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不会种地的老农(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小船顺着水流,慢慢的往下游而去,岸上护卫们骑着马沿着岸边缓缓而行。东羊河从玉山流出,最终汇入渭水。

长安城自古以来就有着八水绕长安的说法,这八水是指渭河,泾河,沣河,涝河,潏河,滈河,浐河,灞河。其中其余七条河最终都汇入渭河,然后流入黄河。这东羊河是渭河的一条支流,流经长安周边蓝田,万年,三原等县,这几个县城的周边农田全都依靠着这条河提供水源(此乃宅男臆想,切勿当真毕竟是小说,宅男也查不到合适的地图)。李宽等人乘坐的小船不大工夫就顺着流水离开了玉山这座山峰的地界,进入了蓝田县的管辖范畴。

说起这蓝田县,李宽有些唏嘘,因为在一千四百多年后他会来到这里,在这里参观蓝田人的历史遗迹,可是正是这一次简单的旅行,让他从哪个充斥着无数尾气,无数嘲杂的二十一世纪来到了大唐。此时‘故地重游’实在是感触颇深。

周围慢慢的不再是荒地,开始出现农田,关中这段时间正是农忙的时候,小麦差不多可以收获了,一大片一大片的麦田开始变得金黄。一个个关中老农都在田间地头,看着那满地的金黄发出爽朗的笑声,这是他们的收获,是他们的劳动付出结出的果实。一蕙蕙麦子沉甸甸的挂在麦秆的顶端,针尖一样的麦芒笔直地指向蓝天,麦秆挺直粗壮,就像是一个个士兵。

又是一个丰收的年头,老百姓今年冬天可以少饿死几个人了。李宽心里这样默默的想着,他来到这个世界,看到的不是盛唐的盛世,天下刚平,留下一地的烂摊子;百业待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这些都是这个世界上最勤劳最善良的人,他们一生别无所求,只求一个温饱,只要饥有所食,寒有所衣就会任劳任怨,可是这天下却是连这样的要求都无法满足。

这两年,在长安这个城市里,李宽每年冬天都有看到武侯在早上驾着牛车,从一个个角落里拉出早已冻得硬邦邦的尸骨,然后埋葬到城外的乱葬岗。这让他改掉了吃饭剩饭的习惯,为了那些被葬在那片荒凉的乱葬岗下的人,他都不敢再像以前那样剩饭了。

看得多了,李宽不禁开始纳闷,自己给李二的那一袋子稻种,怎么没见推广开来?难道说为了所谓的政绩,要等到他登上大宝之后才开始推广?还扯上什么祥瑞的名头?要是这样的话李二的心肠就有点硬了。

李宽没有问,因为从他将稻种拿出来那天起,就没有再插手的打算,种田他是个外行,除了曾经见过村人做,他自己是一天都没干过。虽然是生长在单亲家庭,可是却也从没下地干过活,家里的田地交给叔伯家种,每年给足两母子够吃的稻谷就行。

水流缓缓,岸上两边都是金黄的麦地,两边的护卫不得不在浅水的地方策马而过,要是离得远了不利于保护。可是小船飘过一片麦地之后,两边的颜色却变成了一片青翠,李宽站在船头,看着变了颜色的两岸有点诧异。

后边的几个小家伙却没这些感觉,小念薇还在船沿上,伸着小手不知在玩水还是在逗弄水里的小鱼;李丽质一直在旁边照顾着妹妹,她可是个称职的姐姐;至于李泰,这个胖子是哪里都可以当床铺睡觉的,所以他一个人在船的另一头也就是船尾方向打着盹儿。

李宽将小船向着岸边靠过去,离得近了才看清这地上种的是什么,原来这里已经是长孙家的地盘,虽然还不像李二登基之后那样广袤,却也有好大一大片了,这地上种的不是别的东西,而是李宽给李二的占城稻,这个季节巧好是水稻拔节的时候,正是稻苗分株的重要时节。

李宽离得近了,才发现这一大片地方种的全是水稻,可是怎么觉得那里有点不对劲儿?但是一时之间却也说不上来,毕竟他自己对这些也就是一知半解,并不熟悉。

“二哥,你怎么把船靠到这里了?”李丽质问李宽。

“我这不是发现了这里的稻田嘛!过来看看我给父王的种子是不是有效,毕竟是老师给的。”李宽这些东西倒是没有瞒着,因为李承乾,李恪,李泰都知道,所以秘密是守不住的,一个人知道的是隐私,两个人知道的是秘密。要是三个人知道了那么就是公开的秘密了。李二之所以纵容自己,长孙之所以不闻不问,长孙无忌之所以忌惮不已都是因为他们知道了那个所谓的科学家而已。

“这就是二哥你给父王的稻种?长得挺好的嘛!只是这水稻从哪里长出来呢?怎么没看到?”李丽质问道。

“现在还没到水稻出蕙子的时候,还要过段时间,你看,这最中间的那个像是包裹着什么东西的那一张叶子,那里边就是水稻了。”李宽指着一株水稻解释道。

“这水稻怎么和麦子不同啊!分不清哪里是一株,这都长成一片了!”李丽质想要分清楚一株水稻有多大,结果发现这一大片全长一起了,根本分不清了。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