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叶落红尘:老二降生贫户欢(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我的老家在洞庭湖滨的一个小山村。我出生时家里有爷爷、父母、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按旧传统,家里以男孩出生先后排序,我排行老二。因此,“二佬”就成了我的乳名。后来左邻右舍的乡亲都叫我“二佬”,直到我结婚后,我老婆带头叫“胜万”,家里人和乡亲们才慢慢改口。不过,一些年长的亲友偶尔还会冒出“二佬”的称呼,弄得我很不自在。但碍于情面也不好跟他(她)们明确计较,只是随便咙咙哄哄附和一下了事。

我的爷爷男尊女卑思想较严重。在我的两个姐姐先后出生后,爷爷心里很不高兴,在家里哎声叹气的。母亲那时的身体病样样的,爷爷经常哭丧着脸,家里没有一点儿生气。

更可气的是,外面不时有跳皮捣蛋的半大伢子乘机喊挖苦话。二姐出生以后,有个叫“断疤”的伢子就在我家门外扯大喉咙喊:“哈哈!他家又生了个婆叉!”。爷老子一生气,差点气晕过去。没办法,谁叫自家媳妇不争气呢!

好在三年后我妈生下了大哥,爷爷总算松了一口气。

爷爷对我大哥总是背着抱着当作活宝。等我出生时,爷爷更是乐得合不拢嘴,从此在人前扬眉吐气。

不过也难怪,爷爷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在那个社会里,家里没有男孩是要受人欺负的。

爷爷在解放前给地主做了十多年长工,凭着从老爷那里继承来的两亩祖业地和自己省吃俭用的积累,修了一栋小瓦房,三十岁成的亲,算是有了一个家。奶奶生了姑妈和父亲二人,由于体弱多病,在我父亲四岁时便离开了人世。父亲是爷爷一个人拉扯大的。

爷爷一米七八的个头,凭着结实的身板,没日没夜地勤劳耕作,不仅给我父亲成了家,还让他读了两年私学。后来父亲能够在村上当干部也得益于认识几个字。

我老家那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养儿不学艺,挑断簸箕系”。爷爷为了让我父亲日后生活过得轻松一些,逼着他学织布的手艺。在那个年代,农村人都是靠自家纺纱,请“机匠”织布解决穿衣问题。那时,“洋布”城里才有得买,农村穷苦人家尤其穿不起洋布衣。只有个别的富裕人家才有钱进城里扯洋布做衣服。

1950年,湖南和平解放。我家人口多而拥有的土地少,土改时划阶级成份自然是贫农。父亲有点文化,又是贫农阶级,加上他为人直爽,处事公道,工作积极,所以成了当地的“土改根子”,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当上了村干部。

我的母亲是贫苦人家的女儿,外婆家在本县百碌桥乡的八斗丘村。由于外婆的姐姐(我的姨外婆)与我爷爷是近邻,对我父亲及家庭情况比较了解,后来经过姨外婆的介绍成就了父母的亲事。

“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是真实反映当时农民生活境况的流行语。解放初期我家有八口人吃饭,生活自然很一般。虽然“土改”时分得了几亩地,一家人也从不偷懒,还是只能勉强度日。但爷爷总是乐呵呵的。在他心里,有人就有一切,儿孙满堂就是那一代人矢志追求的梦想。

父母们的想法也和上一辈的老人差不多。尽管“儿多母苦”在那时已经是不争的实事,他们还是为家里人丁兴旺而欢喜。村子里生七八个儿女的不在少数,同村相邻的人家比着劲儿生,最多的有十多个呢!

在他们看来,生儿育女似乎是在尽“天责”,小孩投胎来到自家是命里注定,再苦再累也没有怨言。听村上的老人说,解放前我们那里经常闹“天花”,生下的孩子好多都因为天花病而夭折。在老人中,还可以看到有的人脸上有“麻子”,实际上就是得了天花病幸存下来的印记。

“麻子”在今天已经很少看到了。即使是偶尔有一个也一定是老年人。这说明时代的不同才是人丁兴旺的主因。

很显然,生活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才是人丁兴旺的主因。只有当人们对天意和现实有了科学的认知,才会真实地理解生命,并完整的认识人类自身。

[..]

我的老家在洞庭湖滨的一个小山村。我出生时家里有爷爷、父母、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按旧传统,家里以男孩出生先后排序,我排行老二。因此,“二佬”就成了我的乳名。后来左邻右舍的乡亲都叫我“二佬”,直到我结婚后,我老婆带头叫“胜万”,家里人和乡亲们才慢慢改口。不过,一些年长的亲友偶尔还会冒出“二佬”的称呼,弄得我很不自在。但碍于情面也不好跟他(她)们明确计较,只是随便咙咙哄哄附和一下了事。

我的爷爷男尊女卑思想较严重。在我的两个姐姐先后出生后,爷爷心里很不高兴,在家里哎声叹气的。母亲那时的身体病样样的,爷爷经常哭丧着脸,家里没有一点儿生气。

更可气的是,外面不时有跳皮捣蛋的半大伢子乘机喊挖苦话。二姐出生以后,有个叫“断疤”的伢子就在我家门外扯大喉咙喊:“哈哈!他家又生了个婆叉!”。爷老子一生气,差点气晕过去。没办法,谁叫自家媳妇不争气呢!

好在三年后我妈生下了大哥,爷爷总算松了一口气。

爷爷对我大哥总是背着抱着当作活宝。等我出生时,爷爷更是乐得合不拢嘴,从此在人前扬眉吐气。

不过也难怪,爷爷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在那个社会里,家里没有男孩是要受人欺负的。

爷爷在解放前给地主做了十多年长工,凭着从老爷那里继承来的两亩祖业地和自己省吃俭用的积累,修了一栋小瓦房,三十岁成的亲,算是有了一个家。奶奶生了姑妈和父亲二人,由于体弱多病,在我父亲四岁时便离开了人世。父亲是爷爷一个人拉扯大的。

爷爷一米七八的个头,凭着结实的身板,没日没夜地勤劳耕作,不仅给我父亲成了家,还让他读了两年私学。后来父亲能够在村上当干部也得益于认识几个字。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