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微服私访(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月时分, 已到初春时节。

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天气晴好,只是风中仍带着几丝春寒。桃树的枝丫上已经打起了小小的花骨朵, 柔嫩的柳条垂在湖边,此地虽然不是长安灞桥,但离愁别绪却是一样地哀伤。

“别送了,都回吧。”

郊外长亭,一匹马车停在道边, 军汉打扮的男人转过身,对着来送别的万达一干人等一一作揖。

“邓总旗……不, 邓大哥。”

万达牵着小黑驴, 无不伤感地看着这几天明显老了好几岁的邓翔。

他记得很清楚,一年前, 就是沿着这条路, 邓总旗带着一干锦衣卫, 将他从霸州城迎回了北京。

那时候还是第一次和邓总旗见面, 以为他又是一个光吃饭, 不给钱的官爷。

说实话,他那时候对锦衣卫压根就没什么好印象, 觉得他们都是仗势欺人的朝廷鹰犬。

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 锦衣卫也好,恶名昭彰的北镇抚司也好,卫所里的兄弟们, 对于万达而言都已经变成了犹如家人好友一样的存在。

尤其是邓总旗、高会还有杨千户,一起经历了那么多案子, 他们几个相处的, 更是比常人亲密些。

如今分别在即, 虽然知道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心中的酸楚却是抑制不住的。

这个时代,既没有电话,更没有微信。分别之后,若是断绝了书信,那就可能是真的天人两别了。

“大家别这样。我们当兵的,本来就该是这样。天南海北的,皇上让去哪里,就去哪里,习惯就好了。”

邓翔哈哈一笑,但是眼角却泛出了泪光。

因为樊氏信了白莲教的缘故,按理说是要杀头充军的。好在她没有铸成大错,而且念在其有自首之功,允许家人赎铜抵罪。

邓总旗把那间西四牌楼的大宅子给卖了,又将家里所有的金银、家具都典当了之后,终于将樊氏赎了出来。

如今邓家可以说是一贫如洗,这么多年他在衙门收到的打点和好处,是一点儿都不剩了。

至于全家充军,反正他们本来就是军籍,不过就是换个地方服役而已。

总旗的位子是保不住了,现在邓翔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兵,被转去济南卫所从最低等的守卫做起。

照理说,本来二月底就该出发的。不过前段时间他的女儿妞妞大病了一场,被送到她大兴的姥姥家养病。前后足足拖了一个月,实在再拖下去要受到军法处置了,全家这才启程。

“济南那边,有我养父的旧部,是你的顶头上司。”

杨休羡拍了拍邓翔的肩膀,“我已经修书过去,那边的千户答应我,会好好照顾你们的。”

邓翔拱了拱手,“不说了……大恩不言谢。”

万达动情地抹了抹眼泪,转头看了看他身边一言不发的高会。

高会自打十八岁离开山东老家,进了京师的北镇抚司。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在邓翔手下做事。

如果不是这位老上司,每次结了案子都想着分给他一些“好处”,就他这个锯了嘴的葫芦的性子,怕是混的更惨。

如今要分开了,按说最伤心的就是他。

从知道邓翔全家要被发配到济南卫所,这一个月高会就没笑过。

今天大家说好一起来城郊送别。万达自认为来的够早了,掐着开城门的点儿,他就牵着驴儿就来到了这个京城“送别排行榜”人气第一的折柳亭。

然后看到了据说昨天下了值就来到城门外,已经在长亭里坐了一个晚上的高会。

熬了一晚上,高会眼睛下面都熬出了两块乌青了。到现在却一句送别的话都没说出口。

“死心眼的傻小子……”

万达叹了口气。

可怜的高会,这段时间接连受到打击。

先是喜欢的女子进皇宫一心搞事业去了,他都没来得及表明心意,就被发了好人卡。

接着又是老上司被调走,心头又像是被挖走了一块肉。

这么一来,升职加薪的喜悦都不怎么让人高兴了。

“老邓,走吧,再晚了怕就要露宿在野地里了。”

樊氏掀开马车的帘子,催促道。

如今她一身布衣打扮,头上只有一根木簪子挽着一个松松的发髻,也不再涂脂抹粉了,看着还真像个村妇。

“高会,说话啊。哎,你倒是说些什么啊……”

万达着急地推了推高会。

高会握住拳头,嘴角张了张。

最终还是垂下头,把脸别到一边。

把万达气的直跳脚。

“那个,邓大哥。”

万达从小黑背上取下一个包袱,交到邓翔手里。

“这是我亲手做的点心——高会帮忙和的馅儿。路上给嫂子和妞妞吃。你知道的,我的手才好,所以样子做的不是很好看,不过味道还行。你们就凑合吃吧。”

万达挠了挠头,“那个……等去了济南。你,你以后就少捞点吧。”

捞了那么多,最后还不是要上缴国库。对于国家来说,简直就是零存整取嘛。

接过点心盒子,邓翔惭愧地点了点头。

北镇抚司的那些滑头,还觉得真能背着上司捞钱,其实小万大人什么都知道……

“万大人,你将来会有很多很多的福气的。”

他是个粗人,不会学着那些书生说什么离愁别绪的肉麻话,只能用最朴实的语言来表达对这位小老弟,小上司的祝福了。

“我已经有很多很多的福气啦。”

万达不好意思地笑笑。

皇妃做我姐姐,皇帝做我姐夫,我爹是伯爵,我二十岁不到就是个四品官了。北京有房,城郊有田——这放在哪个小说网站都是玛丽苏、杰克苏加龙傲天霸道总裁的配置啊。

要是还贪心不足,那就真的要天打雷劈了。

万达偷偷地瞄了杨休羡英挺的侧脸,心下道:要说缺什么,就缺这么一个高富帅的男朋友了。

哎,人生哪里来的十全十美呢……

杨休羡正好低下头,看到他又是摇头又是叹气的模样,心想万达人看来是真舍不得老邓啊……哎,谁不是呢。

送别了邓翔一家,这群人还要回到北镇抚司上值。

“今天是最后一场吧?也不知道小邱什么时候从贡院出来。”

走在回城里的路上,看着郁闷到头上都要长蘑菇的高会,万达试着调节气氛。

就在三天前,大学霸邱子晋在他们几个的欢送下,进了贡院考场。

要说邱子晋天天在锦衣卫衙门混吃混喝也有好处。

那就是原来在大明朝,锦衣卫还要负责在科考的时候维持考场秩序,外加打击夹带作弊行为。

这些书生学子,平日里和这群军汉们最是看不对眼,偏偏在这时候,要放下满身的傲气接受他们的盘查和搜身。

这二、三月的天气,还是春寒料峭,有些头铁嘴硬的书生被他们剥的就剩下一件中衣进了考场。还没等发卷子呢,就已经冻得眼泪鼻涕一把,也不知道接下去的三天怎么熬过来。

邱子晋就不一样了,这锦衣卫衙门上下哪个没见过他。

非但见过他男装,连他女装的样子都见过。

一看到邱子晋挎着个篮子出现在贡院门口,这群大汉嘻嘻哈哈地先让他插了个队,随便看了一眼他随身携带的笔墨和粮食就放他进去了。

气的后面排队的那些学子们大骂他还没做上官,就和锦衣卫勾结在一起,简直有辱斯文,丢读书人的脸。

坐进考场的邱子晋,先是从食盒里拿出万镇抚亲手做的“状元及第饼”,又喝了一碗装在暖壶里的“三元及第汤”,接着才心满意足地铺开纸笔,等待考试。

算一算,今天中午贡院就能解封了,邱子晋终于能出来了。

“我答应过小邱,上回的案子结束了,要做鱼脍请大家吃。但是做鱼脍,最重要的是刀工。因为我手的缘故,让他等了那么久。”

万达展示了一下前几天才刚解了绷带的手掌,兴奋地说道,“昨天下值前,我特意让后厨的老李,一早去市场上买上几条新鲜的大鱼。今天中午,我就给大家做上吧。一来,庆祝他今天终于考完;二来,也庆贺兄弟们的升职之喜啊。”

高会恹恹地点了点头。

杨休羡笑着搭上高会的肩头,“走吧,高小旗。现在你好歹也是有官身的人啦,可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了。不然老邓去了济南都不放心。”

听他说到邓翔,高会这才稍微有了点精神,大步跟着在小黑驴的后面,往衙门方向走去。

万达坐在驴背上,听着杨休羡才说了一句话,就把高会给安慰好了。心里是又钦佩又羡慕。

老天爷,我也想要一个那么好的男人啊!

那句话怎么说的,初中课文里要全文背诵的那个……

对,“只能远观不能亵玩”——实在太折磨人了!

————————————————

“采花大盗?”

北镇抚司后厨,一群男人围在正在片着鱼生的万达周围,交流着最新听到的情报。

“采花贼?劫财还是劫色?”

万达听得紧张,连手上的动作都停下了。

“我有一个兄弟今年刚打南方升迁过来。他告诉我,就在南边浔州府,出了一个采花大盗。神出鬼没的,有个绰号,叫做……什么梅来的。”

徐小旗一脚踏在板凳上,眉飞色舞地说道。

什么梅?

马冬梅?

万达听得入神,切菜都忘记了。

“呀,快切,快切,这鱼脍不新鲜就不能吃了。”

正在吃着鱼肚丝的邱子晋见他听得入迷,鱼都忘了切了,急忙提醒道。

所谓的鱼脍,其实就是生鱼片。

现代人要吃生鱼片,一般都是去日本料理店享用,将厚厚的鱼片上沾上芥末和酱油整块放入口中,享受那种柔滑肥厚的触感。

三文鱼油脂肥美,虾子清甜,北极贝爽脆,是很多人的心头好。万达“上辈子”也爱吃。

不过要说这鱼生,可不是日本人发明的。早在周朝,中国就有了吃生鱼片的文字记录。

最流行吃鱼脍的朝代,那绝对是唐朝。

有王昌龄的诗为证“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鲙橙齑”。还有白居易笔下的“朝盘鲙红鲤,夜烛无青娥。”等等……

说起鱼脍中最有名的一道菜,那绝对就是隋炀帝下江南的时候吃的那道“金齑玉脍”了。

据说鲜美异常,酸甜爽口,历代皇帝们吃了都说好。

一直到宋朝,鱼脍还非常的流行。

著名北宋大吃货苏东坡,就曾经留下了四十多首赞美鱼脍的诗词。

比如那句最出名的“顾渚茶牙白于齿,梅溪木瓜红胜颊。吴儿鲙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垂。”

呲溜……简直就是美食阿婆主带货广告词。

可惜,元朝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后,这风雅了几千年的传统就渐渐断绝了。

南方据说还有,但是北方这里会做鱼脍的厨子实在太少了。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