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林,那绥芬河畔的千里平原!那自三皇五帝以来便属于中国的领土,那无数次午夜梦回的黑土地故乡!

南京政府拒不承认“满洲国”独立,向国际联盟提出严正交涉。4月,以英国爵士李顿为团长的国际联盟考察团抵达沈阳,开始对九一八事变及日军在中国东北的现状进行调查。

与此同时,东北境内无数人自发组织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和奴役。打响中国武装抗日第一枪的马占山第一个揭竿而起,带领人马与日军血战,黑龙江省主席马占山闻名天下。

随后,无数人纷纷响应,丁超、李杜、冯占海率领的“吉林自卫军”,苏炳文率领的“东北民众救国军”,唐聚等人率领的“辽宁自卫军”,王德林领导的“国民救国军”等,东北义勇军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6月,杨诚回到了南京,继续在校担任炮兵教官。

作为参加淞沪抗战的英雄,杨诚和王卫武等人回南京后,在中央的指示下,协助政府安排烈士后事。

张青和其他阵亡的教导总队兄弟的遗体,被安葬在了中山先生陵园附近的灵谷寺前。

忙完了所有这一切,已经是7月下旬了,学校放了一个月的暑假。杨诚收拾好东西,应舅妈的邀请,去邹东家小住。

邹东住在远离城区的月牙湖畔,是一套两层的小洋楼,虽然偏僻了一点,但是很宽敞。

学校的车送杨诚,刚过光华门,杨诚就对驾驶员说:“小张,就到这里吧,我走过去。”

小张踩了刹车,说:“教官,太阳还没下山,热的很,再送一段吧?”

“不用了,你回去吧,路上注意安全。”杨诚打开车门,轻巧跃下,朝小张挥挥手,就拎着小包走了。

明明是酷热的暑天,杨诚却觉得心里冷冰冰的,他随手把包搭在肩头,拔腿在路上奔跑起来。

晚霞晕红了天边,南京的天空湛蓝纯净,与东北没有什么区别。杨诚加快了速度,有风,呼呼的略过耳畔,似乎在这种力气的发泄中,才能掩盖住眼眶里想落下的泪水。

杨诚告诉自己,今天是最后一次去看望张青,从此,就由着这龟儿子自己躺在那冰冷的墓里面吧。

杨诚满身大汗的跑到月牙湖,没有走大路,顺着湖边曲曲折折的小径走着。蝉声未歇,蛙声已起,杨诚等自己情绪稳定了,才向邹东的房子走去。

东北老家带来的陈妈一看见杨诚,就高兴的喊了起来:“老太太,老太太,表少爷回来了!”

杨诚把包交给陈妈,问着:“舅妈呢?在楼上?”

陈妈说:“在的、在的,唉,我糊涂了,表少爷还没吃饭吧,正好一起吃啊,我去厨房。”

杨诚上了楼,看见舅妈虔诚的跪在一尊佛龛面前,正在诵经。舅妈一向信佛,两年前,舅舅因病去世后,大家觉得有个精神寄托也是个好事情,对她信佛也都抱着支持的态度。

杨诚走到舅妈身后,轻轻开口:“舅妈。”

老太太回过身,答应了一声,杨诚连忙走上去扶她起来。

老太太仔仔细细把杨诚看了一遍,心疼的说:“诚儿啊,你又瘦了。你这孩子,总是让人不放心哪。”

“哪有,夏天瘦一点很正常。”

两个人说着下了楼,不一会邹东带着妻子也回来了。

陈妈很快指挥佣人上了一桌子菜,邹东拿出了一个小小的木桶,啪的一声放在餐桌上,对杨诚说:“来,开酒,我们尝尝这个。”

杨诚熟练的将酒打开,很快,给自己和邹东各倒了一杯。

杨诚晃着玻璃杯,看着里面的红酒,凑近闻了闻,又抿了一小口,说:“不错,比上次的好,尾调很甘甜,没有涩味。”

邹东单指敲了敲玻璃杯,说:“德行!这个是正宗法国橡木桶葡萄酒,特意留给你的。”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