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袁世凯的忧虑(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自从那天朱尔典要求袁世凯以中华民国中央政府的名义派出代表,参加英国人发起对青岛战事的调停之后,北洋对此如何应对分成了两派。

一派主张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能听从英吉利洋人的摆布,成为日本夺取青岛的间接帮凶。一派主张以北洋集团的利益为主,考虑到王氏父子的强大威胁,所以即便青岛被日本人夺取,也好过被沂蒙自治联军收回,从而增加王氏父子在全国的声望。

“不行,绝对不行!现在全国人都知道沂蒙自治联军大胜英日联军,收回青岛在即。如果此时中央政府不仅不给沂蒙自治联军提供助力,反而成为洋人阻碍沂蒙自治联军收回青岛的帮凶,那我们必将受到全国民众的唾弃,中央政府的声望将会遭到重创!”杨度十分激动地说道,目光灼灼地看着满屋子的北洋高层。

此时,杨士琦冷声说道:“晢子,你这话未免太过危言耸听了吧?中央政府不过是派个代表参加调停罢了,怎么就会收到全国民众的唾弃了?再者说了,我们派代表去参加调停,也不见得没有机会争取以中央政府的名义收回青岛。”

“我认为杏城说得有理,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沂蒙自治联军收归青岛!王氏父子,尤其是王默有多难对付想必大家都看得到,他仅仅是匆匆在沂蒙山区拉起两师新军,居然就打垮了英日联军。还有川军,短短时间就荡平了南方各省的民党部队,这份战斗力比之我们北洋主力精锐也不差多少吧?王氏父子手下军队战斗力已经够强了,如果再让他们通过收回青岛获得巨大的声望,恐怕用不了多久咱们北洋就要被王氏父子赶出这北京城了!”段祺瑞站起来大声强调着王默父子的威胁。

段祺瑞这话算是说道袁世凯的心坎里去了,自从得知王默率领沂蒙自治联军大败英日联军之后,他就被王默的手段和实力给惊着了。

现在全国的形势,恐怕普通的老百姓都明白,在川军荡平南方之后,必然兵锋直指北洋。退一万步来将,就算王氏父子没有取代北洋的打算,他们手下那些骄兵悍将也不会放弃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机会。

因此,北洋与王氏父子必有一战,而且是生死之战!

因为想到这一点,袁世凯盘算着北洋军与王氏父子手下军队战斗力的比较,他突然发现北洋军并无多少胜算,这让他惊慌之余,忧心忡忡……

不仅袁世凯有这样的忧虑,北洋其余军官也大多赞同段祺瑞的说法,纷纷出言附和。

“没错,大总统,无论如何都不能让王默那个小崽子率领沂蒙自治联军收回青岛!”

“大总统,卑职建议,立即让山东的第五师南下,以中央政府的名义接过青岛防务!”

“王氏父子狼子野心,就算青岛依然交由洋人管辖,也好过让他们立下如此大功收获民心民望!”

……

北洋一众军官的这番言论气得杨度是脸色铁青,什么时候,北洋上下如此不顾国家利益,只打自己的小算盘了?

“放屁!”陆军上将,北洋第一军军长冯国璋满脸怒容地对提议阻碍王默收回青岛的北洋军官破口大骂,“什么叫就算青岛依然交由洋人管辖,简直就是屁话!说这种狗屁话,你他、娘的还算是中人吗?不管以后我们和王氏父子要怎么打,但眼下都应该把其它的一切摆在一边,先收回青岛再说!老子可不想戴上卖国贼的帽子,被国人戳老子的脊梁骨!”

“华甫,大总统都还没发话,你在这叫喊个什么劲。”杨士琦冷声说道,“再者,我刚才不是说了吗,不让王默收回青岛提高民望,并不是说中央政府就放弃收回青岛了。恰恰相反,中央政府正应借调停之良机,竭力争取各国列强的支持,以中央政府的名义收回青岛。如此既能遏制王氏父子,又能增长中央政府的威望,岂不是一举两得?”

话说到这里,杨度也毫不客气地反驳道:“如果能以中央政府的名义收回青岛自然是好的,只怕这不过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就算我们派代表参加调停,能让各国洋人支持我们中央政府收回青岛吗?就算取得各国洋人的支持,那东洋人能就此两手空空地收兵回国吗?就算东洋人傻到就此撤兵回国,王默和他的沂蒙自治联军能答应吗?”

杨度一连串的几个发问宛若一套组合拳,将刚才还对中央政府收回青岛十分乐观的北洋军官揍得是鼻青脸肿,一时间没人吱声。

见此情形,杨士琦却是有些恼羞成怒地说道:“晢子你这纯粹是臆测,没有试过,又怎么知道我们不能以中央政府的名义收回青岛?”

杨度还想出言辩驳,却是被袁世凯一摆手制止了:“好了,你们都是为了我们北洋着想,没必要如此争吵。至于我们能不能以中央政府的名义收回青岛,我会在明日会见朱尔典公使的时候,试探一下是否能得到英国的支持的。”

虽然袁世凯这么说,但杨度还是明显感觉到袁世凯有不惜代价遏制王氏父子的倾向,这让他很是失望却又无可奈何。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