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因为端午节就要到了,杜小伟打算忙完这几天再去帮宋平找书院。他打听过了,这里的人也是要吃粽子的,但是制作十分简单,要么直接在糯米里加点盐巴,要么就加点豆子之类的,形状是三个角的那种。

杜小伟去了一趟刘府,因为再好的东西放在自己那个小小的包子铺也别想卖出什么好的价格,但是刘记就不一样了。怎么说杜小伟也算是救了刘灿那厮一命,借他的年糕铺卖几天粽子自然没有问题。虽然现在在和双月城没几个人知道杜小伟这号人物,但是他还是不想让太多人知道自己跟刘府有牵扯。所以他关了包子铺,住进了刘记年糕铺的后院,他俩只管包粽子,销路的事情就交给刘灿了。

人果然还是对新鲜的食物充满了好奇心,刘家又是富商中的领头人物,所以他家一推出别具特色的粽子,送了几串到里给上面的人尝尝鲜,接着就等着那些富商和官宦争相效仿了。

杜小伟这次做了十几个口味,毕竟这里是双月城,想要名号响,花哨一点准没错。绿色的粽子叶包成轻巧好看的四角粽子,腰身用棕榈树的叶子扎的。把棕榈树枝叶整个砍下来,抽去中间坚硬的叶脉,在太阳底下晒一天,然后放水里泡一下,拿来包粽子结实柔韧又纯朴自然。一串串的粽子挂在店里的木架上,每一串都在提手的地方捆了彩色的缎带,每一种颜色代表一种口味,提着也十分方便。几天下来卖得最好的还是蜜枣馅的和盐蛋黄蛋黄五花的。

这一忙就是七天,等端午过了,他们也就不卖了。不是因为没人买,只是这粽子长期放在年糕铺里卖一不是个事,所以刘灿筹备着弄间粽子铺,反正双月城人多,大家又都有钱,不怕不赚。

说起来这粽子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而且还简单,一教就会,要是肯花时间琢磨,不教也可以会。但是刘灿还算厚道,让杜小伟抽几天教了两个能干的下人,然后开了店以后给了杜小伟一个大红包。

因为有些东西放在杜小伟身上不一定值钱,但是到了刘记那就是个小金矿。刘记的商号现在已经布满国内许多城市,国外也有不少。所以他再三交代,以后如果还有这样的事,记得一定要找他。

不过这个红包真的相当大。杜小伟的腰包一下子就鼓起来了。

端午节那天,杜小伟自己家包的粽子却又跟外面卖的不一样,他白天就让小孩去捡回来一些毛竹抽节的时候脱下来的壳,放在水里泡了,又仔细的把上面细细的白毛用抹布洗干净。下午就用这东西包了三串粽子,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有带着竹壳的独特香气,这种香味竹叶是怎么也比不上的。拿两串到刘记,让掌柜伙计几人分掉一串,给刘灿送去一串。家里剩下的一串,他俩自己吃。

当天晚上刘老太太看着这几天已经有点吃腻的粽子,没什么食欲。

但是刘灿知道杜小伟这家伙既然特地给自己送来一串,那绝对跟以前吃的不一样。于是他自己动手取了一个过来剥了壳,只觉得一股香味扑鼻而来,这种香味比起竹叶的清淡,要稍微浓厚一些,香味渗到糯米里面,吃起来分外可口。于是已经吃过晚饭的他又吃了两个才罢休。

刘老太太看他吃的香,也让下人给剥了一个尝尝,那知这一尝就停不下来了。最后还是刘老爹回来,见一堆的粽子叶,连忙命人把粽子收了起来。糯米这东西吃多了胃胀,其实不利于健康。

因为刘灿和他老娘都吃多了,到第二天吃早餐的时候都还没有食欲,被刘老爹狠狠的训斥了一顿,并且以后的几天都不准他俩碰粽子。

所以,那串凝聚了杜小伟对于那个红包的无限感激之情的竹壳粽子,最后都进了刘老爹肚子,人家多懂得节制,早上吃两个,中午吃两个,晚上再吃两个。哈哈。

人有钱了腰杆就直了,给宋平找书院底气也足了。只要他家小孩看上的,他绝对眼睛都不不眨一下,因为他现在不用担心束脩的问题了。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