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贞元四年的正月,马祖在山林间漫步时,见洞壑平坦,心生爱意,对身旁的人说:“下个月我的这把老骨头就要到这里来了!”
回到寺中后,就显出病症来。病中有一天,马祖大师突然表现得不安,院主就问:“和尚这几天尊候如何?”
“日面佛(寿命为1800岁),月面佛(寿命只有一昼夜)。”马祖回答。
后人用左眼是日面佛、右眼是月面佛解释,而《碧岩录》说都是“没交涉”,不相干。
有位尼总持重病,作颂:“气绝绝精绪,举意意无路,瞬目尚无小,常年不出户。”
此颂后被一位芙蓉道楷禅师见到,说:“只此一颂,自然绍得吾宗。”是说此颂有马祖当年日面佛、月面佛的禅境。
人在死之将临的病中,万念寂然不起,只有生命的本能在动,是最易由此自见心性的,马祖的“面佛”或许就说的是这种境界。
到二月一日,马祖道一洗头沐浴,之后跏趺而灭。
只要活的###见性,随缘任运,不管是长寿还是短寿,都不虚度此生。
马祖道一门下,也有一位很出名的居士,这就是有维摩诘之称的庞蕴居士。
庞蕴居士将入灭时,告诉女儿灵照说:“你去看看日头,正午时告诉我,我就在那时刻入灭吧!”
佛门中人追求的超脱生死、无死无生,固而真正的大师大德,对自己的逝世是能够自己掌握的,他们竟能挑选个自己看好的时辰。俗人希生惧死,却从未见谁真正把握过生死,长寿是侥幸,死于非命、死于病疾是常情。死生亦大矣,死生又是这样不钟情那些希图、惧怕他的人!
灵照听父亲说要入灭,便赶紧去外边看了看日头,回来对父亲说:“现在是正午了,不过有日蚀。”
居士一听有日蚀,便起身走出去看。趁这当儿,灵照便走上居士打坐的位子上,双手合十,坐化了。
庞蕴回屋一看,笑了,说:“我女儿机锋要比她老子快捷啊!”
后州官于頔前来拜访他。两人在一起谈论佛法,交流修习心得。
庞居士对他说:“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
“有”是追求不尽的,是烦恼的不尽根源,只有“无”才是根本,空掉所有的“有”,把“无”从埋没中显示出来吧,它才是真实的可追求的东西。
说完,便枕在于頔的膝上迁化了。
庞蕴的妻子听到于頔差人送来的消息后,说:“他们怎么不跟我道声别呢?难道我那愚痴的女儿和那个傻老头一样,这般忍心待我?”
她到田地里找到了正在锄地的儿子,告诉他庞蕴和灵照已经坐化。儿子收起锄头,应了一声,便手拄锄头立身化去。
他们三人中,灵照坐着死,庞公卧着死,儿子站着死。最后还有庞婆更奇怪,她看一家人都去了,她说:“他们虽死得好,我要死得更奇特。”
因此她就说了四句偈:
坐卧立化未为奇,
不及庞婆撒手归;
双手拨开无缝石,
不留踪迹与人知。
“南无阿弥陀佛。”发毛轻念了一声。
庞居士一家来去是这样的洒脱。
只是世间的芸芸众生,又有谁能真正悟透生死?
[..]
发毛在街口买了些水果。
他找到杨老病房的时候,探视时间还没有过。临床的也是一位老人,儿女们都还在,坐在床边聊天。杨老那边就显得有些孤单冷清。
看到发毛来,杨老显得很高兴。他说柜子里还有水果,让发毛去吃。
发毛笑着拍了拍手里的一大袋苹果,说自己已经吃过了,然后把水果放入柜中。
柜子上摆的是淑馨买来的鲜花,有几片花瓣散落下来,发毛把玻璃罐周边的水痕搽干净,把散落的花瓣收集起来,用信纸包好。
杨老摆摆手,示意他休息一下。发毛才坐到杨老身边来。
“我是路上碰到师娘,才知道您生病了。”
“咳,什么病呀,就是人老了,不中用了。”
“您哪里就老了?如今医学发达了,五六十岁是青年,七八十岁才是壮年的。”
“那人不都成妖精了?”
发毛也笑起来。
风枚病了几年,都是发毛一个人照顾,这也培养出他对病人心态的敏锐理解。杨老得他作陪,心里感觉到的是一种淡淡的畅快。
“或许到了我这个岁数,人都是不畏惧死的。”
“妈妈也不怕死,她总说,那不过是灵魂的升腾。”
“你妈妈是看得透彻的。”
“她希望把死亡看成是自己的解脱,她活得太累了。”
“其实谁又能真正解脱呢?淑馨就从来不敢跟我谈死的事,她憎恨这个字的。”
“以前在家的时候,我也不敢同母亲谈论生死的。”
“为什么,就因为我们是病人?”
“因为是亲人!”
“……”
护士进来探房,提醒说探视的时间到了,楼下大门要上锁的。
发毛帮杨老盖好被子,跟着护士到值班室办理陪床手续。从护士值班室办好手续,又到门诊把钱交了,等发毛回到病房,杨老已经睡着了。
发毛来到杨老身边,看着他酣睡的样子,充满了安祥的气息。
病房里已经息了灯,走廊的灯光从房门上的玻璃窗投射进来。
从杨老脚跟前看上去,他的额有阴影。光线照射到下巴颏、下陷的眼睑和高耸的眉弓,落在鼻头上。下唇有些阴影,上唇却承受着亮光,短短的唇髭闪着银白的光。从鬓角到额上暴突的血管投下的阴影,与阴暗的额皱纹交织着,露出深深的哀愁。
在戏台前一坐,杨老就显得很高大,他肩宽,手指操琴灵活有力。这当然是全靠他的地位、修养和艺术的力量。杨老其实并不高,只是上身稍长。他脸盘长大,鼻、嘴和耳朵也都很大。特别是下颚向前突出。
发毛坐在杨老床前,想着他刚才的话。
杨老埋怨淑馨不敢跟他谈死的事,难道他已经做好了迎接死亡的准备吗?
正觉寺是马祖在赣东禅门的祖庙,羊城也一直流传着马祖灭前留下的最后一则公案。
唐宪宗贞元四年的正月,马祖在山林间漫步时,见洞壑平坦,心生爱意,对身旁的人说:“下个月我的这把老骨头就要到这里来了!”
回到寺中后,就显出病症来。病中有一天,马祖大师突然表现得不安,院主就问:“和尚这几天尊候如何?”
“日面佛(寿命为1800岁),月面佛(寿命只有一昼夜)。”马祖回答。
后人用左眼是日面佛、右眼是月面佛解释,而《碧岩录》说都是“没交涉”,不相干。
有位尼总持重病,作颂:“气绝绝精绪,举意意无路,瞬目尚无小,常年不出户。”
此颂后被一位芙蓉道楷禅师见到,说:“只此一颂,自然绍得吾宗。”是说此颂有马祖当年日面佛、月面佛的禅境。
人在死之将临的病中,万念寂然不起,只有生命的本能在动,是最易由此自见心性的,马祖的“面佛”或许就说的是这种境界。
到二月一日,马祖道一洗头沐浴,之后跏趺而灭。
只要活的###见性,随缘任运,不管是长寿还是短寿,都不虚度此生。
马祖道一门下,也有一位很出名的居士,这就是有维摩诘之称的庞蕴居士。
庞蕴居士将入灭时,告诉女儿灵照说:“你去看看日头,正午时告诉我,我就在那时刻入灭吧!”
佛门中人追求的超脱生死、无死无生,固而真正的大师大德,对自己的逝世是能够自己掌握的,他们竟能挑选个自己看好的时辰。俗人希生惧死,却从未见谁真正把握过生死,长寿是侥幸,死于非命、死于病疾是常情。死生亦大矣,死生又是这样不钟情那些希图、惧怕他的人!
灵照听父亲说要入灭,便赶紧去外边看了看日头,回来对父亲说:“现在是正午了,不过有日蚀。”
居士一听有日蚀,便起身走出去看。趁这当儿,灵照便走上居士打坐的位子上,双手合十,坐化了。
庞蕴回屋一看,笑了,说:“我女儿机锋要比她老子快捷啊!”
后州官于頔前来拜访他。两人在一起谈论佛法,交流修习心得。
庞居士对他说:“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
“有”是追求不尽的,是烦恼的不尽根源,只有“无”才是根本,空掉所有的“有”,把“无”从埋没中显示出来吧,它才是真实的可追求的东西。
说完,便枕在于頔的膝上迁化了。
庞蕴的妻子听到于頔差人送来的消息后,说:“他们怎么不跟我道声别呢?难道我那愚痴的女儿和那个傻老头一样,这般忍心待我?”
她到田地里找到了正在锄地的儿子,告诉他庞蕴和灵照已经坐化。儿子收起锄头,应了一声,便手拄锄头立身化去。
他们三人中,灵照坐着死,庞公卧着死,儿子站着死。最后还有庞婆更奇怪,她看一家人都去了,她说:“他们虽死得好,我要死得更奇特。”
因此她就说了四句偈:
坐卧立化未为奇,
不及庞婆撒手归;
双手拨开无缝石,
不留踪迹与人知。
“南无阿弥陀佛。”发毛轻念了一声。
庞居士一家来去是这样的洒脱。
只是世间的芸芸众生,又有谁能真正悟透生死?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