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必要进行一下说明:《论语》是一本孔子师生语录的合集,每一则之间没有特别紧密的关联,而且每一条语录都没有清晰的时间背景。
所以,有些人读《论语》以为第一则一定有“开宗明义”的作用,其实是不那么正确的。
《论语》是孔子的徒弟徒孙整合排序的结果,由于年代久远,我不清楚徒弟们的排序依照什么原则,但对于为何把第一的位置给到了此则,个人还是有些许感受和理解的。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一则绝对不是“开宗明义”、来个总起,因为在学习完整部《论语》之后,您能发现核心思想是“仁”,倡导的是“君子”,这些内容都在后面。
我们仔细感受,这一则里都是日常学习生活需要注意的事情:“学而时习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什么;“有朋自远方来”——和朋友之间要真诚维系感情;“人不知而不愠”——与他人交往时要注意心态平和。
或许孔门子弟把这么生活化的一则排在第一位,也是想告诉大家:要把平常基础的东西处理好,才能更好地学习核心思想。
急于求成要不得!根基没打好就想盖高楼,那最终也逃不过“倾倒”的命运。
儒家的根本究竟是什么?
今天,常驻嘉宾孔夫子没有档期,于是本栏目请到了孔门弟子——有若,来做客《小屁孩问道孔夫子》。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第一》第二则
有若对看官拱一拱手,把脸上的表情调成“严肃”模式,说道:“一个人为人孝顺长辈、与兄弟相处和睦,但是却对君主不恭敬,这是很罕见的;不会对君主不敬,但却又反叛作乱,这样的人还没有过。一个君子要致力于根本,只有根本稳固才能走上人生的正途。孝顺长辈、兄友弟恭就是‘仁’的根本。”
听完有若给我们带来颇具催眠力的演说后,我们来醒醒神,先人肉一下“有若”其人如何?
您不用表态,我知道您对此事一定非常赞成的。
孔子坐享徒弟三千,有若就是其中称得上名号的其中之一。如果把孔子对学生们的喜爱程度一一化成后宫位分的话,嘻嘻,让我想想(想想就很刺激),嗯,颜渊一定是“皇后”,我的子贡应为“贵妃”,至于有若应该就相当于“嫔”了。
孔门十哲中并没有“有若”的名字,但是为什么他能得到“有子”的尊称呢?这等待遇连我最爱的子贡都没有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众所周知,《论语》是由孔子的徒弟徒孙收录成书的。您问具体到哪个学生?一般咱都认为是——“曾参”以及今天的“有若”。
原因在于:纵观整部《论语》,除去孔子,也能被尊称为先生(子)的就剩曾子和有子。不难推测,曾子和有子等学生在老师去世后,也开始收徒弟,传播孔子的学识。后期孔子徒孙们编录《论语》时把自家老师的语录也收录进去,但总不能直书老师名字,于是乎得用尊称,便有了“曾子”和“有子”。
虽然,有若同学的名气没有其他师兄弟高,但他也是很努力去参透孔夫子讲的道理,并有了一定的理解。
本则,有若总结事物的规律,即便和他老师孔夫子的总结比起来不够全面深刻,但也有可观之处,还是可以拿来给众位看官分享的。
上面小屁孩一纯已经做了翻译,这里便不再重复。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