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 小年(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腊月二十三日,广春从正觉寺搬回家过小年。

小年又称祭灶节。对小城百姓而言,过祭灶节可是件大事。

俗话说:生活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是第一位重要的,没有燃料,即使有基本粮食也没有办法食用。如今柴被煤气取代了,但还是必须每家都有一个炉灶的。

由於是每家都有炉灶,所以玉皇大帝派到每家的灶王爷,到了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将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根据汇报来决定来年对这家是奖励还是处罚。故而小年,实际上就是各家欢送灶王爷上天的节日。

祭灶节的前天晚上,蝶儿就给父亲打电话请求道:

“妈妈让我买新的灶神画像。明天请您参谋一下买哪种样式的。”

“啊——灶神画像?嗯,家里原来贴的那种就行,还要参谋什么?”

“是啊。不过,那是去年的样式,今年怕是找不到了。”

“灶神画像?有灶王奶奶陪伴的那种样式吗?”

“是的。妈妈说这种的就好,可我在街上找了很久也没找见呀。”

“是嘛。我倒是知道哪有卖的,明天我们一块去买。”广春在电话里说。

买张灶神画像原也只是个借口,过小年总得回家吧,也难为蝶儿想出的点子,广春轻轻叹了口气。

第二天一大早,广春就出了正觉寺,往文昌桥方向一边散步,一边迎蝶儿。

“爸爸……”蝶儿远远地奔了过来。

除了广春和蝶儿外,文昌桥上一个人也没有。

“已经过了红叶季节,不过冬日的文昌桥畔风景也不错吗。”

“嗯。只是相比开期时的热闹场面,现在有些冷清……”蝶儿望着下游说,“松树的颜色真美,像在绿叶上染上了一层深蓝。”

弗河的左岸有一片稀疏的松林。蝶儿望着这些松树。河对岸从文昌门一直沿到古城墙两边边,松树也很多,再后面的拟砚台、香楠峰也是松山。

这样的季节,树木都已凋零,只有松树才更显出深绿的颜色出来。

河下游野草枯黄的沙洲上,腾起阵阵水气,与水天联在了一起。

“往那下游去,应该可以通到赣江吧,只是这水太浅了……”

蝶儿像催促父亲似的走着。

“现在是枯水的季节,渡船都搁浅了,哪里能通到赣江去?”

“是呀,头回注意到水这么少,印象里弗河的水总是满盈盈的。”

广春又谈起了“赛龙舟”。那是端午的必备节目,据说来年正觉寺也会组成僧侣船队参加的。

但是,冬日的弗河是让人难以想起赛舟的盛况。

静静的河水不见流动,尤显出冬天的颜色。

“你不冷吗?怎么穿得这样少……”广春说。

“不冷。我今天是特意来接您回家的,就一点都觉不出冷了。”蝶儿的声音透着欢快。

天上的云似乎移动了一下,明亮的阳光一下照到了父女俩之间。

广春把视线从女儿的身上移走,回头望了望阳光照射的方向。

“有时候我总恨不得跑到地球的尽头去。”

“您尽瞎说。”

“是啊。”广春停下身来,扶着桥栏杆。

“这样,我们都好好想想这几十年的夫妻生活。”

“您跑到寺里来,家里就冷清清的,难道您还真要跑到地球一边,那我这个做女儿的怎么办?”

“你到时就长大了嘛……”

“有时候我总想自己要是个男孩子就好啦。”

“为什么?”

“什么也不为。我就是这么想的。”

“你妈妈最近还好吧?”

“每天忙忙碌碌的,现在晚上还要陪外公散步,以前总是您陪他散步的……”

“我没想到出来一住就这么长时间,倒是我贪图享受了。”

“妈妈听说您晚上休息得好,很高兴的样子呢。”

“嗯。也是该回去了,这些日子难为她了。”

“是呀,这些日子最受不了的还是我妈吧。”

“您一直这样想,该多好!”

蝶儿并没打算责备父亲,但她的话语仍使广春脸上浮现出阴影。

这十多天来,母亲消瘦了许多。

看到母亲的这个样子,蝶儿心里也很难受。但是,在父母身上,她并没有只感到阴沉的一面。

“蝶儿长大了,现在越来越像妈妈了。”广春开口道。他似乎想改变一下此时的气氛。

“是嘛。我觉得,我妈有的地方比我更豁达些,只是她总是克制自己罢了……”

在她听起来,父亲之所以说出自己像母亲这话,似乎是在表达他希望与家庭、与母亲达成和解的愿望。

“风枚头七祭日的事,我也该好好谢你的。”

“事情都过去了,有时候我觉得您在寺里真是在过分地自己折磨自己。”

“不是这样的。”广春摇了摇头。

“其实我看发毛师兄倒是想开了。他说现在看这个社会,他就恍如从异常的世界逃脱了出来。”

“噢?他怎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想法……”

“有人以为自己折磨自己,社会就不再去折磨他了。其实未必是这样。把个人的命运和社会分开,得到的永远也只能是孤单。”

“这就是你们年轻人的想法吗……”广春说。“死去的人一切都要被宽恕的。”

“为了不让所爱的人进地狱,自己活着反而进了地狱。这不是让死去的人更悲哀吗?”

“……”

广春没想到会和女儿讨论这样的问题,索性就不说下去了。

蝶儿见到河岸的小树倒映在水中。小树树叶都掉光了,那细小的枝条杂乱的互相纠缠着,清晰地描画在水的倒影中。这景象似乎不是映照在水里,而是生长在水里似的。

蝶儿像是被吸引住似的看着,说:“这样清澈见底的水,在夏天是想象不出来的。”

河边的正觉寺的土墙倒映在水里。土墙边林立的松树也像生长在水里似的,那颜色比在寺里见到的更为鲜绿。

“已经完全是冬天的景色了。”广春也看着倒映在河水里的香楠峰说道。

“还要买灶神画像呢,妈妈该等急了。”

“哦,你妈妈还等着蝶儿回去给灶神嘴巴抹蜜吧。”

蝶儿就掩嘴笑起来。

经过一年烟熏火燎,灶神画像已旧,面目黢黑。到了小年,就要把旧像揭下,用干稻草为灶神扎一草马。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还要贿赂他,用一块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说好事,然后和草马一起烧掉。这个过程被称为辞灶。只是早年间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如今是都不管不顾的了。

等到年后再把买来的新画像请回贴上。在中间这几天内,由於没有灶神的监督,一般人放量暴饮暴食、聚众打牌,放纵自己做一些自己平时也认为不应该犯的小过错。

作糖瓜、祭灶是这一天的主要活动。祭灶时,全家都要诚心祷告,然后其热融融地吃顿团圆饭。从此后就进入准备过年的阶段,人们精神上开始放松。

“我知道的那家铺子就在桥北不远,他们家的年画都是宣纸老样式的……”广春说。

蝶儿默默地跟在广春身后。

过了桥,正觉寺逐渐隐没在烟霭之中。

近处的拟砚台周围,淡淡的雾气也从树间涌出来。

[..]

腊月二十三日,广春从正觉寺搬回家过小年。

小年又称祭灶节。对小城百姓而言,过祭灶节可是件大事。

俗话说:生活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是第一位重要的,没有燃料,即使有基本粮食也没有办法食用。如今柴被煤气取代了,但还是必须每家都有一个炉灶的。

由於是每家都有炉灶,所以玉皇大帝派到每家的灶王爷,到了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将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根据汇报来决定来年对这家是奖励还是处罚。故而小年,实际上就是各家欢送灶王爷上天的节日。

祭灶节的前天晚上,蝶儿就给父亲打电话请求道:

“妈妈让我买新的灶神画像。明天请您参谋一下买哪种样式的。”

“啊——灶神画像?嗯,家里原来贴的那种就行,还要参谋什么?”

“是啊。不过,那是去年的样式,今年怕是找不到了。”

“灶神画像?有灶王奶奶陪伴的那种样式吗?”

“是的。妈妈说这种的就好,可我在街上找了很久也没找见呀。”

“是嘛。我倒是知道哪有卖的,明天我们一块去买。”广春在电话里说。

买张灶神画像原也只是个借口,过小年总得回家吧,也难为蝶儿想出的点子,广春轻轻叹了口气。

第二天一大早,广春就出了正觉寺,往文昌桥方向一边散步,一边迎蝶儿。

“爸爸……”蝶儿远远地奔了过来。

除了广春和蝶儿外,文昌桥上一个人也没有。

“已经过了红叶季节,不过冬日的文昌桥畔风景也不错吗。”

“嗯。只是相比开期时的热闹场面,现在有些冷清……”蝶儿望着下游说,“松树的颜色真美,像在绿叶上染上了一层深蓝。”

弗河的左岸有一片稀疏的松林。蝶儿望着这些松树。河对岸从文昌门一直沿到古城墙两边边,松树也很多,再后面的拟砚台、香楠峰也是松山。

这样的季节,树木都已凋零,只有松树才更显出深绿的颜色出来。

河下游野草枯黄的沙洲上,腾起阵阵水气,与水天联在了一起。

“往那下游去,应该可以通到赣江吧,只是这水太浅了……”

蝶儿像催促父亲似的走着。

“现在是枯水的季节,渡船都搁浅了,哪里能通到赣江去?”

“是呀,头回注意到水这么少,印象里弗河的水总是满盈盈的。”

广春又谈起了“赛龙舟”。那是端午的必备节目,据说来年正觉寺也会组成僧侣船队参加的。

但是,冬日的弗河是让人难以想起赛舟的盛况。

静静的河水不见流动,尤显出冬天的颜色。

“你不冷吗?怎么穿得这样少……”广春说。

“不冷。我今天是特意来接您回家的,就一点都觉不出冷了。”蝶儿的声音透着欢快。

天上的云似乎移动了一下,明亮的阳光一下照到了父女俩之间。

广春把视线从女儿的身上移走,回头望了望阳光照射的方向。

“有时候我总恨不得跑到地球的尽头去。”

“您尽瞎说。”

“是啊。”广春停下身来,扶着桥栏杆。

“这样,我们都好好想想这几十年的夫妻生活。”

“您跑到寺里来,家里就冷清清的,难道您还真要跑到地球一边,那我这个做女儿的怎么办?”

“你到时就长大了嘛……”

“有时候我总想自己要是个男孩子就好啦。”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