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得怎么样了?当听说作家出版社要出,他们急了,匆匆忙忙找到母亲,表示他们最先拿到这部稿子,答应也会以最快的速度出书。母亲说恐怕作家出版社不同意,请你们和作家出版社协商。果然,作家出版社坚持自己要出。最后任大心找到母亲,请母亲定夺。母亲觉得还是在作家出版社出好。这是老秦介绍的,又那么热情和重视,还预支了钱。

于是,《青春之歌》这部书稿,就从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身边溜走,进到了作家出版社。

双百方针给文坛带来了一股温暖的春风。很多过去不敢出的作品,这时都有希望出来了。母亲高兴之余,又感到了一丝悲哀。为什么干啥都是一阵风?现在是百花齐放了,《青春之歌》才能出来,如果没有这个政策,还不知拖到哪年哪月。

其实,交稿后,离真正出版仍有一段漫长的路。

到了这年8月中旬,小说还未付排,因为责编任大心搞审干工作去了,其他人插不上手。母亲的身体又犯了病,思想很苦闷。她想,自己的病这样多,怕是活不多久,看不到自己的书出版了。

12月底,母亲又给出版社打电话,询问稿子出版日期。编辑回答:因题材新颖,这部稿子肯定出,但是否延期,还不能肯定。母亲在日记中说:

看样子,书出版的可能性还是大……真他妈的,天下事,总不像你想的那么痛快()。

10《青春之歌》出版坎坷3

这是母亲所有日记中,我发现的唯一的一次说粗话。

到了1957年1月18日,任大心来电话告诉母亲,因为全国纸张缺乏得厉害,《青春之歌》今年不能出了,要到明年才能出。

母亲心中不快,去找了秦兆阳,询问既然缺纸,可不可以少印一点,把书先弄出来呢?老秦说,情况确实如此,赶到了这个时候,谁也无能为力。他说《人民文学》每期19万册都不够卖,可现在因缺乏纸张,每期要少印3万册。

于是母亲给责编任大心写了封信,表示趁这个机会还想再做些修改。这一拖就是一年,也太长了。她想等责编来送稿子的时候,问问情况,甚至想到给周扬同志写封信,反映一下这个意见(见1957年1月19日日记)。

到了2月19日,任大心把手稿送给母亲。据他说,副社长楼适夷看了这部稿子后表示,如果杨沫同志把小说改好,下半年一定出,已为这部稿子留下了40万字的空间。

这时,海默告诉母亲,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萧也牧曾对他说,如果作家出版社不出杨沫的稿子,我们出。几天前,柳溪去找萧也牧谈书稿时,萧也说,请转告杨沫同志,要和作家出版社谈好,砸死,如果他们不出,我们出。

母亲因此稍微放心了一些。但她内心深处还是苦痛不堪,在日记中说:

这是因为书出版有望了,还是生命的回光返照?看我的面色总是红红白白很健康的样子,可是内里,我总有死的预感。因为我常想到母亲是四十七八岁死的,我也快到这个年岁了,而且浑身上下这么多病()。

1957年3月,父亲在中央宣传工作会议上碰见了阳翰笙。阳询问了母亲的稿子,还很关心。母亲得知后,给他写了封长信,讲了手稿迟迟不能出版的苦闷。

过了两天,阳翰笙给母亲打来电话说,他可以和楼适夷说说,催一催,劝母亲别着急。母亲又打电话给出版社,他们说情况无变化,不过意思是让母亲把稿子再从头到尾抄一遍,那冷冷的口气让母亲有些难以忍受。她当即表示,乱的地方可以抄抄,整个抄,没有必要(1957年3月27日)。

到了6月份,当母亲给任大心送稿子时,他又说:现在已有4部长篇要付排,你这部挤一挤,也许能挤得下。言外之意,也有可能出不了。母亲当即表示:你们应当讲信用。

明明说好了下半年要出,为什么又把别人的4部书稿放在母亲的前面出?母亲越想越生气,就给作家出版社的一把手王任叔(巴人)写了封信,发泄了不满,讲明出书要守信用。

结果起了作用。当母亲再次打电话问任大心时,他表示今年肯定出书,还问母亲写不写序?母亲说不,能出就行了,不用序不序的。

当时出一本书周期最快也要半年,即6月底付排,要12月底才能出版。

但母亲终于放心了,这年夏天,她又去了北戴河,在海边度过了一个夏天。望着白浪滔天的大海,她激动、凄迷,感慨万千。

10月初,作家出版社寄来了《青春之歌》书稿的校样。母亲很快看完,并改完,交给了出版社。任大心告诉母亲这部书稿已由王仰晨负责看。但王仰晨最近会很多,暂时没时间看。

这时,正是反右派的时候,各单位都很忙碌。召开了一个党员作家会,母亲看见了魏巍。但很多人如丁玲、冯雪峰、罗峰、白朗、秦兆阳、田间等都没有出席。剧本创作所所长王震之因为怕被定成右派,卧轨自杀。母亲听说后非常惊讶……

肝疼还在折磨着母亲。在协和医院检查了两年,依旧查不出是什么病。她突然想起了当年在十分区给她治好了黑热病的那位姓勾的土大夫。只吃了三剂药,立即见效。也许这老头儿能治好自己的肝病。

为此她坐长途汽车到了固安县的牛驼,父亲当年的警卫员赵文元就住在本地,陪她找到了那老头儿。这人外表上看有70多岁,去年刚剃掉小辫儿。他的配方还保密,不告你都是什么药。但母亲相信他。因为在1939年,他真的救活了母亲一条命。

住了几天,看完病后,她顺便看望了当年的老房东,杜庄的一个干妈,眼睛几乎瞎了。过去,她每见到赵文元都要打听老马和老杨的情况。她对母亲几十年如一日的怀念和关心,让母亲深受感动。这次来特地上家去看望了她,称她为“娘”。老大娘激动得语无伦次,一遍一遍抚摸着母亲的头、脸、手,悲喜交加。

吃了勾老头儿的药,当时没什么效果,但母亲回到北京后,身体是有些见好。而这时,老战友秦兆阳却病倒了。在反右斗争中,他受到了严厉的批判,被正式戴上右派帽子,撤了职,开除党籍。

如果没有秦兆阳出面,《青春之歌》这部书稿还不知要坐多久的冷板凳。除了母亲,他还发现和支持、帮肋过很多著名作家,如峻青、白桦、王蒙等等。

现在《青春之歌》就要出版了。秦兆阳却被发配到广西,下基层改造。在漫长的改造岁月中,在《青春之歌》炙手可热的时候,他从没向人讲过他对《青春之歌》的出版所起的作用。

母亲很幸运,这部曾在很大程度上遭到怀疑、否定的手稿几经周折,终于在1958年1月出版。

母亲十分感激秦兆阳,文革中曾私下对马联玉说过不下几十次,是秦兆阳帮助《青春之歌》出版的。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