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碌无为(1)(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考上高中不过是到县城读书,而考上了中专,却可以到省城读书;听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于是未来的生活像在动人心弦处戈然而止的连续剧,勾引起杨书福欲知后事如何,想听下回分解的好奇和渴望,抵消了不少因未能金榜提名而生的遗恨。

杨书福虽早在电视、电影、杂志上欣赏过城市的风采,可终究未曾身临其境,到了城里,不免如刘姥姥般大惊小怪。

在广大人民群众眼里,中专是没什么地位的,在大家眼里,中专是盛产蓝领工人的地方,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让自己的子女进中专,就象男人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将就地娶一个自己认为不甚理想的女人,或者女人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将就地嫁一个自己认为不甚理想的男人一样。他们的眼里只有高考、大学,媒体当然只有跟着大众走,饭碗才捧得牢,生意才能兴旺,报刊的销量和电视的收视率才会节节攀升,自然也就鲜有关于中专的报道。只偶尔几个出类拔萃的中专人,叱咤风云,引人惊奇。

杨书福所在的学校,在全省中专学校中,称得上著名学府,当得起龙头老大,其他学校有的奖状它全有,其他学校没有过的头衔它也有,深得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宠爱。

书福是以高分考入学校的,进来后才知道,除了五区八县的学子,其余的学生全是低分录取,愤慨之余也不免心生得意,心里每以此暗暗傲视同学,甚至傲视同样以高分考进中专,而身在二流学校的初中同学,虽自知实乃五十步笑百步,然人性虚荣,顽固难改更胜戒毒,也无可如何,全当聊以自慰。

学校要到第二年才开始教授专业课,第一年学的全是文化课。除高中外,一切学校里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比“我爱你”那三个字还要家喻户晓,从这句话以及学生平时读书谈话和考试时的表现来看,现在的学生是懂得以勤俭节约朴素为荣的,报纸上说什么当代学生穷奢极侈爱攀比,全是捕风捉影之谈。

书福虽不认同这样的观点,无奈考试不像吃自助餐,考得越多赚得越多——书福的学校到他进校两年后才开始有奖学金,奖励学生天天向上,既然得高分不能赢得奖学金,考多了还真是浪费,反正考足六十分就能安然无恙地毕业,又何必寒窗苦读呢?再说文化课读得再好以后也用不着,真想出人头地,只要把专业学得登峰造极就行了,其它的就不用太费劲了。

大家为分数已经苦得够久了,因此有了六十分的底线,绝大多数人都松懈了下来,忙着打电子游戏,看武侠言情小说,上网谈恋爱。

照例学校里的学生可分成三种:第一种是什么课都不敢翘的,第二种是除了班主任的课,其余的课都敢翘的,第三种是无论什么课都照翘不误的。通常第一种和第三种学生是跟高才生一样稀有的,第二种的人数则基本上跟考试能通过六十分的人数相等。

这时候的杨书福,没遇到让他心花怒放的女孩子,没谈过相知相悦的恋爱,还没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对于人生还没有美眷如花而流年似水的感伤。没找过、参加过工作,不知道竞争的激烈、工作的难找,对于生存还没有焦头烂额的紧迫感。虽有出人头地之心,却没有明确坚定的目标,更不知该如何才能如愿以偿,便也不急于成就非凡。

他发现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自己的胆子原来是那么小,普通话又讲得难登大雅之堂,有时简直怯于启齿,更别提与人谈笑风生、妙语连珠了。都怪当初在老家上学时老是讲家乡话,以至如今国语不济。加上没什么钱,便不大敢跟人交往,尤其不敢亲近女孩子,远远地看到女同学都会惊慌失措,常常装作视而不见地走过去,像小偷畏惧警察似的。便暗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口才,提升学养,尽早融入都市生活,争取做到出语惊人,出语醉人——当然主要是醉自己喜爱的女孩子。他兴趣广泛,对一切都感觉新奇,便无所不为,三年来着实充实忙碌:

东览西阅——书福看过“木桶效应”的文章,不想因为自己的个别短处而报废整体才华,那不是一只臭老鼠毁了一锅好汤吗?为把自己铸造成祖国四化建设的英才,他博览各方面书籍,全面培养自己。他看广告、物流、营销、武侠、文学、音乐、计算机等各方面的书,看《读者》、《小小说》、《微型小说》、《青年文摘》、《散文诗》、《中国经营报》、《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中国青年报》、《世界博览》、《青年博览》等等杂志报刊,有段时间《小小说》与《微型小说》更是期期必买,无不津津有味,自觉见识大长,修养渐深。

考上高中不过是到县城读书,而考上了中专,却可以到省城读书;听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于是未来的生活像在动人心弦处戈然而止的连续剧,勾引起杨书福欲知后事如何,想听下回分解的好奇和渴望,抵消了不少因未能金榜提名而生的遗恨。

杨书福虽早在电视、电影、杂志上欣赏过城市的风采,可终究未曾身临其境,到了城里,不免如刘姥姥般大惊小怪。

在广大人民群众眼里,中专是没什么地位的,在大家眼里,中专是盛产蓝领工人的地方,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让自己的子女进中专,就象男人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将就地娶一个自己认为不甚理想的女人,或者女人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将就地嫁一个自己认为不甚理想的男人一样。他们的眼里只有高考、大学,媒体当然只有跟着大众走,饭碗才捧得牢,生意才能兴旺,报刊的销量和电视的收视率才会节节攀升,自然也就鲜有关于中专的报道。只偶尔几个出类拔萃的中专人,叱咤风云,引人惊奇。

杨书福所在的学校,在全省中专学校中,称得上著名学府,当得起龙头老大,其他学校有的奖状它全有,其他学校没有过的头衔它也有,深得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宠爱。

书福是以高分考入学校的,进来后才知道,除了五区八县的学子,其余的学生全是低分录取,愤慨之余也不免心生得意,心里每以此暗暗傲视同学,甚至傲视同样以高分考进中专,而身在二流学校的初中同学,虽自知实乃五十步笑百步,然人性虚荣,顽固难改更胜戒毒,也无可如何,全当聊以自慰。

学校要到第二年才开始教授专业课,第一年学的全是文化课。除高中外,一切学校里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比“我爱你”那三个字还要家喻户晓,从这句话以及学生平时读书谈话和考试时的表现来看,现在的学生是懂得以勤俭节约朴素为荣的,报纸上说什么当代学生穷奢极侈爱攀比,全是捕风捉影之谈。

书福虽不认同这样的观点,无奈考试不像吃自助餐,考得越多赚得越多——书福的学校到他进校两年后才开始有奖学金,奖励学生天天向上,既然得高分不能赢得奖学金,考多了还真是浪费,反正考足六十分就能安然无恙地毕业,又何必寒窗苦读呢?再说文化课读得再好以后也用不着,真想出人头地,只要把专业学得登峰造极就行了,其它的就不用太费劲了。

大家为分数已经苦得够久了,因此有了六十分的底线,绝大多数人都松懈了下来,忙着打电子游戏,看武侠言情小说,上网谈恋爱。

照例学校里的学生可分成三种:第一种是什么课都不敢翘的,第二种是除了班主任的课,其余的课都敢翘的,第三种是无论什么课都照翘不误的。通常第一种和第三种学生是跟高才生一样稀有的,第二种的人数则基本上跟考试能通过六十分的人数相等。

这时候的杨书福,没遇到让他心花怒放的女孩子,没谈过相知相悦的恋爱,还没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对于人生还没有美眷如花而流年似水的感伤。没找过、参加过工作,不知道竞争的激烈、工作的难找,对于生存还没有焦头烂额的紧迫感。虽有出人头地之心,却没有明确坚定的目标,更不知该如何才能如愿以偿,便也不急于成就非凡。

他发现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自己的胆子原来是那么小,普通话又讲得难登大雅之堂,有时简直怯于启齿,更别提与人谈笑风生、妙语连珠了。都怪当初在老家上学时老是讲家乡话,以至如今国语不济。加上没什么钱,便不大敢跟人交往,尤其不敢亲近女孩子,远远地看到女同学都会惊慌失措,常常装作视而不见地走过去,像小偷畏惧警察似的。便暗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口才,提升学养,尽早融入都市生活,争取做到出语惊人,出语醉人——当然主要是醉自己喜爱的女孩子。他兴趣广泛,对一切都感觉新奇,便无所不为,三年来着实充实忙碌:

东览西阅——书福看过“木桶效应”的文章,不想因为自己的个别短处而报废整体才华,那不是一只臭老鼠毁了一锅好汤吗?为把自己铸造成祖国四化建设的英才,他博览各方面书籍,全面培养自己。他看广告、物流、营销、武侠、文学、音乐、计算机等各方面的书,看《读者》、《小小说》、《微型小说》、《青年文摘》、《散文诗》、《中国经营报》、《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中国青年报》、《世界博览》、《青年博览》等等杂志报刊,有段时间《小小说》与《微型小说》更是期期必买,无不津津有味,自觉见识大长,修养渐深。

考上高中不过是到县城读书,而考上了中专,却可以到省城读书;听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于是未来的生活像在动人心弦处戈然而止的连续剧,勾引起杨书福欲知后事如何,想听下回分解的好奇和渴望,抵消了不少因未能金榜提名而生的遗恨。

杨书福虽早在电视、电影、杂志上欣赏过城市的风采,可终究未曾身临其境,到了城里,不免如刘姥姥般大惊小怪。

在广大人民群众眼里,中专是没什么地位的,在大家眼里,中专是盛产蓝领工人的地方,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让自己的子女进中专,就象男人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将就地娶一个自己认为不甚理想的女人,或者女人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将就地嫁一个自己认为不甚理想的男人一样。他们的眼里只有高考、大学,媒体当然只有跟着大众走,饭碗才捧得牢,生意才能兴旺,报刊的销量和电视的收视率才会节节攀升,自然也就鲜有关于中专的报道。只偶尔几个出类拔萃的中专人,叱咤风云,引人惊奇。

杨书福所在的学校,在全省中专学校中,称得上著名学府,当得起龙头老大,其他学校有的奖状它全有,其他学校没有过的头衔它也有,深得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宠爱。

书福是以高分考入学校的,进来后才知道,除了五区八县的学子,其余的学生全是低分录取,愤慨之余也不免心生得意,心里每以此暗暗傲视同学,甚至傲视同样以高分考进中专,而身在二流学校的初中同学,虽自知实乃五十步笑百步,然人性虚荣,顽固难改更胜戒毒,也无可如何,全当聊以自慰。

学校要到第二年才开始教授专业课,第一年学的全是文化课。除高中外,一切学校里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比“我爱你”那三个字还要家喻户晓,从这句话以及学生平时读书谈话和考试时的表现来看,现在的学生是懂得以勤俭节约朴素为荣的,报纸上说什么当代学生穷奢极侈爱攀比,全是捕风捉影之谈。

书福虽不认同这样的观点,无奈考试不像吃自助餐,考得越多赚得越多——书福的学校到他进校两年后才开始有奖学金,奖励学生天天向上,既然得高分不能赢得奖学金,考多了还真是浪费,反正考足六十分就能安然无恙地毕业,又何必寒窗苦读呢?再说文化课读得再好以后也用不着,真想出人头地,只要把专业学得登峰造极就行了,其它的就不用太费劲了。

大家为分数已经苦得够久了,因此有了六十分的底线,绝大多数人都松懈了下来,忙着打电子游戏,看武侠言情小说,上网谈恋爱。

照例学校里的学生可分成三种:第一种是什么课都不敢翘的,第二种是除了班主任的课,其余的课都敢翘的,第三种是无论什么课都照翘不误的。通常第一种和第三种学生是跟高才生一样稀有的,第二种的人数则基本上跟考试能通过六十分的人数相等。

这时候的杨书福,没遇到让他心花怒放的女孩子,没谈过相知相悦的恋爱,还没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对于人生还没有美眷如花而流年似水的感伤。没找过、参加过工作,不知道竞争的激烈、工作的难找,对于生存还没有焦头烂额的紧迫感。虽有出人头地之心,却没有明确坚定的目标,更不知该如何才能如愿以偿,便也不急于成就非凡。

他发现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自己的胆子原来是那么小,普通话又讲得难登大雅之堂,有时简直怯于启齿,更别提与人谈笑风生、妙语连珠了。都怪当初在老家上学时老是讲家乡话,以至如今国语不济。加上没什么钱,便不大敢跟人交往,尤其不敢亲近女孩子,远远地看到女同学都会惊慌失措,常常装作视而不见地走过去,像小偷畏惧警察似的。便暗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口才,提升学养,尽早融入都市生活,争取做到出语惊人,出语醉人——当然主要是醉自己喜爱的女孩子。他兴趣广泛,对一切都感觉新奇,便无所不为,三年来着实充实忙碌:

东览西阅——书福看过“木桶效应”的文章,不想因为自己的个别短处而报废整体才华,那不是一只臭老鼠毁了一锅好汤吗?为把自己铸造成祖国四化建设的英才,他博览各方面书籍,全面培养自己。他看广告、物流、营销、武侠、文学、音乐、计算机等各方面的书,看《读者》、《小小说》、《微型小说》、《青年文摘》、《散文诗》、《中国经营报》、《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中国青年报》、《世界博览》、《青年博览》等等杂志报刊,有段时间《小小说》与《微型小说》更是期期必买,无不津津有味,自觉见识大长,修养渐深。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