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点 十七(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十七

过完年一上班,区政府大楼一楼最显眼的位置上,组织部就向全区公布了机构改革方案。其核心内容各部门的职务自由报名,根据报名情况,各部门正职、副职由区委研究确定,然后按一比一的比例进行“竞职”演讲,副职由区委直接定,然后是民主测评,科员实行的是双先双聘。

这些情况其实早已通过多种渠道广为人知了,所以大家的注意力好象并不太在这上面。这样的一个方案大家一看就明白了,这并不是什么真正的竞争上岗啊。科级、副科级干部还是由区委来定,只不过是多了点花样而矣,而真正是符合上级精神的只有科员的双选双聘啊。

虽然心里头大家各有各的想法,但表面上依然是平静的。所以大家还是东屋西屋地去走访拜年,说点不疼不痒的问候的话,而后大家也有意无意地聊起机构改革的话题来。这样一来,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便象长了腿似的,在区里楼上楼上地飞起来——说谁肯定要到哪个部门去,别人争也是白争,说谁市里有某个大人物给关照了,说谁是区里某位领导亲口许诺的,说谁又在春节期间向那位领导表示过了等等。

组织部的日子也很热闹,自从方案一公布,人和电话就接连不断。有些人无非是想从孙如峰这打探到什么内部消息,以便在其报名时有所考虑。当然也有人希望能得到孙如峰的帮助。虽然大家都知道这组织部长并没有什么决定权,但关键时刻说句话,还是有一定用处的。

其实孙如峰真的没有什么消息可以告诉他们的,也不想在这次机构改革中加入过多的个人因素。对于这样大的一件事,书记的脉他还没有号准。虽然关于这次机构改革的人事安排,温书记在年前对他是有些暗示的,但经过了这一个春节,一定是有变化,虽然温书记现在还没有说出什么新的意图,但凭直觉,特别是他自己现在所能够体会到的官场,他也深信这变化一定会有,而且这变化亦不可能太小。现在对于孙如峰来说,最好的行动就是也只能是三缄其口。

直到下班,他送走了最后的来访者,孙如峰才静下心来准备着重下一步的工作。办公室的门被轻轻地推开了,来的是统计局干事肖兴平。年前孙如峰的大学同学,就曾找过孙如峰,希望对这个肖兴平给予关照,并且说了,肖兴平会和区委主要领导做工作的。就是今天他已经探头探脑地来过好几次了。小伙子今年二十四五岁了,是统计局的科员。虽然说是科员,但很有能力,工作也很出色,深得他们局长的倚重。现在的统计局是七个人,一个正局长,两个副局长,四个干事(其中有一个好几年没上班了,可工资照常在区里开,据说此人正在外地经商呢?)。按照机构改革方案,改革后,统计局只保留三个人,一个正局长,一个副局长,一个干事。

说了几句过年的事之后,小赵就直奔话题了。“孙部长,我的事,你还要多帮忙啊。”

孙如峰不知可否地笑了一下。肖兴平好像是要打消孙如峰的顾虑似的,赶紧说:“我过年的时候我去了一次温书记家了。”

“噢,”孙如峰点了点头,他明白去了书记家的意思是什么。“温书记怎么说?”

“温书记没有说什么,而她的爱人舒平则一个劲地说我是一个重要的人选,年轻也有能力,这机构改革就是要让年轻人多上来锻炼一下,老温会考虑我的事的。”

“那这就问题不大了吧?”孙如峰问得很谨慎。

“是的,孙部长,我还要求你件事。”小赵抬头看看孙如峰,好象有点不太好开口。

“说吧。”

“孙部长,虽然温书记没有过多表态,但温书记在我临走的时候和我说,让我和你也谈谈,你看这件事还要请你多帮忙啊。”

孙如峰笑了一下,“我能帮什么忙啊?”

“你是组织部长啊,讨论干部时你能说上话的,到时多给我说点好话啊,这样温书记在定干部的时候可能更好说话。”

机构改革工作有组织部的运作下,正在全区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有的部门很热,报名的人很多,有的部门虽然是区里的重要部门,但报名的往往只有一个。大家报名在很大程度上考虑的不是自己的特长而是可能性有多大。有些位置对有些人来说,考虑都不用考虑,那是很板上钉钉。而有些位置在区里并不一定重要,但争的人却是很多,这主要是考虑对手的情况而定的,也就是说,这个职务上没有什么在强硬的人选。(所谓的强硬,不是能力,而是和温书记关系的远近或是有没有强硬的后台)。这几天的小道消息也对人们报名产生了很大的诱导作用,好象引导大家报名竞岗的不是区委的机构改革的方案,而是这些摆不上桌面的小道消息。区里的那些消息灵通人士,或是真的有什么内部消息,或是这些人自己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而一旦这小道消息的风刮出来,就会使很多人深信不疑。大家在区里为么久了,那些人是领导的“老人”,大家是心知肚明的。

两天后,组织部将收齐的报名单进行了统计。民主推荐是在报名结束的第二天的下午进行的,时间是下午一点半,而不到一点就有人陆续的来了。参加推荐的人是全区所有的干部。组织部提前就把推荐票做好了,二十四个正职岗位,三十三个副职岗位。而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员名单都列在了推荐票的后面。

孙如峰提前走进了四楼的会场,一来是今天他主持今天的大会,二来是他要掌握一下到会的情况。四楼很热闹,还没到开会的时间,有的人在屋内,有的人在屋外走廊里吸烟聊天。他看见办公室吴主任在四楼走廊里正神秘兮兮地和别人聊呢,看来他是在做别人的工作呢。他倒不一定是为自己,现在的他还不需要这样,看来他是要帮别人吧。这是他一贯的作风,孙如峰知道他。办公室主任有这个优势,认识人多,交际面广,特别是检察院和法院的干部,对区里这一块的干部不了解,有很多都不认识,和他们打下招呼,一定是有用处的,别人也愿意送这个人情。

孙如峰走进会场,不断地和来开会的人打着招呼,人们的脸上都是笑意,这笑意不好琢磨。他刚坐到前排,组织部的干事小胡就快步走到他身边。“孙部长,温书记和其它领导马上就到,”

“好,你通知外面的人进来。”孙如峰一面吩咐小胡,一面起身走上台。

[..]

十七

过完年一上班,区政府大楼一楼最显眼的位置上,组织部就向全区公布了机构改革方案。其核心内容各部门的职务自由报名,根据报名情况,各部门正职、副职由区委研究确定,然后按一比一的比例进行“竞职”演讲,副职由区委直接定,然后是民主测评,科员实行的是双先双聘。

这些情况其实早已通过多种渠道广为人知了,所以大家的注意力好象并不太在这上面。这样的一个方案大家一看就明白了,这并不是什么真正的竞争上岗啊。科级、副科级干部还是由区委来定,只不过是多了点花样而矣,而真正是符合上级精神的只有科员的双选双聘啊。

虽然心里头大家各有各的想法,但表面上依然是平静的。所以大家还是东屋西屋地去走访拜年,说点不疼不痒的问候的话,而后大家也有意无意地聊起机构改革的话题来。这样一来,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便象长了腿似的,在区里楼上楼上地飞起来——说谁肯定要到哪个部门去,别人争也是白争,说谁市里有某个大人物给关照了,说谁是区里某位领导亲口许诺的,说谁又在春节期间向那位领导表示过了等等。

组织部的日子也很热闹,自从方案一公布,人和电话就接连不断。有些人无非是想从孙如峰这打探到什么内部消息,以便在其报名时有所考虑。当然也有人希望能得到孙如峰的帮助。虽然大家都知道这组织部长并没有什么决定权,但关键时刻说句话,还是有一定用处的。

其实孙如峰真的没有什么消息可以告诉他们的,也不想在这次机构改革中加入过多的个人因素。对于这样大的一件事,书记的脉他还没有号准。虽然关于这次机构改革的人事安排,温书记在年前对他是有些暗示的,但经过了这一个春节,一定是有变化,虽然温书记现在还没有说出什么新的意图,但凭直觉,特别是他自己现在所能够体会到的官场,他也深信这变化一定会有,而且这变化亦不可能太小。现在对于孙如峰来说,最好的行动就是也只能是三缄其口。

直到下班,他送走了最后的来访者,孙如峰才静下心来准备着重下一步的工作。办公室的门被轻轻地推开了,来的是统计局干事肖兴平。年前孙如峰的大学同学,就曾找过孙如峰,希望对这个肖兴平给予关照,并且说了,肖兴平会和区委主要领导做工作的。就是今天他已经探头探脑地来过好几次了。小伙子今年二十四五岁了,是统计局的科员。虽然说是科员,但很有能力,工作也很出色,深得他们局长的倚重。现在的统计局是七个人,一个正局长,两个副局长,四个干事(其中有一个好几年没上班了,可工资照常在区里开,据说此人正在外地经商呢?)。按照机构改革方案,改革后,统计局只保留三个人,一个正局长,一个副局长,一个干事。

说了几句过年的事之后,小赵就直奔话题了。“孙部长,我的事,你还要多帮忙啊。”

孙如峰不知可否地笑了一下。肖兴平好像是要打消孙如峰的顾虑似的,赶紧说:“我过年的时候我去了一次温书记家了。”

“噢,”孙如峰点了点头,他明白去了书记家的意思是什么。“温书记怎么说?”

“温书记没有说什么,而她的爱人舒平则一个劲地说我是一个重要的人选,年轻也有能力,这机构改革就是要让年轻人多上来锻炼一下,老温会考虑我的事的。”

“那这就问题不大了吧?”孙如峰问得很谨慎。

“是的,孙部长,我还要求你件事。”小赵抬头看看孙如峰,好象有点不太好开口。

“说吧。”

“孙部长,虽然温书记没有过多表态,但温书记在我临走的时候和我说,让我和你也谈谈,你看这件事还要请你多帮忙啊。”

孙如峰笑了一下,“我能帮什么忙啊?”

“你是组织部长啊,讨论干部时你能说上话的,到时多给我说点好话啊,这样温书记在定干部的时候可能更好说话。”

机构改革工作有组织部的运作下,正在全区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有的部门很热,报名的人很多,有的部门虽然是区里的重要部门,但报名的往往只有一个。大家报名在很大程度上考虑的不是自己的特长而是可能性有多大。有些位置对有些人来说,考虑都不用考虑,那是很板上钉钉。而有些位置在区里并不一定重要,但争的人却是很多,这主要是考虑对手的情况而定的,也就是说,这个职务上没有什么在强硬的人选。(所谓的强硬,不是能力,而是和温书记关系的远近或是有没有强硬的后台)。这几天的小道消息也对人们报名产生了很大的诱导作用,好象引导大家报名竞岗的不是区委的机构改革的方案,而是这些摆不上桌面的小道消息。区里的那些消息灵通人士,或是真的有什么内部消息,或是这些人自己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而一旦这小道消息的风刮出来,就会使很多人深信不疑。大家在区里为么久了,那些人是领导的“老人”,大家是心知肚明的。

两天后,组织部将收齐的报名单进行了统计。民主推荐是在报名结束的第二天的下午进行的,时间是下午一点半,而不到一点就有人陆续的来了。参加推荐的人是全区所有的干部。组织部提前就把推荐票做好了,二十四个正职岗位,三十三个副职岗位。而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员名单都列在了推荐票的后面。

孙如峰提前走进了四楼的会场,一来是今天他主持今天的大会,二来是他要掌握一下到会的情况。四楼很热闹,还没到开会的时间,有的人在屋内,有的人在屋外走廊里吸烟聊天。他看见办公室吴主任在四楼走廊里正神秘兮兮地和别人聊呢,看来他是在做别人的工作呢。他倒不一定是为自己,现在的他还不需要这样,看来他是要帮别人吧。这是他一贯的作风,孙如峰知道他。办公室主任有这个优势,认识人多,交际面广,特别是检察院和法院的干部,对区里这一块的干部不了解,有很多都不认识,和他们打下招呼,一定是有用处的,别人也愿意送这个人情。

孙如峰走进会场,不断地和来开会的人打着招呼,人们的脸上都是笑意,这笑意不好琢磨。他刚坐到前排,组织部的干事小胡就快步走到他身边。“孙部长,温书记和其它领导马上就到,”

“好,你通知外面的人进来。”孙如峰一面吩咐小胡,一面起身走上台。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