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谁(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来,匡薇的成绩在班上属中等偏上,只要不出意外,至少能上二本。偏偏在她高三那年连遭不测:父亲因病住院,哥哥新买的运输车出了事,他被撞得全身多处骨折,碎玻璃飞进左眼,造成永久性失明。而与之相撞的桑塔纳上两名乘者则丢了性命。

死者家属打上门来,有的喊着杀人偿命,有的叫着要拆房揭瓦,直闹了两个多月。家里能卖的都卖了,匡薇的母亲只差割肉卖肾,急得只有跪地磕头,声泪俱下,求他们缓一缓。

匡薇的精神压力过大,加上天气暑热失于保健,就病倒了。身体尚未康复,高考已经来临,她忍住头晕胸闷的不适,勉强上了考场,以致在数学考堂上突然昏倒。除了英语试卷基本做完,其他科目的试题都答不到一半,结果可想而知。

老师劝匡薇复读一年再考,她在心里苦笑,一言不发。原本活泼开朗的十七岁少女,开始更多用沉默面对周围的冷与热。不是扮酷,因为她明白诉求或发泄都不能改变现状:赔偿完死者的家属后,家里徒剩四壁,外有欠债数万;二十二岁的哥哥已经伤残;父亲大病初愈,不能从事强度大的劳动;而五十岁刚出头的母亲,三个月内头发全白。

她当然想继续上学。可如今国家已不包分配,谁能保证几年之后,她的前途就能立即一片光明?说不定在她毕业之前,父母就被她给彻底拖垮了。不如趁着年轻,早点出去打工,一方面能立即减轻家庭负担,另一方面说不定凭着自己的能力,加上贵人相助,很快就能过上好日子……这是婶婶的客观分析。

匡薇自己也想了:即使是复读,她也没有必成的把握。能不能考上,考上什么样的学校,就读什么样的专业等等都是未知数。以她的性格,很难接受在学校里被人贴上“特困生”的标签,整天低眉顺目,表现优良——以博取别人的同情,争取助学贷款。就算不考虑将来,以当前的情势而言,她实在没有理由和底气认为:坚持追逐自己的大学梦不算是自私的行为。

收到马宇景的分手信几个月后,周家华走进她的世界。

凭良心说,匡薇没有迫切的生理需要,更无意寻求一个存币量极少的提款机,无法用普通逻辑去推论,高傲孤僻的她为何轻易地接受了周家华的追求。

客观上,周家华是有优势的。他长得挺帅,身材适中,眉宇间有一股英气,在厂里的男员工中间几乎可以算得上鹤立鸡群。他行为正派沉稳,不像其他男员工一样整天没正经地和一帮女员工耍嘴皮子。他还写得一手好字——在缺乏其他了解的情况下,一个人的书法水平多多少少反应了他的基本素质和审美情趣。

难得空暇时,周家华会用毛笔蘸水在水泥地板上练书法。有一次匡薇提着水桶经过正在专心致志写字的周家华身边,扭头看了看半干的字迹,有一行隶书写的是:

宁静以致远,澹泊以明志。

后来,匡薇发现自己和周家华有颇多共同之处,她认为周家华有头脑有思想,虽然目前只是一个普通打工仔,但只要经过一定的历练,将来必有所作为。

也许是潜意识里对命运安排的不满,也许是周家华眼中闪烁的渴求和无助的光芒,触动她柔软的心房,在临别之夜,周家华成为她生命里的第一个男人。

直到那一夜过后,匡薇才真正体会到爱之痛——不仅是身体上的。之前她认为在爱情和亲情之间,毫无疑问应该选择后者,那一夜过后她才明白,真正的爱情和亲情是共生体,或者说爱情就是非血缘关系的亲情。

她看着周家华的背影随着摩的渐渐消失在远方,心中涌起爱怜。

[笔下文学Www.bxwx.net]

“这是谁的呀?”列车员指着行李架上一个三分之一悬空的箱子大声问,无人应答。

又问了一次,声音提高了几个分贝。“啊?噢噢噢,是我的。”匡薇取下耳塞。

“这样放不行的!把它放好一点!”列车员认为自己是为了旅客的安全着想,既然是替别人操心,态度就不必要和气了。

匡薇脱下鞋子,站在座位上,伸腰踮脚,手指尖刚好能触碰到她的箱子,这个姿势显然无法改变它原来的位置。“我来我来!”武昌当仁不让,踩在邻座的位子上,将匡薇的行李箱放正。

有了这么一次表现的机会,武昌显得很高兴,他觉得应该趁热打铁,进一步拉近和巩固与匡薇的关系。于是他试探着,用很随意的口气问:“你有男友吗?”

匡薇良久不语,为了不让武昌难堪,最终还是说了两个字:

有过。

然后闭眼装睡,唯恐武昌又蹦出几个无厘头的问题来。她换上一盒磁带,按下PLAY键,吉他的前奏刚过,唱:每次你在想着谁就解下了头发任风吹沉默脸上淌着泪连哭了都没感觉我想知道他是谁可是问到嘴边就后悔在这温柔的长夜何必让你流泪……

她的初恋对象是高中的同班同学。彼时,中学里的风气基本上还算纯朴,学生之间的恋爱行为无非是操场散步、共进午餐,在晚自习中休时间偷偷跑到树林里搂抱接吻已属相当过火,至于极个别偷吃禁果以至于弄出事来的,则是本校十年难遇的特大爆炸性新闻。

新闻事件的女主角无一例外结局悲惨——除了来自校方的严肃处理和家长的严厉责难,其故事由同学和各单位的张大姐李大妈们集体加工润色,广为传扬,给女孩以更长久和深刻的伤害。

由于匡薇坚持身体的接触不超过牵手,加上马宇景一贯良好的表现,他们的恋情没有引起老师的警觉。倒是班上的同学,常常拿他们调侃取笑。

那年九月,她揣着高中文凭,跟随婶婶踏上南下的列车;他带着录取通知书,在父母的护送下登上了去北京的飞机。

半年后,匡薇收到他的分手信,信中诚恳地表达了自己的歉疚和无奈,委婉地阐明了他们之间的差别。

不消说,匡薇看了信有多么难过。但繁重的工作和沉重的家庭负担不允许她有过多的闲暇去感怀,她把他以前的书信和礼物打包寄过去,一字未附。

本来,匡薇的成绩在班上属中等偏上,只要不出意外,至少能上二本。偏偏在她高三那年连遭不测:父亲因病住院,哥哥新买的运输车出了事,他被撞得全身多处骨折,碎玻璃飞进左眼,造成永久性失明。而与之相撞的桑塔纳上两名乘者则丢了性命。

死者家属打上门来,有的喊着杀人偿命,有的叫着要拆房揭瓦,直闹了两个多月。家里能卖的都卖了,匡薇的母亲只差割肉卖肾,急得只有跪地磕头,声泪俱下,求他们缓一缓。

匡薇的精神压力过大,加上天气暑热失于保健,就病倒了。身体尚未康复,高考已经来临,她忍住头晕胸闷的不适,勉强上了考场,以致在数学考堂上突然昏倒。除了英语试卷基本做完,其他科目的试题都答不到一半,结果可想而知。

老师劝匡薇复读一年再考,她在心里苦笑,一言不发。原本活泼开朗的十七岁少女,开始更多用沉默面对周围的冷与热。不是扮酷,因为她明白诉求或发泄都不能改变现状:赔偿完死者的家属后,家里徒剩四壁,外有欠债数万;二十二岁的哥哥已经伤残;父亲大病初愈,不能从事强度大的劳动;而五十岁刚出头的母亲,三个月内头发全白。

她当然想继续上学。可如今国家已不包分配,谁能保证几年之后,她的前途就能立即一片光明?说不定在她毕业之前,父母就被她给彻底拖垮了。不如趁着年轻,早点出去打工,一方面能立即减轻家庭负担,另一方面说不定凭着自己的能力,加上贵人相助,很快就能过上好日子……这是婶婶的客观分析。

匡薇自己也想了:即使是复读,她也没有必成的把握。能不能考上,考上什么样的学校,就读什么样的专业等等都是未知数。以她的性格,很难接受在学校里被人贴上“特困生”的标签,整天低眉顺目,表现优良——以博取别人的同情,争取助学贷款。就算不考虑将来,以当前的情势而言,她实在没有理由和底气认为:坚持追逐自己的大学梦不算是自私的行为。

收到马宇景的分手信几个月后,周家华走进她的世界。

凭良心说,匡薇没有迫切的生理需要,更无意寻求一个存币量极少的提款机,无法用普通逻辑去推论,高傲孤僻的她为何轻易地接受了周家华的追求。

客观上,周家华是有优势的。他长得挺帅,身材适中,眉宇间有一股英气,在厂里的男员工中间几乎可以算得上鹤立鸡群。他行为正派沉稳,不像其他男员工一样整天没正经地和一帮女员工耍嘴皮子。他还写得一手好字——在缺乏其他了解的情况下,一个人的书法水平多多少少反应了他的基本素质和审美情趣。

难得空暇时,周家华会用毛笔蘸水在水泥地板上练书法。有一次匡薇提着水桶经过正在专心致志写字的周家华身边,扭头看了看半干的字迹,有一行隶书写的是:

宁静以致远,澹泊以明志。

后来,匡薇发现自己和周家华有颇多共同之处,她认为周家华有头脑有思想,虽然目前只是一个普通打工仔,但只要经过一定的历练,将来必有所作为。

也许是潜意识里对命运安排的不满,也许是周家华眼中闪烁的渴求和无助的光芒,触动她柔软的心房,在临别之夜,周家华成为她生命里的第一个男人。

直到那一夜过后,匡薇才真正体会到爱之痛——不仅是身体上的。之前她认为在爱情和亲情之间,毫无疑问应该选择后者,那一夜过后她才明白,真正的爱情和亲情是共生体,或者说爱情就是非血缘关系的亲情。

她看着周家华的背影随着摩的渐渐消失在远方,心中涌起爱怜。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