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说中都是‘龙’,可是若论他们母亲的出身,却不尽然。传说炎帝和黄帝是兄弟俩,他们的父亲叫‘少典’,母亲叫‘有蟜氏’,即所谓‘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但有蟜氏原本是一条蛇神。”

“在上古三代时期的夏朝,是绝对崇蛇的时代,但是在到了“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文物中的蛇图形不再是可爱和令人敬畏的单一面貌了。蛇地位的下降,应该与“龙”的地位被大大提升有关。一些文物中也逐渐出现贬蛇的现象,比如‘凤鸟食蛇’、‘兽践蛇’、‘鹰捉蛇’、‘打蛇石俑’等,是蛇走下神坛的标志。”

“先秦的‘吴为封豕长蛇’。封豕,指野猪、长蛇,即大蛇,二者都是对中国古人有重大威胁的坏东西。后来,‘封豕长蛇’一语成了贪婪者的代称。”

“后来刘邦做沛县亭长的时候,为县里押送一批农民去骊山修陵。途中大部分人都逃走了。刘邦自己度量,即使到了骊山也会被按罪被杀。于是走到丰西泽就停下来,饮酒大醉,夜里干脆就把剩下的所有农民都放了,他自己也打算逃跑。刘邦带醉行走在丰西泽中,让一个农民在前面探路。这个人回来说前面有一条大蛇挡路,过不去。刘邦趁着酒劲说大丈夫独步天下有什么害怕的!于是走到前面拔剑将蛇斩断。蛇从正中间被分为两段。走了几里地,刘邦醉得倒下睡着了。刘邦队伍中走在后面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一个老太太在路边连夜放声啼哭。问她为什么这样伤心,她说我儿子被人杀了,所以痛哭。问她儿子为什么被杀,老妇人说我儿子是白帝子,变成蛇横在路上,现在被赤帝子杀了,所以我很伤心。”

“听说刘邦斩蛇前,白蟒告诉他‘今天欠下的账总有一天要还的。你斩了我的头,我就篡你的头:斩我的尾,我就篡你的尾。’刘邦一剑把白蟒从正中间斩为两段。所以西汉传到平帝,白蛇转投胎王莽,毒杀汉平帝,篡汉为新。后经光武中兴,平灭了王莽,才又恢复了汉室,建立了刘氏东汉王朝。而东西汉恰巧各传200余年。”

“律儿,你也知道在十二生肖,龙五蛇六。在早期,蛇与龙是一个概念的相同说法,蛇即龙,龙即蛇,至今我们仍管属蛇的称为‘属小龙’。古籍记载称‘龙,鳞虫之长’,这里的‘鳞虫’就是蛇之一种,也许就是蛇族中传说的‘腾蛇’。《周易》中所说的‘潜龙’、‘飞龙’实际也是不同存在形式的蛇。‘龙’这种蛇,本领比一般蛇更强大,‘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所以许慎称之为‘鳞虫之长’。”

“后来,随着古人对龙的敬畏日渐增长,龙慢慢地从‘蛇’中独立了出来,有了专门的‘龙族’。古人或许是从其他动物身体上得到了启发,对龙进行了‘包装’,在保持‘蛇身’不变的情况下,给龙添了鹿的角、鹰的爪、鱼的鳞,实现了龙与蛇的根本性不同,让它飞了起来。原本属于蛇的勇敢、凶猛等特征和概念,也渐渐地被移植到了龙的身上。”

“历史上关于蛇的传说有很多,到了我们这一代,一些生存在南蛮之地的人都认为自己是‘蛇种’,很多部落以蛇会图腾,加以崇拜,会供奉蛇神。至今仍崇拜蛇,禁捕蛇,禁食蛇,甚至连蛇蜕也不用。”

“蛇的天然恶性影响到多数人对它好感,或许也是人类多畏蛇的原因。蛇是爬虫类冷血动物,与其他有足动物形成巨大的反差。虽然大多数蛇并无毒,也不咬人,但总是和人类亲近不起来。”【注】

宇文律和白倾夏听得入迷,沈舒是个非常有魅力的人,讲起课来引人入胜,口若悬河。

“所以律儿,师傅对蛇没有偏见,只是人类与生俱来对长虫的不喜,是深入骨髓,不过今天你养了小夏,师傅也会跟你一起接纳它,给我点时间,我会喜欢它的。”

不知不觉一个上午过去,沈舒莞尔一笑,“律儿和小夏可有疑问?”他注意到小蛇的脑袋以不容易察觉的角度轻轻摇了一下,有意思。

宇文律问,“师傅下次来能讲讲蛇的习性和饮食吗?还有能帮我问问舅舅有没有见过小夏这种蛇呢?爷爷说他去了那么多地方都没见过,舅舅去的地方更多,见多识广,肯定知道的。”

沈舒宠溺地拍拍宇文律粉嫩的脸颊,“好的,没问题。时间不早了,师傅要走了,等会还要和你舅舅去药农那收批龙胆草。”

“咦?师傅不陪律儿用膳吗?”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