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后有一条东去的小河,水不丰,时粗时细地,如穿起的珠子。粗的地方汪了一片水,水里的百样活物不被遮掩。倒霉的是梳子样大的鱼,人们设了千条计要它成为盘中物。鱼是人间一道菜,自不好怨恨,可怨恨的是这条小河。每逢夏、秋水丰时,隔了两岸人家不能自如地走动。两岸人家又世代有亲,便有人在小河水细处,垫了一溜土墩,状如城墙上的垛口。水在下面缓缓地流,人在上面轻轻地跳。
水是流动的,土是湿虚的。不出三、五日,土墩本就不牢的根基,被暗暗冲坏,上边却是一副无碍的样子。人再跳来跳去时,常常会一脚踏空,跌入水里。这时,不远处的河堤上、林木后,边会钻出几个半大孩子的脑袋。他们看着落水人的狼狈样子,捂着肚子笑人家跌得漂亮,湿得彻底!
他们先一个人呼问,要不要落水人再来一个?其他人坏笑着齐答:要得——
落水人少不得一顿笑骂,那几个半大孩子却早已不见了踪影。
小村位于黄淮平原上,叫陈梦集。虽占了个集字,村子有史以来却并没逢过集市。
兵荒马乱时,人们怕活的,却不怕死的。老一辈人,把村子四周修了寨墙,模式和城墙相仿。寨墙高有丈五,人可在上边巡视。站在寨墙上边,村里村外尽收眼底。若是看到一、两里外有男人行走,又没有家眷相随,不论是敌是友,先就一枪打过去。
行走的人听到枪响,若是朋友就会高举着双手,直喊着自己是某村的某某。表明自己只是路过,或是要来村里探亲访友。若是不认识的,或是踩点子的土匪,他一准会急忙虾腰撅腚,要么爬进路旁的沟里,要么趴在地上不动,等天黑了再做打算。
村子的四周全是沟堑,人们把它叫做海子。海子是抵御匪患的又一屏障,修筑寨墙用的土料,就是起自海子。海子内一年四季存有积水,稍宽些的地方,孩子们洗澡,妇女们洗衣,都在那里。
夏天,寨墙上又是纳凉的好去处。村里人扛一个自编的软床登上寨墙,一是观察了外来人。再就是闲话叙旧,扯一些古今往来、或有或无、道听途说的闲话。
解放后不久,寨墙被夷为平地。在老年人‘活该让土匪抢粮拉户’的怨骂声中,土料一半被人挑去垫了自家的宅院,一半又填入了海子。从此,海子里没了水,村子也没了屏障,村人、外人,不分夜昼,只管直来直去。多年来,却再没有发生过老年人所担心地事情,东家的折鼻子针不见了,最多也会在西家的地上找到。
村子里的人家没有外姓,祖辈都姓陈。传说,先祖是明朝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老鸹窝移民而来。虽经五、六百年的风雨,村子里的人们却不曾忘记老家。每闲话起来,必一脸的兴奋,亮出小趾甲上的分瓣来。说,无论走到哪里,那都是祖上给烙下的印记,有了这个分瓣,不是一家人,也必是血脉相连的乡党,都不是外人。
尽管村里人满是对洪洞县的向往,却没一个人去过那里。洪洞县毕竟不是三步远、两步近,对那里的眷恋,只能口口相传,代代延说。要回想洪洞县老鸹窝,就只能听瞎眼大爷的故事了。
瞎眼大爷说,当年移民时,由于山西连年好收成,人丁特别兴旺,没人愿意到这被黄河水淹得没了人烟的广饶平原上来。官府说,山西大部分地方的人丁都要被移民,只有洪洞县老鸹窝一带的人不移民。结果,山西境内方圆几百里故土难离的人,都纷纷汇聚到了老鸹窝。哪料想,这是官府使的计谋,只等到人员汇聚得差不多了,便被集体押解到了这黄泛区。
似乎每个村里都有瞎眼大爷这类人,他们在冬天的牛屋,夏天的打麦场,春秋天的家门口,总是在滔滔不绝地讲古。
[..]
村后有一条东去的小河,水不丰,时粗时细地,如穿起的珠子。粗的地方汪了一片水,水里的百样活物不被遮掩。倒霉的是梳子样大的鱼,人们设了千条计要它成为盘中物。鱼是人间一道菜,自不好怨恨,可怨恨的是这条小河。每逢夏、秋水丰时,隔了两岸人家不能自如地走动。两岸人家又世代有亲,便有人在小河水细处,垫了一溜土墩,状如城墙上的垛口。水在下面缓缓地流,人在上面轻轻地跳。
水是流动的,土是湿虚的。不出三、五日,土墩本就不牢的根基,被暗暗冲坏,上边却是一副无碍的样子。人再跳来跳去时,常常会一脚踏空,跌入水里。这时,不远处的河堤上、林木后,边会钻出几个半大孩子的脑袋。他们看着落水人的狼狈样子,捂着肚子笑人家跌得漂亮,湿得彻底!
他们先一个人呼问,要不要落水人再来一个?其他人坏笑着齐答:要得——
落水人少不得一顿笑骂,那几个半大孩子却早已不见了踪影。
小村位于黄淮平原上,叫陈梦集。虽占了个集字,村子有史以来却并没逢过集市。
兵荒马乱时,人们怕活的,却不怕死的。老一辈人,把村子四周修了寨墙,模式和城墙相仿。寨墙高有丈五,人可在上边巡视。站在寨墙上边,村里村外尽收眼底。若是看到一、两里外有男人行走,又没有家眷相随,不论是敌是友,先就一枪打过去。
行走的人听到枪响,若是朋友就会高举着双手,直喊着自己是某村的某某。表明自己只是路过,或是要来村里探亲访友。若是不认识的,或是踩点子的土匪,他一准会急忙虾腰撅腚,要么爬进路旁的沟里,要么趴在地上不动,等天黑了再做打算。
村子的四周全是沟堑,人们把它叫做海子。海子是抵御匪患的又一屏障,修筑寨墙用的土料,就是起自海子。海子内一年四季存有积水,稍宽些的地方,孩子们洗澡,妇女们洗衣,都在那里。
夏天,寨墙上又是纳凉的好去处。村里人扛一个自编的软床登上寨墙,一是观察了外来人。再就是闲话叙旧,扯一些古今往来、或有或无、道听途说的闲话。
解放后不久,寨墙被夷为平地。在老年人‘活该让土匪抢粮拉户’的怨骂声中,土料一半被人挑去垫了自家的宅院,一半又填入了海子。从此,海子里没了水,村子也没了屏障,村人、外人,不分夜昼,只管直来直去。多年来,却再没有发生过老年人所担心地事情,东家的折鼻子针不见了,最多也会在西家的地上找到。
村子里的人家没有外姓,祖辈都姓陈。传说,先祖是明朝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老鸹窝移民而来。虽经五、六百年的风雨,村子里的人们却不曾忘记老家。每闲话起来,必一脸的兴奋,亮出小趾甲上的分瓣来。说,无论走到哪里,那都是祖上给烙下的印记,有了这个分瓣,不是一家人,也必是血脉相连的乡党,都不是外人。
尽管村里人满是对洪洞县的向往,却没一个人去过那里。洪洞县毕竟不是三步远、两步近,对那里的眷恋,只能口口相传,代代延说。要回想洪洞县老鸹窝,就只能听瞎眼大爷的故事了。
瞎眼大爷说,当年移民时,由于山西连年好收成,人丁特别兴旺,没人愿意到这被黄河水淹得没了人烟的广饶平原上来。官府说,山西大部分地方的人丁都要被移民,只有洪洞县老鸹窝一带的人不移民。结果,山西境内方圆几百里故土难离的人,都纷纷汇聚到了老鸹窝。哪料想,这是官府使的计谋,只等到人员汇聚得差不多了,便被集体押解到了这黄泛区。
似乎每个村里都有瞎眼大爷这类人,他们在冬天的牛屋,夏天的打麦场,春秋天的家门口,总是在滔滔不绝地讲古。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