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143页(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胡学政回奏:原审无误。随奏将有关审理记录,全部附上呈奏。

慈禧太后对侍女说:如果属实,武举杨乃武也当从重惩办,凌迟处死!

杨菊贞、杨詹氏感觉绝望,就日夜跪在刑部门前。浙江籍贯的官员听到传出慈禧太后的懿旨,要从重惩办杨乃武,真有末日来临之感,他们一起合计,觉得只有重贿李莲英,才有转机,才能让这个冤案大白于天下。于是,他们用重金进献李莲英,将真相告诉他,请他奏明皇太后。

慈禧太后问及李莲英时,李莲英就将杨乃武的亲笔狱中辩供进呈给她。慈禧太后沉吟片刻,吩咐:刑部复审。并召帝师翁同龢入宫,任命他代理刑部右侍郎之职,负责审理此案。

浙江在京官员汪树屏代表浙江籍贯的30余名官员.联名上书都察院、刑部,揭露浙江省地官员在审理杨乃武一案中,省、府、县三级,七审七绝,都是严刑逼供,屈打成招;这些朝廷命官,官官相护,上下包庇,草菅人命,欺骗朝廷,请求将一干人犯,全部解京审问,以查明真相,昭示天下。

御史王书瑞弹劾杨乃武案案情未确,疑惑众多,建议刑部复鞫。

慈禧太后开始认真关注此案,朱笔指示:反复研求,尽速核复!

当时,刑部六大堂官,主事的崇实、恩承二人卧病在家,没有到职;贺寿慈因赎职犯科,被御史弹劾,赋闲在家;具体办事的,就是绍祺和桑春荣,再加上新任命的帝师翁同龢。绍祺没有文化,办事没有主见,不敢负责;桑春荣新任刑部尚书,为人胆小怕事。这样,这场大案的审理重任,就完全落到翁同龢身上。

翁同龢接旨后,直接调取有关此案的卷宗,特别仔细地核查杨氏、毕氏二人招供、翻供的供词,从中发现疑团丛生。翁氏敏锐地发现:葛毕氏说刘知县之子刘子翰强奸她,浙江巡抚的原奏却只字不提刘子翰,胡学政复审回奏,干脆称其并无往来!翁同龢说:大有蹊跷!

翁先生先后访问了浙江在京官员多人,主要是官品、人品可信之人,包括帝师夏同善以及余君撰、张家襄、林拱枢等人。余君撰是刑部秋审处的总办,负责死刑犯的终审,为人公正严直,他也认为此案疑点太多,前后矛盾。林拱枢是正直大臣林则徐的三公子,当时是刑部浙江司的主稿,他也同意翁师傅的见解,认为此案可疑。

翁师傅又访问了在京余杭籍官员多人,特别是吴仲愚先生,吴先生旗帜鲜明地为杨乃武鸣冤,并仔细地分析案情,一一找出疑点。翁师傅感叹:不期而遇,与余见极合,亦奇矣哉!

调查清楚之后,翁同龢主持刑部堂会,就案中疑点一一列举,明白表示:案情一日不清,决不草率复奏!

刑部尚书桑春荣知道此案涉及大臣太多,不敢得罪人,害怕事情弄大,主张不宜节外生枝,维持原判。

刑部侍郎翁同龢坚持己见,驳斥尚书之意见。双方展开激烈争议,相持不下。

堂会最后决定,由帝师翁同龢代为起草奏折,请浙江巡抚答复案中所有疑窦、疏漏问题,驳令再审。

大臣李慈铭在日记中写道:闻主此驳者,全出翁侍郎同和力,与尚书桑春荣争而得之。定议驳奏若侍郎者,可谓不负所职矣!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