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部分阅读(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眼前这对父女一问一答的时候,沈红星却是盯着高山在看,他仿佛觉得在哪里见过高山,只是记忆有点隐隐约约的。

就在父女问答完,高山扭头好奇的看向面前这个“不懂礼貌”的小男生的时候,沈红星却是一下想起来眼前的男人是谁。

只见沈红星一下伸出了手做出握手的姿势,问道:“高叔叔好,您不知道高原以前经常跟我们同学提起您,说您是我们这些年轻人应该追逐一辈子的榜样来着。”

听着沈红星这番有些马屁味道的恭维,高山笑了笑握住了沈红星伸出的手,感受到面前这个年轻后生那坚定充满力量显示出自信但并没有攻击性的握手,看着后生闪亮的眼神和充满友好、自信的笑容,高山倒是一瞬间对这个后生产生了好感。

“不知道高叔叔现在在哪里发财?”沈红星这话一出来,高原对沈红星的印象全面变成仇恨,她只觉得沈红星这是活生生的再撕自家那刚刚愈合的伤口。

简直就像是强行扒光了她的衣服,然后再把她拖到闹市,指着她的鼻子说她只是个破落户、屁民一般。这简直不是辱骂,而是直接攻击高原那心气极高的人格。

这边高山听了沈红星的问题,也有点郁闷,有些尴尬的回答道:“发财不敢当,目前开了个小麻辣烫店而已。”

看着父亲高山那尴尬的表情,高原的怒气值又再次上升,她感觉沈红星肯定是她的冤家派来羞辱她的,就在高原马上就要爆发之前,就听得沈红星说道:“麻辣烫店啊?高叔叔有眼光。川菜绝对是个好投资点,麻辣烫也是潜力无穷,有搞头!”

高山耳朵里听着沈红星说的话,眼睛看到的是沈红星那依旧自信的笑容以及发光的眼神,这才确定对方不是来嘲笑自己的,于是好奇的问道:“麻辣烫有搞头?”

沈红星笑了,笑的很自信却并没有让旁人觉得他是在装13,只听得他解释道:“川菜要走出四川,不做改良是不行的。且不说国内各地的口味偏好,就算是澳门当地的葡萄牙菜那也是经过口味改良的,您想想葡萄牙人在澳门住了多少年,他们也照样得改良不是?”

高山听了这番话,还真的好奇了起来,于是问道:“那你的意思是怎么改良麻辣烫?”

沈红星微笑着说道:“简单的来说,至少要分红白汤。白汤您知道,川味的鸳鸯火锅里就有这。麻辣烫中的白汤是要高汤才行,但是究竟是鸡汤还是鱼汤还是羊骨汤,甚至是几种汤混在一起这就不得而知了。您也知道这种配方放到早年间就是穿子不传女的家族秘密。所以您就得不断的试,看看怎么配出来的白汤既不会破坏麻辣烫本来的味道,又能提高麻辣烫的鲜味。”

高山听到这番话,点了点头。他现在是真觉得眼前的青涩后生是有料之人,现在他的麻辣烫店还是如很多普通的麻辣烫小店一样在用煮麻辣烫的底汤来当白汤使用。

也就是说当客人觉得太辣时,他就会舀一勺煮麻辣烫的钢锅中的一勺底汤去冲淡。虽然说眼前这少年说的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要想把麻辣烫店做大,自然是要正规化,要正规化就不能凡事只做到差不多就成,必须要精益求精。

而且再说了,中国早年间的知名饭店里哪家不是都有点传家的秘密高汤配方之类的东西?把少年说的白汤这点扩大来说,就算是煮麻辣烫的底汤也是要花功夫细细琢磨琢磨的。

高山正想着,就听沈红星继续说道:“刚才是说白汤,现在说下红汤。什么是红汤?就是油泼辣子的辣椒油啊。陕西的油泼辣子而生成的辣椒油不仅增加了辣椒的香气,而且又不如真正辣椒哪么辣。

所以煮麻辣烫的时候要摆两口锅,一边是普通底料另一边就是小火加热的辣椒油。这辣椒油怎么来?自己做呀,这样才能压缩成本。买了辣椒,然后把油烧滚再浇上去,变成油泼辣子之后把里面的辣椒油倒出来个九成,剩下的一成就是保持辣椒本身的香气。

然后这九成的辣椒油就集中到锅里,这样客人不管要什么程度的辣您都可以通过辣椒油的多寡来控制不是。这样出来的麻辣烫不比别人家的鲜香的多了?就算万一客人觉得还不够辣,您那不是还有控掉了九成辣椒油的辣椒呢么,把那些剩下的辣椒装在调料罐里,随客人自己放。”

以上的这些都是沈红星在未来一家他经常去吃的连锁麻辣烫店里跟老板聊出来的心得。当然并不知道沈红星底细的高山,听了这番话只是两眼冒星星,直觉的让自己找到了一条东山再起的路子。

而之前一直在攒怒气的高原则是呆掉了,她傻傻的看着眼前这个变得跟以前完全不同的沈红星。以前的沈红星青涩天真,从头到尾的平凡无奇。但是眼前的沈红星却是变得神采奕奕,脸上充满了自信和游刃有余的那份轻松,这表情直让高原隐约回想起几年前意气风发的父亲。

第六章 经营之神

“不仅配料正规化,而且还可以开展新的经营策略拓展客户群。”沈红星神采奕奕的说道。

“呕?这个怎么说?”高山现在感觉自己简直是个刚上学的小学生,他想马上找纸笔记录下来沈红星的每一句话。

“所谓的拓展客户群,说的简单点就是要降低客户购买您产品时所付出的成本。

打个比方:如果您的一个老客户就住在您店附近,同时您店里的商品价格又廉价,想必这老客户甚至会天天来光顾。

但是如果您的店是在国外呢?在忠实的客户要去您店里消费一次都需要办理出境手续和签证,然后再花万把块的飞机票钱,这样才能买一次您的商品。

这样顾客付出的成本太大,除非是忠诚度达到百分之一百万的顾客才会去。”

这个比方很通俗,高山脑海中隐隐约约的、气氛上差不多是联想到了什么的感觉,但是硬要说是联想到了什么的话,好像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还没等他细想,沈红星就继续说道:

“所以这个道理推广到小处,比如我很喜欢吃您家的麻辣烫,但是我家住的比较远,过来吃一次路上就要骑半个小时的自行车,我这人又比较懒,肯定不会天天来,一个月来个两三次就算多了。

这段路程就是我来消费时付出的成本,而您如果要扩大营业额、拓展客户群就需要降低我消费所付出的成本。手段就是外卖!

您找个小印刷厂,比如二中就有个附属的小印刷厂,印个几千份的传单。传单上边做好表格,列出来贡丸啊金针菇啊各种素材的价格,然后再印上您店里的电话,标明只要价格超过5块就可以免费送外卖上门。

纸张就用那种最便宜的草浆纸甚至是报纸回收利用的再造纸,16开大小的一张大概可以把成本压到两三分钱。

然后可以周末找人在人流量最高的商业街上发这种传单,然后可以过段时间就找小工把这些传单塞到每个居民小区的每家每户的信箱里。

这样就可以把潜在顾客购买您产品而付出的成本降到零!

甚至可以应顾客要求帮顾客带买些别的小东西一起送上门,比如洗衣粉啊香烟啊之类的。

这样顾客付出的只是成本只是走几步拿起电话,然后付一分钟的电话费而已。”

高山瞪着眼睛看着眼前的这个长相普通但是神采奕奕的年轻人,他完完全全听傻了。这个年代高山沈红星所在的云港这个地级市只有那种刚刚流行起来的快餐外卖店才有人送外卖。

这种快餐店用个巨大的泡沫饭盒装几菜几汤,然后接到客人电话后由专人骑摩托送达。

但是这种快餐店其实更类似于兼职,因为大部分这种快餐店就是在老板家里的后院开的,他们为了降低成本而不租商业店面。这样某种程度上反而限制了他们的上升空间。

可是除了这些快餐店以外,“正经”点的饭店,甚至是路边的小饭店没有一家开展这种外卖业务的。

高山有点震惊了!

他以前的时候见过很多小学都没毕业,基本没什么文化的大老板。他也知道很多时候老板不需要懂很多事情,也就是所谓的“老板缺的是方向”,老板需要考虑的永远是大方向。

老板确定好了未来的方向之后,将大方向细化成可执行的方案则是属于中层干部的活。

所以确切的来说这个世界上的确是有人天生适合做老板,就如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一样,他没上过学而且是个米铺的小伙计出身。

当他靠买米赚够了几十万美金以后,投资了当时他完全不懂的塑胶行业。几十年以后他投资的那个小塑胶厂成为了“台塑集团”,而那些花了二三十年去好好学习,去研究塑胶是什么东西的高级知识分子呢?唔,他们成为了王永庆雇佣的工程师……

所以高山心里暗暗有种自己碰到了一个“经营天才”的预感,眼前的年轻人看样子是自己女儿的同学,那样差不多也应该是十五岁左右,十五岁!王永庆和比尔盖茨之类的人十五岁的时候肯定没眼前的年轻人懂得这么多。

虽然眼前的年轻人经营头脑不错,但是估计大概没有什么实际操作经验,对人情世故之类的可能还有缺陷,不过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这个年轻人一定会大放异彩!

高山心底已经暗暗下定决心要跟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好好亲近亲近,一是他知道这种天才是压制不住的,一句话形容就是“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雨便化龙”。而且他也完全没理由去压制,大家往日无怨近日无仇的,他吃撑了才会去压制一个未来必定化龙的“金鳞”。

二是高山年纪大了,他虽然面相年轻,让人看起来只有三十出头的样子,实际上他已经都五十岁了。

子曰:五十而知天命,高山曾经白手起家过,经历过风雨,尽力过人生最大的坎坷——从身价亿万到家徒四壁,他就像是早年间的老拳师,当到了一定年龄后,他们会特别喜欢有潜力的青年,总是想把自己大半辈子所有的经验所有的感悟都告诉年轻人。

也许是跟动物想把自己的dna遗传下去的本能一样,中老年人仿佛会生出一种将自己的感悟自己的知识“遗传”下去,如同遗传dna一样,让自己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能留点属于自己的东西,让自己的东西永远在地球上存在,直到世界末日……

三则是高山的隐痛,他之所以这么大岁数而女儿高原才第二个老婆所生。

高山白手起家之后,本来响应国家号召,觉得生男生女都一样的他,却渐渐发觉不对。若是生个女儿,那么未来要是有个混小子骗了自己女儿的心,那么自己拼搏了几十年的家业以后就要传给那个混小子?

以后还更说不定这混小子在高山去世以后还用高山赚的钱来在外面包养女人,这样高山全家都成了冤大头了不是?

高山当然知道这样想不对,新时代男女都一样嘛,他的那些富翁朋友里也有几个生了女儿以后不想要儿子的。

但是知道不对归知道,高山还是想要个儿子,特别是回家看到那个给他生了个女儿然后就不肯再生的原配老婆。

后来高山在外面认识了个女人,这就是高原的妈妈江珊。他们俩相知相恋,后来江珊在没有任何名分的情况下给高山生了个儿子。

这个儿子牢牢拴住了高山的心,他拼了让自己被爸妈在背后戳脊梁骨,终于还是跟原配老婆离了婚。然后跟江珊结了婚,可惜的是,也许老天早就定下了高山一辈子没儿子送终,他的那个儿子最终在三岁时因病夭折。

接着江珊的第二胎就是高原,然后还没来的急生第三胎,江珊被发现得了宫颈瘤,不得不全**切除,这就意味着江珊永远不能再生孩子了。

签手术协议书的那天晚上,高山江珊夫妻俩抱头痛哭,自那之后高山也就绝了要儿子的心。

所以现在也许是出于所谓的“补偿心理”,或其他的什么理由,高山觉得对沈红星满腔好感。他甚至隐隐约约的下了决心,现在要好好的开店,以后若是沈红星长大些要起步时需要帮助或者资金扶持之类的话,高山不会在乎什么钱或者人脉什么的。

他会帮助沈红星起步,就算到时候他没有东山再起成功,他这张老脸在别的某个地方还是有点价值的……

沈红星看高山进入沉思状态,甚至高原在旁边呼唤多声也没叫醒他。沈红星笑了笑,与高原以及沉思中的高山告了个别,就骑上破旧的飞鸽自行车慢慢悠悠的骑上了回家路。

高原有点傻傻的看着沈红星的背影,她本来只是以为沈红星刚才只是如同其他同年级的男生一样胡乱说什么想当然的“经营方法”,但是看到父亲高山的反应,高原才慢慢反应过来:父亲都被沈红星的“夸夸其谈”震惊了?

这还是以前那个被自己评价为“废柴”的沈红星?高原大脑一时间也处理不了这种复杂的变化,她都不知道自己这个时候到底该做出什么反应,是愤怒?是震惊?

刚才高山联想到了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而之前给高山讲那一套经营方法的沈红星则是也不约而同的联想到了王永庆。

高山想到的是王永庆不懂塑胶,而沈红星想到的确是王永庆年轻时在米店当伙计的经历。

早年间,日据时代的台湾被日本政府推行殖民计划,殖民计划中设计的是“工业日本、农业台湾”。

也就是日本本土全部工业化,几乎不保留农业,而作为殖民地的台湾将绝大部分农业化。二十世纪初的台湾在这种政策的影响下,每年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两种:大米、蔗糖。

所以当时台湾米价极低,米店之间竞争激烈。而作为一个普通小米店里的小伙计的王永庆,则是通过心思灵活,全面降低顾客消费成本——说白了就是为顾客提供便利,来赚的了自己的一家米店。

他所做的就是帮客人送米上门时,免费帮客人将米缸里的陈米倒出来,然后免费帮客人把米缸清洗好擦干,然后把新米倒入,之后在新米上垫一张纸,再把陈米倒在纸上。

这样客人就会先吃完陈米再吃新米,就不会因为总是把陈米放在最下层而导致陈米万年不动而长虫子。

而放张纸头,则是方便客人观测什么时候吃完了陈米,什么时候是吃新米。

为顾客考虑,做一切能让顾客偷懒的事情,这就是十几岁的、没读过书的王永庆的经营之道。

当然,作为“经营之神”,王永庆做的可不止这么一点,他头脑灵活,每次帮客人送米的时候,会仔细观察客人家里有几口人,大人几个小孩几个,通过这样的统计大概可以算出来当次送过去的米会吃多久。

假设王永庆估计客人家差不多吃一个月,那么到二十多天的时候,王永庆就会找个时间顺便上门问客人需不需要他再送米过来。

届时发现自家米缸余米不多的客人看到王永庆这么机灵的上门,自然会让王永庆再送米。

如果客户群黏性不够,也就是说客户随时都可以选择别的商家,那么就通过统计数据库加上门服务强行提高客户忠诚度。

沈红星之所以联想到这个而没有跟高山说,则是因为他想到了没说的这部分更加适合老妈苏霞开的那个小杂货店。再说,他沈红星跟高山又非亲非故的,干吗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经营方法都告诉高山?反正之前免费告诉他一部分就够值得让他偷笑了。

这些可是沈红星2006年的时候,通过昵称是“百、百度什么的最讨厌了,就是因为你们中国政府太坏才导致人家不能在中国占领市场第一”的“古狗”搜索到的免费账号,然后在中国期刊网上下载的上百篇某大学商学院论文及商业期刊文章里看到的。

剩下的部分经营理念,已经被沈红星归纳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家杂货店发展的策略。

第七章 杂货店

沈红星把车子停在自家杂货店的门口,看了看这个自己熟悉无比的店面,稍微感叹了下,然后就开始环顾了下周围的环境。

自家小店靠北20多米就是云港市化工厂家属区,这个家属区极大,里面大概住了有将近五千职工与职工家属,沈红星家业是在家属区里面。

因为沈红星家那个背叛他们母子的男人,以前是化工厂的职工。而沈红星的母亲则是农家子弟,后来母亲和那男人结婚后,没有正式工作的母亲受到厂里照顾,在厂里办的家属区服务公司里工作。

而所谓的服务公司,就是一个80年代叫做供销社,90年代叫服务公司,二十一世纪叫超市的玩意儿。

当年母亲在服务公司里工作,拿的完全是一个月百十块的死工资,没有任何提成。工资低是因为母亲以前没有工龄……

我们的共和国以前完全是按照工龄来计算工资,以96年左右的国有企业工资为标准的话,一个刚毕业进厂的大学生工资是248元一个月左右,而一个当时已经工龄三十年的中年普通工人的工资则可高达600多元一个月。

后来母亲则是为了多赚点前,“下海”开了个属于自己家的杂货铺,这样起码不是死工资,而是自己做多少赚多少。

家属区门口在两侧路边各建了一排出租门面房,而自己家的杂货店就是靠东侧的一排门面房的中间位置。

这个位置并不好,零售业有俗话说的好“金角银边石当中”。

“金角”自然指的是街角的那一家店铺的位置,这个位置可以接触到街角两条路上几乎所有的客流。如果在十字路口的话甚至可以接触到四条路上的大部分客流,这里自然是所有零售业必争的位置。

“银边”指的则是“金角”旁边的几个店铺,因为位置原因不可能被两边的客流都看到,只能截住一条路上的大部分客流。

而所谓“石当中”,则是指一条路边最中间的位置,这个是零售业最接受不了的位置之一。

因为不管是按照老祖宗的千年经验,还是现代的消费者心理学来说,当顾客走在一条路中间的时候,是最没有消费**的。

人们潜意识总是倾向于在一条路的首尾两端消费:一个预示“开始”,在这里消费代表的是为了“征程”做准备;

而另一个预示“结束”,在这里消费则是对自己的犒劳。

但是在“征程”中段消费算怎么回事?能暗示什么?

所以就统计学的数据来说,路中段的店面的营业额也是相对“金角银边”低的多。

而化工厂家属区对面原本是一片农田,而现在被征用建起了一篇小型商业住宅楼。整片地区离整个市区最繁华的商业街中的一条大概有一千米左右的距离。

这个商业住宅区一共建了8栋楼,沈红星目测了下每栋楼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两户的样子,每栋六层高,死死的卡住了国家规定七层及以上的住宅需要加装电梯的规定。

这样整个住宅区大概300多户,差不多一千人的样子。

算完大概住户的人数,沈红星转头开始在自家店面前一站,抬起手来对着手表默算门口这条路的人流量。

虽然现在是下班时间,像洪水一样的自行车摩托车组成的大军直往家属区里涌。但是!下班人群里虽然分出了不少人陆陆续续的买些馒头烧饼发面饼之类的食物,可肯停下来在家属区门口的一共四家杂货店里买东西的人流量居然一分钟不超过30个人!

沈红星叹了口气,2008年的时候,他原来大学里住一个寝室的死党——赵子日开了个奶茶店。

赵子日在有开奶茶店意向时就找了曾经开过奶茶店的一个亲戚打听行情,那亲戚就直接告诉赵子日:自己去算店面门口每分钟经过的30岁以下的人流量,每分钟没超过三十个人就不要开,否则很可能赚不了多少钱。

之所以要三十岁以下,是因为青少年本身是最容易适应新事物,而且有潮流消费倾向,很容易介绍自己的朋友一起去消费,同时消费起来不会考虑太多。

而四十岁往上的中老年客户更加理智,消费前更会考虑太长时间,甚至由于以往经历而过于要求消费品的实用功能。

刚才沈红星算出来的四家总客流量还没到三十人,更别说是三十岁以下的了。

沈红星叹了叹气,心里也猜的到自家店里生意肯定不怎么样,老妈平时回家后那轻松的表情估计也是装出来的,为的是不让自己担心吧。

感叹了下后,沈红星转身进了自家杂货店。一进门,看到母亲苏霞正趴在门口附近的柜台上算账。

苏霞感觉到有人在门口挡住了从西边照射过来的阳光,抬头一看是自己儿子,问道:“从海边回来啦?玩的怎么样?”

沈红星胡乱回答了两句,让母亲继续算账,而他则开始巡视整个店铺。

之间店铺里虽然模仿超市放了几个货架,但是货架做的粗糙,看起来像是从外面买的角铁然后diy的,每个货架最顶层的高度甚至高达180厘米。

沈红星摇了摇头,后世的大超市经过消费者心理学的矫正,发现普通的便利店货架高度最高应该限定在160厘米左右,这个高度以中国老百姓的平均身高来说,无论男女老幼都看的到拿的到。

同时20厘米高度左右分出一排小货架,因为一般商品的高度不会超过20厘米,这个高度可以最大程度利用空间。

而总的来说,根据中国人的平均身高,140厘米和1第一眼能看到的地方,同时也是最容易取出商品的地方,这两个高度要放置店铺主推的商品——通常是各种包装的小吃、饼干等。

而自己家货架的这个位置摆的是什么:唔,红星二锅头,被沈红星昵称为“乡巴蛋”的乡巴佬牌酱蛋……

然后没有端架,也就是排列成类似“ii”的正反两排货架的上下两端的横杠处没有增加那种不宽的小货架。端架的商品是顾客进店选购时最容易看到的位置,这里没有利用上。

然后从冷饮厂免费租过来的用来放置饮料的立式冷柜被老妈放在收银柜台边,大概她是想方便自己拿饮料给客人。但是放饮料的立式冷柜需要放置在店铺的最里面才对……

因为买饮料的过程太短,很多时候客人只是因为天气原因口渴,所以只想买饮料。如果把饮料柜放在最外面,那客人根本看不到里面的货物。

所以立式冷柜要求就是放在便利店的最里面,这样天热时诱导客人为了买饮料不得不进店绕一圈,说不定客人看到别的零食或者纸巾之类的就顺手买了呢?

然后同样的,收银柜台上也没有收银台端架。所谓的收银台端架就是摆放在收银台边上,基本放置的都是小包装的纸巾以及口香糖。收银台上也可以摆放一个出售钥匙环以及棒棒糖的小货架。

顾客在付钱的等待间隙,很容易被这些小东西打动而顺手买一两个。

收银柜台旁边放的不是端架,而是几大袋粮食,有大米、白面等等。看起来自家杂货店还顺便卖粮食?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沈红星虽然懂,但是他不会怪母亲苏霞。苏霞怎么说也只是个农村里出来没受过多少教育,没见过多少市面的一个妇女,而且还是自己的老妈。她以前不懂,现在自己重生了,自己懂就够了!

沈红星走到收银柜台前敲了敲柜台的玻璃,引起了母亲苏霞的注意,然后说道:“店里生意不怎么样吧?”

“啊?”苏霞低头把耳边的头发别到耳朵后面,然后抬头眼睛盯着沈红星说道:“没啊,生意还行。你问这干吗?”然后摆出一副“你想干嘛”的审视表情。

沈红星被老妈苏霞气的乐了,说道:“少来。我是你儿子,你那套方法我早就熟的不行了。听到我问了以后,你低头弄头发是心虚,抬头直盯着我看的时候是在撒谎。然后问我想干嘛,更是你惯用的招数。

碰到有疑问的问题,你就先质问对方的动机,这样一来可以根据对方回答的动机来选择给对方怎样的答案,二是在你不想回答的时候用这种问法来岔开话题,把焦点转移到对方的动机是否应该这点。”

苏霞听了儿子沈红星的话完全愣住了,她还从来没意识到这些问题,她的这些“套路”大部分是她几十年的生活中慢慢潜意识形成的,今天听到沈红星这么一总结她发现还真的是这么回事。

但是苏霞可是眼前这个半大小子的老娘,她怎么能被儿子制住?要维持为人父母的尊严,就算被发现了所有套路这个时候也要装的像没有这回事一样!

于是苏霞上下打量了下儿子沈红星,然后一脸不在意的模样问道:“你问这到底干嘛?”

沈红星一看苏霞的表情就知道她又进入了“吵架模式”,就跟之前沈红星跟她争论到底要不要出去玩的时候一样,这个时候主动认输的人只能是沈红星,否则不论沈红星怎么强硬,苏霞只会不断的重复一句话“你问这个到底干嘛”。

沈红星败给自己老妈了,于是主动解释起来:“你也不用宽我的心,整天说生意还行还行,算算外面的客流量,看看店里的架势我算的出来。我琢磨着咱家店这么下去不行,要改革。”

苏霞一听沈红星的话,总算认真了一点,但是她当沈红星还是十几岁的半大小子,纯粹是想扮演下热心观众,于是问道:“怎么改?”

沈红星说道:“一套的改良方案我脑子里都,从现在怎么重新摆货到重新装修以后买个奶茶机器过来制作奶茶,再到加卖化妆品。不过重新装修什么的太花钱,咱家现在这经济状况,能不花钱是最好。具体的等我小说写出来再说吧,到时候小说出版赚的钱就用来装修和买机器之类的……”

沈红星发现苏霞听了好像没反应,于是疑惑的停下来看着苏霞。谁知道苏霞就保持着刚才的表情一变不变,只是眼眶渐渐湿润,聚成水滴溢出眼角慢慢滑落。

沈红星一看老妈莫名其妙的又哭了,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反应,傻傻的看着老妈。

苏霞这边则是又被沈红星感动了,如果说前几天沈红星还只是说说“我要一起撑起这个家”之类的漂亮话,今天的沈红星则是进步到了想赚钱然后帮自己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虽然不知道以前还像小孩子一般懵懂的儿子怎么这几天突然就开始懂事、懂得心疼自己。但是眼前的这个是自己的儿子啊,是十五年前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啊,他懂事了他长大了他懂得为家考虑了他会动脑筋想让家发展起来,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是好事么?

是好事还管那么多干嘛!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