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思维与二进制(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极思维是讲易有太极,易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就是太极的次序。

这种分法,被后来邵雍诠释为“一分为二”,所以,“一分为二”这个思想中国古来就有。比如说“一尺之椎,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就是说可以不断地“一分为二”。

从零到二到四到八,是一种超越直观的抽象思维,是一种符号的思维,是在于追究宇宙万物之所以然之故的思维。什么叫“所以然之故”?

到宋代融儒释道三教思想而和合为宋代理学,形成了太极思维系统,《伊洛渊源录》记载,邵伯温(就是邵雍的儿子)在《易学辨惑》中讲:有一天,程颐到他家与他父亲邵雍谈论天地万物,程颐指着面前的桌子说,这个桌子放在地上,不知天地放在何处?他们就是在讨论这些宇宙万物最后的、所以然之故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哲学问题,就是现象背后的那个隐蔽的存在是什么的问题,在哪里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出来,中国思想家对于这些问题的追究,其实是非常深刻的,是关于形而上学问题的追究。再比如说陆九渊,他还很小的时候就问他的父亲,“天地何所穷际”,父亲笑而不答,他便“深思至忘寝食”。像这些问题的回答,你怎么回答,这就是追究所以然之故的那个存在,就是现象背后的那个不显现的隐蔽的存在,也就是说不在场的东西是什么的问题。

这个追究便是太极思维,到了周敦颐作《太极图》,他从无极到太极,太极动静,而生阴阳,由阴阳而五行,由五行而男女,由男女而化生万物。

我们不要把太极图看简单了,太极图中的s曲线像中国古代的龙的图形,是龙的抽象的表征;太极图的圆,象征中国天道无限循环的圆,这个圆是由阴阳鱼互动为其变化的源动力。

如果把中、西、印的思维方式做一比较,就可发现:西方的思维是非此即彼,不是阴就是阳,是二元对立,结果是一方克服一方,一方消灭一方,一方吃掉一方;中国的思想是太极图的阴阳鱼,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鱼互动,互相交合,相辅相承;而印度的思想是空,是没有,这就是中、西、印思维的比较。

莱布尼茨

《易经》对二进制的启发:二进制的重要性世人皆知,没有二进制就没有当代的数理逻辑,就没有数字化技术,没有电脑、网络技术等。

二进制的发明人是德国思想家莱布尼茨(1646-1716年),他大约在20岁时就已经知道了最初由欧洲来华传教士所介绍的中国《易经》。后来他虽然率先发明出二进制,但由于没有找到对其可靠性及意义的有力支持,因此迟迟没有发表其论文,直到1697年他与法国传教士白晋相识、随后通信交流对《易经》的看法之后,才使他看到古老《易经》的六十四卦和二进制的数码相对应,给予他极大的启发和鼓舞,并于1705年把论文发表出来,题为《关于仅用0和1两个符号的二进制算术的说明,并以此解释古代中国伏羲图的探讨》。

二进制这一划时代的发明终于被世人所知。

太极思维与二进制在线阅读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