,计有郎红浣、成铁吾、海上击筑生、伴霞楼主、卧龙生、司马翎即吴楼居士、诸葛青云、孙玉鑫、龙井天、墨余生、天风楼主、醉仙楼主、独抱楼主、蛊上九、古龙、陆鱼、上官鼎、东方玉、曹若冰、南湘野叟、武陵樵子、慕容美、萧逸、古如风、向梦葵、陈青云、柳残阳、司马紫烟、秦红、独孤红、温瑞安、贾羽等等以上大略按其出道先后排序;云蒸霞蔚,极一时之盛。

最近大陆新崛起的武侠小说作家有步非烟、凤歌、闲云绿柳、小椴、沧月、藤萍等等,对武侠小说的境界做了新的探索。步非烟的作品玄幻气、脂粉气较浓,如华音流韶。凤歌初期学习金庸的痕迹较重,如昆仑,带有明显的射雕英雄传的影子,而新作沧海则已突破金庸境界,自创一脉风格。闲云绿柳是夫妻二人的笔名合在一起闲云、绿柳,坚守传统武侠路线的同时,侧重于给武侠小说加入更多社会小说的元素,着力塑造了另类武侠人物宇文诚、隋云逸等,代表作是剑影茗香。沧月在武侠中加入了其它各种如动漫等元素,有听雪楼系列和鼎剑阁系列,文风空灵飘逸,比较华丽。藤萍的香初上舞,以上诸人都广受读者欢迎。

武侠文化

编辑

武侠与儒、道

从远古时期的部落战争,阪泉之战,涿鹿之战,习武就在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周武王剑铭中“带之以为服,动必行德,行德则兴,倍德则崩。”则更是强调“以仁德为武”,至此“武”与“儒”便愈发不可分了。

83版射雕英雄传

以后,游侠之风日盛,青少年多以身为游侠为荣,诗人骚客都崇尚书剑飘零、仗剑远游的生活。这些游侠总是或隐身山林、或略显神技后便飘然遁去,不知所终,颇具道士之风。史记-游侠列传更是以史书的形式记载了游侠的潇洒执着,话语间赞誉之意溢满文笔。

“武侠”从其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一直是属于平民阶层,武侠伦理实际上就是民间社会用以规范人际关系的道德标准,是一种“情义伦理”。它不仅和“儒家”思想相结合,又与“道家”等各种思想相结合,蕴涵了很深的伦理,包容了极大的范围,是个不断再包容的文化。正如刘鹗所言“儒、释、道三教,譬如三个铺面挂了三个招牌,其实都是卖的杂货,柴米油盐都是有的,不

李连杰九阴真经

过儒家的铺子大些,佛、道理的铺子小些。皆是无所不包的”。早在西汉时期,儒教已经过统治者的“独尊儒术”成为那时中国唯一的显学,深深植根于人们的观念和社会中;佛教从现有史料上看于西汉末传入我国,至南北朝后便逐渐流行,略思便可知,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国立足、得以传播,必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相适应,援儒入佛,设法通过儒士传播其教义,才快速流行起来的。其中最典型的要属东汉牟子的由儒而佛了,据牟子十四章云“儒与佛如金玉不相伤,精魄不相妨”,可兼信,亦可互补。西晋的孙绰在弘明集噜道论中也曰“周孔即佛,佛即周孔,盖内外名之耳。”。

至于“武”与“侠”结合的开始,则早在先秦春秋时期,由“士”化分而出,即所谓“文者为儒,武者为侠”。在这一方面,儒家的对立面法家的创始

甘十九妹

人韩非子在韩非子五蠹中叙述的很明白“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话虽有其偏激之处,然却一语道破了“武侠”与“儒家”同出一源的事实。它们之间互相抗衡,互相影响。然而,分久必合,两种文化的融合点逐渐扩大。从“武”可以健身看,与“儒家”、“道家”的长生不老,修身养性,就不谋而合。至此,“武”再也不是上古时代单纯的用招术、用兵器互相格斗了。它已经成了一种伦理,一种文化,已经上升为一种“侠”,一种精神,甚至成为一种民族的象征,一种独特的集体潜意识的人格崇拜,一种追求人格完美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情结。

如今的社会是越来越竞争激烈、欲海横流,武侠小说以其古老的伦理重义轻利、重亲情讲友爱、互助互利的精神,为从古至今的中国人了一个从精神上复

赵雅芝英雄无泪

归传统的最便捷的途径,了一个传统道德上的乌托邦。它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中国人的道德乐园,保持了强大持久的生命力。

而我国的传统文化一直以“入世”和“出世”思想为主导,不“入”则“出”,“入”“出”结合,“武侠”正好可以做到两者的完美结合。于是“武侠”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便成了幻想救国的出路之一,也成了自古文人的共同喜好。

因而,从某种层面上看中国四大传统文化可归为“武侠”、“儒”、“道”。

武侠作家

编辑

梁羽生

梁羽生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一九二五年生,广西蒙山人。岭南大学经济系毕业,曾任新晚报副刊编辑,文史造诣颇深。一九五四年陈氏以”梁羽生“为笔名,初于新晚报发表中篇武侠连载小说龙虎斗京华;其所用楔子、回目、笔法无一不旧,甚至部分故事情节、人物亦明显套自白羽十二金钱镖。继写草莽龙蛇传,亦复如是。然与当时流行的广派武侠小说相较,却令人有一新耳目之感--这大概是标榜新派唯一能成立的理由。梁羽生对此并不讳言,自承白羽的小说写民初各阶层人物,因为作者本人入世极深,写来细腻,最合懂得人情世故的人看。可是我受生活经历的限制,气质又完全不同;要走正统道路吗肯定不成功。于是只好自己摸索,走一条浪漫主义的路了。因有七剑下天山之作。七剑下天山据说是梁羽生取材于英国女作家伏尼契牛虻中的部分情节,而写天山派凌未风、易兰珠等男女弟子闯荡江湖、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全书共三十回,都四十余万言;由于其楔子所提到的少侠杨云骢出场便死,疑云重重,乃另作塞外奇侠传交代,是为前传;而书中又提及武当大侠卓一航与玉罗刹之间的情孽纠缠,曲折离奇,不遑细述,遂再作白发魔女传以补述前情。于焉这三部小说形成系列作品,而七剑下天山一九五五年则迈开了梁羽生浪漫武侠的第一步。严格说来,七剑下天山受到“北派五大家”的影响很深,无论是演武、写情或江湖切口、独门暗器,在在有脉络可寻,甚至还生吞活剥地大段抄袭白羽十二金钱镖。但梁羽生随机生发、借力打力,亦有不同前人之处;并由此建立其小说创作基型,兼具三大特色

开名士派武侠新风

从其处女作龙虎斗京华起,每书卷首例置一阙词以寄慨;至七剑下天山则进而以名士派、才子女型人物为书中主角。从梁羽生小说即专写文武全才的英雄儿女,无不爱好诗词歌赋有时未免浮滥;卒使书剑交融成一片,成为其作品最大特色。

结合历史与武侠而发思古之幽情

梁羽生首先掌握小说的基本时代背景,再配合故事情节发展而将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人物一一穿插其间,或予以伐毛洗髓、脱胎换骨。如七剑下天山写顺治、康熙、多铎、纳兰容若、傅青主、冒浣莲委托冒辟疆之女等等。其事虽非历史之真,但经过文学处理后,却得“艺术之真”。从此梁羽生小说即与“历史武侠”结下了不解之缘;上起隋唐,下迄明清,形成其作品第二特色。

一贯以“天山派”武学为主流

过去还珠楼主曾撰有天山飞侠一书,但高处不胜寒,未曾创立天山派。而自梁羽生七剑下天山起,如塞外奇侠传、江湖三女侠、冰魄寒光剑、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冰河洗剑录等系列作品,无不以“天山派”武学为正宗、主流而贯穿全书。这种独沽一味的写法,实为武侠小说所仅见,由是形成其作品第三特色。虽然如此,但七剑下天山仍不足以称新派,只能说是开创了名士派或诗情画意派武侠小说;因为作者所用的文字、笔法、章回、素材以及思想、观念--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传统式”的;与旧中国北派五大家血脉相通,没有太大区别。相形之下,塞外奇侠传取材于蒙古民歌中女英雄飞红巾的传说,以作者自制的哈萨克民歌开场;仿朱贞木文白夹杂、不规则之小说回目,运用新文艺笔调写杨云骢、飞红巾、纳兰明慧的三角恋爱故事,反而不落俗套,清新可喜。

梁羽生一共创作了三十五部武侠小说,自认萍踪侠影录、女帝奇英传及云海玉弓缘三书是平生代表作。

萍踪侠影录以明朝土木堡之变为时代背景,写忠臣于谦孤军抵抗蒙古的悲剧;并穿插张士诚后裔张丹枫与宦门侠女云蕾之间的爱恨冲突。全书气势浩瀚,布局奇巧;特别是成功地塑造了名士派大侠张丹枫这个角色,藉由张丹枫个人侠士性格的自然发展,而彻底扭转了一家一姓争夺帝位的观念。作者将张丹枫这种面临民族大义与累世深仇非此即彼的心理挣扎,刻划得淋漓尽致;终而使其生命情操升华、净化,完善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典型。

女帝奇英传以唐代武后则天临朝为时代背景,写宗室李逸为兴复唐室,落拓江湖,广交天下豪杰,而与才女上官婉儿、英雌武玄霜所交织的爱怨情仇故事。作者曲曲描述上官婉儿对武后由恨生敬、内掌诏命的过程;大胆为历史翻案,肯定武则天的施政“有益于国家百姓”,在传统观念上又是一项突破而写李逸置身宫廷斗争、异族入侵的交相凌逼中,何去何从亦超越了前人的格局与成就。此书以轻快的比剑对白开场,而以李逸身死收场,益发动人心魂。

云海玉弓缘以放荡不羁、亦正亦邪的金世遗为主角,描写他周旋在侠女谷之华与魔女厉胜男之间的爱情大悲剧。本书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惟最成功之处却是作者运用近代心理学的手法,来刻划金世遗那种愤世嫉俗的特殊精神状态,因此在金世遗身上有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影子;而厉胜男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自由,亦活脱是卡门的化身。金世遗一心痴想名门正派出身的谷之华,却在魔女厉胜男临死前的一刹那才觉悟原来自己真正深爱的人是厉而不是谷。正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之极限无疑具有高度文学价值。

总之,梁羽生不论是写张丹枫、李逸、金世遗或其他小说主要人物,都充分现出中宵看剑楼主所题名句“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俗流。洵可称之为名士派武侠先驱而无愧。虽然他向西天取经较白羽晚了十七年,但却能自出机杼,更上层楼;以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历史背景与人物带动武侠小说的巨轮前进,在剑气箫心中洋溢着一片历史感,而将历史武侠小说推向另一个高峰。 https://

金庸

金庸

金庸本名查良镛,一九二四年生,浙江海宁人。早年曾先后于中央政校、东吴大学研读法律;历任东南日报记者、大公报编译、新晚报编辑以及长城电影公司编剧、导演。一九五九年查氏在香港创办明报,获得读者广大欢迎,却是与他写武侠小说驰誉中外分不开的。

一九五五年查良镛以金庸为笔名,继梁羽生之后,在新晚报发表武侠连载小说书剑恩仇录。他巧妙地运用民间流传清帝乾隆疑系海宁陈世倌曾任文渊阁大学士后人的说法,又杜撰出“红花会”反清复明组织总舵主陈家洛,作为乾隆的同胞兄弟。于是小说即在这样两极冲突、满汉对立的野史布局下展开;再穿插了陈家洛与霍青桐、香香公主之间的悲欢离合,极尽波谲云诡之能事。书剑恩仇录新版改名书剑江山,共二十回,都六十万言;虽然仅只是金庸的武侠处女作,但文采斐然、对白传神;处理群戏场面,繁而不乱。啼声初试,即一鸣惊人与梁羽生同时创作的七剑下天山比较,二人均善于结合历史传说而虚构人物故事;而金庸运笔不测,尤饶奇趣其小说声口之佳,直逼白羽,且??然有后来居上之势。

如果说书剑是金庸迈向成功的一小步,则越过虚实相映成悲、反讽农民起义的碧血剑一九五六年,挟着史诗般大格局、大气魄的射雕英雄传一九五七年即一跃而登武侠小说的顶峰,不作第二人想射雕是南宋末年天下大乱为历史背景,描写长春子丘处机为保全忠良义士遗孤郭靖、杨康暗嵌“靖康之耻”,而与江南七怪打赌传艺所引发的一连串可歌可泣的故事。作者布局绝妙,以种种阴错阳差,安排郭靖自幼即随母远居大漠,刻苦自励,始终不忘家恨国仇;而杨康则随母进入金国赵王府,认贼作父,安享荣华富贵--这分明是脱胎自元代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的戏剧架构,却更有出奇的变化与发展。而就丘处机与江南七怪的所作所为来看,其一诺千金、不顾死生的精神,恰好构成一幅侠气峥嵘的八义图;便知作者寓意所在,用心良苦

诚然,以通俗文学所要求的可读性与趣味性而言,射雕英雄传除若干情节未能自圆其说外,无疑具备了一切成功的条件--其故事之曲折离奇、人物之多种多样、武功之出神入化乃至写情之真挚自然,均为同辈作家所不及;即或偶有败笔,亦瑕不言而喻。在这部罕见的钜着中,金庸将历史、武侠、冒险、传奇、兵法、战阵与中国固有忠孝节义观念共冶于一炉;信笔挥洒,已至随心所欲的地步。全书浩然正气,跃然纸上,民族大义融贯了每一章节。是故,金庸乃以射雕一书而成不世之名,建立了他在当代武侠小说界的权威地位。虽然他自己并不满意这部“开宗立派”之作--七十年代初曾大事修改,增删为今传之四十回新版本,都百余万言,颇失原味--但持平而论,此后他力求自我突破、创新的武侠名著,尽管各有声华惊海宇,然以通俗文学所要表达的生命意义、价值及其整体规模、气象来看,均不逮射雕之博大精深。

神雕侠侣写至情至性的师生恋与大侠由偏入正的成长过程;

连城诀原名素心剑写尽人性之丑恶与贪婪之害;

倚天屠龙记写名实之辨与正邪错乱;

天龙八部写芸芸众生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与民族仇恨所造成的悲剧;

笑傲江湖写权力令人腐化与政治斗争之残酷无情,等等。

这些作品纵或在某一方面超越了射雕的文学成就,但因刻意描写人性极限情境的种种变态行迳,遂不自觉地失去了射雕那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亲和力;而太多情理之外的特例,亦难免流于为变而变,令人匪夷所思;以致显得不真实、不自然。直到鹿鼎记一九六九年问世,以一个仅识武功皮毛而不学有术的小杂种,竟将天下英雄、历史人物玩弄于股掌之上;乃开中国武侠小说前所未有无剑胜有剑的新境界。金庸鹿鼎记之反武侠与塞万提斯魔侠传之反骑士最大的不同,在于两者创作动机塞万提斯因痛愤当时西班牙人沉迷于骑士文学的浪漫故事,遂用反讽现实的手法写小人物狂想曲,教吉诃德到处碰壁,梦幻成空。而金庸却是出于向自我挑战心理,乃一反武侠传统,打破世俗观念,彻底解放人性;教韦小宝斗智不斗力,为了争取生存机会,无所不用其极其实这正合孙子兵法所谓上兵伐谋之道,因而武功在此尽成虚妄;韦小宝机诈百出,到处招摇撞骗,竟无往而不利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武侠无用论的明证,实则不然正由于鹿鼎记写韦小宝运气太好、际遇太奇,万事绕不过一个“巧”字;加以又充满笑料,逸趣横生,遂自然而然淡化了反讽现实或反讽武侠的冷隽意味。它所表现的是浪漫文学之极致,“无”为“有”之用,在这部书里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迄至一九七二年九月鹿鼎记在明报上连载完毕,金庸宣告封笔实则展开另一波全面修改旧作大工程为止,他一共创作了十五种长、短篇武侠小说;但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仍无过于射雕英雄传。该书博采还珠、白羽、王度庐、朱贞木各家之长,取精用宏,推陈出新,乃造就了金庸一代武侠宗师地位。其影响于当世者,大致有以下数端

一射雕融合历史、侠情、武功、文艺、趣味于一书,建立了新一代武侠小说综艺”风格与典型。

二射雕统一用四字文句分章回;促使六十年代以后台湾武侠作家群起效尤,蔚为风气。

三射雕虚构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等奇特人物及提法,悉为台、港武侠作家所宗,后更衍演成歌诀式江湖顺口溜。

四射雕在各地版本之多与伪续书之乱,亦令人叹为观止。

总而言之,金庸所建构的入世武侠神完气足,刚柔并济;与早年还珠幻设的出世武侠前后辉映,亦同臻雄奇壮美之境。特别是金庸灵活运用还珠小说中的奇妙素材,含英咀华,所过皆化;再采取西洋文学技巧及电影手法予以捏合,乃使武侠小说脱胎换骨,焕发新姿,普遍获得世人肯定与重视。凡此绝异成就,当然是跟金庸本身兼具深厚的文史素养与卓荦才华息息相关。正因如此,其同辈及后起武侠作家或以主观条件不足,便难乎为继;泰半只能遵循既往“帮会技击派”的路数,在江湖仇杀中讨生活了。

古龙

古龙

古龙祖籍江西,原名熊耀华,幼年迁居台湾,生长于破碎的家庭,1952年父母离异,古龙独自住在台北县瑞芳镇,造成他的浪子个性。

少年时期嗜读古今武侠小说及西洋文学作品,古龙说“我喜欢从近代日本及西洋小说偷招”,师大附中初中部、成功中学毕业,淡江英专即淡江大学前身毕业后开始从事小说创作。

1949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

1960年始尝试写武侠小说苍穹神剑。当时,台湾侠坛卧龙生、诸葛青云、司马翎三人名噪一时。

1964年出版浣花洗剑录,是古龙武侠小说的一个里程碑,代表着他武侠创作的成熟期。

1967年所写的铁血传奇首三部楚留香传奇,集武侠、文艺、侦探、推理于一身,阅读起来有如“福尔摩斯探案”。

一生创作大量武侠小说,其中大旗英雄传、楚留香传奇、陆小凤传奇、多情剑客无情剑、绝代双骄、英雄无泪、萧十一郎、七种武器、流星蝴蝶剑、三少爷的剑、欢乐英雄、白玉老虎、边城浪子等作品,广受读者欢迎。到了创作后期,他依然不断求变,多次说“武侠小说到了要变的时候”;曾在小说中渗入散文的句法,写出天涯明月刀等小说。然而,这类作品并不为读者与批评家所欣赏。

古龙嗜酒,常牛饮,1970年代末年染上肝病,健康逐渐走下坡路。

1980年代初在北投吟松阁饮宴时遭人砍伤,失血2000。

1982年5月,古龙与华视签了两年的制作人合约。

1985年9月21日因肝硬化引起食道瘤大出血,撒手人寰,享年49岁。出殡时,友人林清玄在他的棺材里放了48瓶xo酒威士忌陪葬。其中一副挽联是“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

古龙生前情归多处,学生时代即与舞女郑莉莉同居,后来又迷上舞女叶雪,不久又跟高中生梅宝珠结婚,最后以离婚收场,第二位夫人是于秀玲,长伴至古龙病逝。古龙的大弟子丁情说“因为古大侠寂寞,所以他便追求新奇,所以他的婚姻不能长久。古大侠生性是浪子。”古龙与49瓶xo共葬于台北极北之地北海明山墓园。

古龙去世后,小说的版权纠纷开始由法院审理。

2005年,台湾淡江大学举办第九届文学与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为武侠小说,集中讨论古龙

武侠电影英雄无泪53张

的作品。之后林保淳编了一部论文集,由学生书局出版傲世奇才一古龙古龙与武侠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影视改编方面,古龙多部小说极受导演青睐,不断改编成电视、电影,当中包括英雄无泪、多情剑客无情剑、绝代双骄、楚留香等。在邵氏年代,楚原拍摄的古龙电影最多。

其他

“清宫派”武侠名家--蹄风及其他

蹄风本名周叔华,上海人,生卒年不详;原为“广派”武侠老作家之一,但地域色彩并不甚浓,曾写过血战古兜山、勇闯十三关及海南侠隐记等短篇武侠小说。在所谓“新派”武侠崛起之际,蹄风亦别走偏锋,以边疆民族传说为题材而撰猿女孟丽丝、天山猿女传等书,由是声名渐着。嗣后,从一九五六年起,蹄风陆续推出游侠英雄传即台版四海英雄传、游侠英雄新传、龙虎恩仇记、清宫剑影录及武林十三剑等系列作品,紧紧扣住“反清复明”的故事主题;演叙青龙会联合天下剑客、奇人,与江南八侠共同对付“魔王”雍正之始末,以及清宫诸皇子为夺帝位、尔虞我诈之内斗,长达百余万言。由于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武打紧张热闹,乃轰动一时。蹄风挟此“清宫派武侠”和金庸、梁羽生早期作品互争雄长,几有鼎足而立之势。游侠英雄传显然深受郑证因“帮会技击派”小说影响,故一开场就大谈中国武术源流,兼论内外家功夫之长短;书中对于清初秘密帮会活动情形,缕述甚详。此一系列小说旁参野史、传说,原本格局甚大;惜因作者缺乏新文学技巧,从头到尾都以旧氏说书人的口吻“说书”;故个别情节虽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然整体看来,不无枝蔓杂生之感。其未能获得较高评价,症结在此。

此外,又有金锋、张梦还、牟松庭、高峰等以武侠小说鸣世,亦值得一提。

金锋本名张本仁,一九二七年生,原籍广东。初以毛聊生为笔名,杂抄北派五大家作品撰广派武侠小说,成书不计其数,但俱无可观。后改笔名为金锋,自出机杼,写下虎侠擒龙等十五种长、短篇武侠小说,多半具有历史背景;其中尤以西域飞龙传、天山雷电剑、冰原碧血录、子母离魂剑四部曲为代表作。然此一系列穿插清宫秘辛与香妃故事,乃至描写边疆风情等等,或多或少都曾受到金庸、梁羽生及蹄风同类作品之影响,殆无可疑。而作者以“抄书”成名,实为异事。

张梦还本名张扩强,一九二九年生,原籍四川;系中央军校二十二期炮科毕业,因故留港而以写作为生,曾任明报编辑。一九五七年张氏在武侠小说周报发表沉剑飞龙记,以明初学士方孝孺后人方龙竹复仇故事为经,武林门户之争为纬;文情跌宕有致,状声状物均极见精神。此书分为二十三回,都四十万言,堪称杰作;可惜结尾还珠化,令人突兀,未免美中不足。在香港众多武侠作家中,张梦还的文字功力直追金庸,而与梁羽生在伯仲之间。同时他也是最迷还珠梦还,并善于提炼蜀山奇妙素材之佼佼者。惟其所受影响太深,故继作青灵八女侠、十二女金刚等书,便明显有蜀山峨眉派诸女的影子在内,此亦无可讳言。张氏迄今已结集成书的武侠小说共有十二部,水平殊不一致;然以争夺武学秘笈而导致各大门派对立的写法,则别开生面,领先潮流,当与金庸首创争夺“天下第一”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此后这种“花招”被人一用再用,已流于公式化之滥套矣。

牟松庭生平不详,文笔古茂洗练,博闻广识,仿佛平江不肖生。一九五七年左右,写下关西刀客传、红花亭豪侠传、张文祥刺马等书。其中尤以红花亭豪侠传台版改名为洪门英烈传之演武叙事、重情尚义、行军布阵、反讽世态,无不精彩纷呈作者兼有水浒与三国笔法之长,行文不测,豪气迫人惜其作品不多,否则成就当在梁羽生之上,而可与金庸比肩。

高峰非高小峰生平亦不详。观其高原奇侠传、蟠龙剑客传、五岳豪侠传诸作,文情不俗,略似蹄风清宫派小说。至于香港其他武侠作家如专写女侠传奇的江一明,以及风雨楼主、避秦楼主、石冲等,俱乏善可陈。而谓新派竟出现将古人诗赋意译为白话文者,则其荒唐程度不言而喻,也就无深论了。

之后又出现了玄幻武侠时代。创始人黄易。

代表作家黄易、莫仁。代表作品大唐双龙传、星战英雄。

新武侠时代的热潮渐渐冷却,古龙去世,金庸封笔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武侠文化进入低谷。玄幻时代悄悄的来临了。

玄幻的武侠作品开始广泛的应用气势、预测、环境衬托等手段将武功的能力再次放大。尤其是莫仁的作品星战英雄系列中描写的对内力能量进行压缩以及对人体经脉的扩张等创新被广泛应用。

当代

孙晓

说到近代武侠,怎能不提到孙晓

现年三十七岁,出生于台北市,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毕业,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公共政策硕士,现于企业界任职,2000年与以人合资创办“讲武堂”,旨在出版最好的武侠小说和教授人们写武侠小说,并发表第一部长篇作品英雄志,现仍持续于武侠小说的创作与发表。

网上盛传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惟有英雄志

孙晓的英雄志让武侠世界的色彩更加缤纷,带有一种深红近血的悲色,洒落在金庸的圆满与古龙的简白之外,为读者们带来一种完全不同的新体触--古典的性格,后现代的结构,充满荡气回肠的悲凉,堪称一部“男人的武侠”。

“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惟有英雄志”,造成新文学网站中的争辩冲突。本书一度不被归类为武侠小说,尽管武功打斗、两军对战的传统情节仍可时时窥见,但整部书的视野离开了武侠小说的标准传统,作者道出了一个既真实、又现实的江湖。门户之争、小男小田的恋情并非是作者关注的主题,人与大时代的冲突、感情的真挚与背叛、道德的反思与辩证才是英雄志的主旨。

郑丰

郑丰,生于台湾、现居香港的郑丰,原名陈宇慧,祖父是蒋介石时代的“副总统”陈诚,父亲是台湾监察院前院长陈履安。郑丰介绍说,自己写武侠小说主要是受父亲的影响。“父亲虽然做过台湾前监察院院长,却是个活泼的人,极爱看武侠小说。我刚开始识字时,他就介绍我看金庸小说。”在父亲的熏陶下,郑丰自小就爱读历史。明朝“青帮”的资料,更成为她日后撰写武侠小说的基本素材。十多岁时,父亲就送她金庸小说全集做生日礼物。“平时他甚少追问我功课进度,但一开口就是关心我读完武侠小说没有。”小学未毕业,郑丰就读完了金庸全集,也燃起了自己创作武侠小说的欲望。不过,在台湾高中毕业后,郑丰就考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后来,由于读书工作压力大,写武侠的念头一直无法实行,但她的梦想一直没有断过。1997年新婚不久,丈夫被派往英国,郑丰也跟随丈夫来到伦敦。在没有工作的日子,郑丰一个人窝在小公寓里,构思出了多情浪子痴情侠的故事轮廓。一年后,郑丰回到香港,加入荷兰银行,成为荷银董事,负责可换股债券。数十万字的作品也就被遗忘在电脑里了。一天,在家休产假的郑丰无意中重读自己的作品,才开始重新改写。

2000年至2004年间,郑丰生下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三个产假,她一边照顾小孩,一边完成80万字的小说。随后,郑丰带著书稿去过几家出版社自荐,但出版商多不理睬新人,所以她很快打消了出版的念头。直到有一天,郑丰从朋友处得知,国内的文学网站红袖添香和中华书局香港正在联合举办一个网上武侠小说创作比赛。于是,她以“郑丰”的笔名,把全书三百多回,一回一回地放上网站。她的作品很快得到了300万的点击率,在逾千部作品中脱颖而出,得到最高奖和“最受欢迎作品奖”。许多读者最初是从网上读她的武侠小说的,男性化的署名“郑丰”误让读者一位她是一位男作者,知道获奖揭晓,网上刊出她的照片,才知道这是一位“女版金庸”。

郑丰说,“我知道武侠小说创作已经是个不大合潮流的梦想了,但我仍愿做此一梦,为武侠创作付出时间心血,只盼能为世间多写出一部可读性高的传统武侠小说”而她也身体力行,尽管有四个小孩要照顾,但仍以“郑丰”的笔名“行走江湖”。

马舸

马舸,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1969年2月8日生于吉林省长春市。自幼酷爱读书。考入吉林工业大学机械系,93年学业期满,就职于中检公司。一年后,自觉年华虚掷,遂弃职还家,开始武侠创作。悠悠五载,壮心在怀,不言利、不成家,殚思竭虑,笔耕不辍。幸有友人慧眼识珠,阅其文稿,许为“自金庸封笔之后,大陆之最得武侠精髓者”,力荐至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数载纯功,终为人识。

代表作品以待天倾幻真缘傲君刀望月楼

马舸的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我们却能从他的作品中读出一种大家风范来。也许是他对人性的刻画太过真实直白,也许是媒体对他的宣传远远不够,我总觉得的才气远远超出他的声名,但是现在仍有很多读者不知道他,这实在是武侠界的悲哀他的文字古朴浑厚,意境悠远,就如一碗浓汤,令人回味无穷。此外,他对人性的刻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结构布局也绵密有序,每部作品都堪称佳作。马舸其人则更像一位隐士,称他“侠隐”也不为过。武侠界确实太需要他这样的人才了,试问金古之后,还有几人能撑起武侠这片天地马大侠真是任重道远啊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