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5

念息:心中没有非分的欲望。

6

石虎:十六国时晋后赵高祖石勒的弟弟,生性凶暴。

7

真机:真理,真谛。

古文译读:

个人好用心机就容易产生猜忌,于是会把杯中映出的弓影误会成蛇蝎,甚至远远看见石头都会看成是卧虎,结果内心充满了杀气;个心平气和的人,即使遇见像石虎样凶残的人也能把他感化得像海鸥般温驯,把聒噪的蛙声当做悦耳的乐曲来听,结果到处都是片祥和之气,从中可以看到人生的真谛。

古人讲修养,就是改造内心世界,强调只有内心静如止水,才能达到“百邪不入,寒暑不侵”的效果。内心是人切行为的主宰,如果内心坦荡荡,那么表现出来的行为就不会遮遮掩掩,欲盖弥彰。如果内心充满黑暗的想法,那么表现出来的行为也会邪恶极端。我们之所以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就是因为君子的内心片坦荡,而小人的内心总是存着害人之念。君子讲道义,小人讲势利;君子言行致,小人阳奉阴违;君子严责自己,小人暗算他人;君子不记人过,小人与人交恶;君子襟怀坦荡,小人鼠肚鸡肠;君子温和如阳春暖风,小人阴险如冬日严霜。正是因为君子与小人在内心上有着根本的区别,所以君子即使生贫穷,内心也是充实高贵的,而小人即使生富贵,内心也是不堪入目,令人厌恶的。

谈到君子,就不得不谈下孔子的弟子原宪。原宪以清净守节,安贫乐道而受人尊敬。他的房子是草搭成的,门是蓬草编成的,门枢是桑树条,屋内上漏下湿。原宪端坐其中却丝毫不觉清苦,以修习礼乐教化的儒道为乐。

有天,子贡去找原宪。他乘坐高头大马拉的车,穿着雪白华丽的衣服,因为小巷容不下他的大车,子贡只好下车步行到原宪家。当子贡到达原宪家里时,原宪戴着用桦木皮做的帽子,拄着木头拐杖出来迎接他。可能是看原宪副穷困寒酸的样子,子贡笑着说:“先生是生病了吗?”原宪对子贡这个嘲讽意味很浓的问题并没有生气:“我听说没有钱财叫做贫,学了道却不能身体力行去做才叫做病,我现在是贫而不是病。”子贡听了原宪这番话后,十分惭愧。

原宪就是这样个人,不以自身所处环境而心怀不平,反而泰然处之,这是真正的君子心胸。唐朝吴筠赋诗《咏原宪子》赞叹道:“原生何淡漠,观妙自怡性。蓬户常晏如,弦歌乐天命。无财方是贫,有道固非病。木赐钦高风,退惭车马盛。”孔子的弟子中,除原宪不因物质贫乏而抱怨外,颜回也是这样的典型。颜回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箪食,瓢饮,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苦,但他能在那样的环境下心向道,始终以此为乐。孔子对他称赞道:“贤哉!回也。”

君子无论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他的内心都是平静而富裕的,因为他渴求的从来都不是物质的富足。其实只要内心是祥和平静的,那么无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怎样的境遇下,人们都能坦然处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总会碰到些嚷着要去寻找内心平和的人,其实内心的平和并不用特意寻找,它直都在。当个人的内心充满祥和,那么到哪里都样欢喜自在。当内心充满智慧,花草都令你见到真理。如果内心没有快乐,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也永远不会找到乐土;心中若满足快乐,哪怕身在牢狱茅屋,样可以悠然自在。原宪和颜回就是因为内心充实,才能在贫困中泰然自若。

内心的充实不仅可以让君子不贪恋身外之物,也能让君子跳出“自私”的圈子,真正做到无私。

郑濂,字仲德,是明朝时浦江人。到郑濂这辈,郑家已经两百多年没有分家了,人称“义门”,太守赠匾“天下第家”。明太祖继位后,十分钦佩郑濂这大家人,便召郑濂这个大家长到京城觐见。见到郑濂后,明太祖就问他:“你们家有多少人?”郑濂回答说:“有千多人。”明太祖说:“真的是天下第家。”当时正逢河南进贡香梨,明太祖就拿出两个香梨赐予郑濂。

当郑濂离开时,明太祖悄悄派了两个人跟在他后面,想要看看他怎么分配那两个梨子。郑濂出宫后,捧着那两个梨子直接回到了家里。到家后,他便召来所有家长,然后同向皇帝的住地叩首谢恩,又找来两个装满水的大缸,将两个御赐香梨捣碎后放入缸中,然后让所有的家人同饮用。皇帝知道后非常高兴,于是亲自写下了“孝义家”三个大字赐予郑家,并加盖玉玺。郑濂这种公平公正的做法是维持郑家团结最重要的原因之。能够像郑濂这种公正不偏颇的人,都是心胸坦荡的君子。

/|?

第21章 应酬篇 (9)

后来,有人诬告郑家结交叛逆罪人,官吏奉命前去郑家捉拿犯人。郑家兄弟六人争着要跟随官吏前去,最后由郑濂的弟弟郑湜前往。当时郑濂正在京城,他听说这件事情之后,立即赶去拦住弟弟说:“我是兄长,应该由我去。”弟弟说:“哥哥你已经老了,应当由我前往。”两人争执不休,直到公堂上,两人还在争着要让自己入狱。

这样孝义的事情传到明太祖耳中后,明太祖说道:“像这样孝义的人,怎么会去追随他人叛逆呢?”随即将诬陷之人治罪,并重用郑家子弟为官。

郑濂兄弟能够谦让到这种地步,是因为他们内心都把亲人放在第位。传统家庭中特别推崇重孝重义,对长辈尊敬孝顺,对晚辈关心爱护,同辈之间互相宽容谦让,这样的家庭成员怎能不被称为君子呢?郑氏族以孝义治家,让家人摒弃私心,所以才被人们誉为“天下第家”。只有心中没有阴暗面的人,才能坦荡面对世人,坦荡面对自己。

个人如果能够管住自己的内心,不整日想着“我需要这个,我需要那个”,那么他必然拥有个快乐的人生,因为他拥有的正是他喜欢的,这样他还有什么不开心的?所以说要想操控自己的人生,主要就是要看自己的内心。对人少些猜忌,多分真情,使自己的内心开阔些,就会发现人生大有不同。

辨真识假之术,看清人情世故

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滥1,滥则贡谀2者来。

迷津指点:

1

滥:轻率,随便。

2

贡谀:说好听的话逢迎讨好。贡,贡献;谀是阿谀,。

古文译读:

用人要宽厚而不可太刻薄,如果太刻薄,即使想为你效力的人,也会由于受不了你的刻薄而离去;交友不可太轻率随便,如果这样,那些善于逢迎献媚的人就会设法接近你,来到你的身边。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点素心1。

迷津指点:

1

素心:心地朴素之意。素本来是指未经染色的纯白丝绢,引申为纯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赤子之心。陶渊明《归田园居》中有“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古文译读:

交朋友要抱着患难与共肝胆相照的侠义精神,为人处世要保留颗朴素善良的赤子之心。

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古文译读:

对待那些缺乏善良道德的人,难的不是严厉地责备他们,而是不厌恶他们,从道德上帮助他们;与君子相处,难的不是从心底里尊敬他们,而是学习他们宽厚仁德彬彬有礼的君子风范。

宁为小人所忌毁,毋为小人所媚悦1;宁为君子所责备,毋为君子所包容。

迷津指点:

1

媚悦:本指女性以美色取悦于人,此指用不正当行为博取他人欢心。《史记·佞幸列传》有:“非独女以色媚,士亦如之。”

古文译读:

个人为人处世,宁可遭受小人的猜忌和毁谤,也不要被小人的甜言蜜语迷惑;宁可遭受君子的责备和训斥,也不要被君子的宽宏雅量所包容。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也;宁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诈,此警伤于察也,二语并存精明而浑厚矣。

古文译读:

如果你反应迟钝,在与人交往时,请记住“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如果你过于敏感,在与人交往时,请记住“宁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诈”。上面的两句话,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为人之道。

毋偏信而为所欺,毋自任1而为气所使;毋以己之长而形2人之短,毋因己之拙而忌人之能。

迷津指点:

1

自任:刚愎自用。

2

形:比较,对比。

古文译读:

个人不要误信他人的片面之词,以免被些诈之徒所欺骗,也不要过分信任自己的才干,以免受到时意气的驱使;更不要凭借自己的长处去宣扬人家的短处,尤其不要由于自己笨拙而嫉妒他人的聪明。

善人无论作用安详,即梦寐神魂,无非和气;凶人无论行事狠戾,即声音笑语,浑是杀机。

古文译读:

善良的人无论言谈举止都表现得很安详,即使在睡梦之中,神态上也都是平和之气;凶残的人无论做事为人都透出狠毒暴戾,即使在欢声笑语之中,也充满了阴森的杀气。

交市人不如友山翁,谒朱门不如亲白屋;听街谈巷语,不如闻樵歌牧咏;谈今人失德过举,不如述古人嘉言懿行。

古文译读:

交结市井俗人不如去交结隐居山林的老翁,巴结富贵人家不如亲近穷苦人家;听街谈巷议,不如去听樵夫的山歌和牧童的小调;谈论当今人们的失德过错,不如讲述古代圣贤的嘉言善行。

饥则附,饱则飏,燠1则趋,寒则弃,人情通患2也。

迷津指点:

1

燠:温暖,此指富贵。

2

患:疾病。柳宗元《愈膏肓赋》中有:“愈膏肓之患难。”

古文译读:

饥饿潦倒时就去投靠人家,富裕饱足时就远走高飞,富贵的就去巴结,贫困的就鄙弃,这是般人都会有的通病。

儒学鼻祖孔子说过,君子公心爱物,不肯看到别人有偏失而不加以纠正,所以能和而不同;小人则相反,不是盲目附和,就是阿谀取媚,像别人的影子样,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君子见大心广,心地坦然,从容舒泰而不骄矜做作;小人略有所见,即自以为是,意气飞扬,把世上人都不放在眼里,没有点安详舒泰的气象。确实,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人存在着。不是因为愚蒙盲从,就是因为阿谀图利——不管对与不对,只要能讨人欢心,都会唯唯诺诺。

宋代权丁谓就是个善于逢迎的高手。丁谓虽才智过人,然而心术不正,做事“多希合上旨,天下目为邪”。他与王钦若林特陈彭年刘承珪都以邪险伪著名,人称“五鬼”。宋真宗赵恒十分迷信,丁谓极力迎合,以神仙之事启迪皇帝。丁谓不顾国家与百姓的利益,味迎合皇帝,并给皇帝出坏主意,自然会遭到正直之士的反对,名臣寇准对他谄主媚君尤为痛恶。

天,寇准和同僚们在起吃饭,胡须上沾了点羹汁。丁谓看见后,赶忙起身,很小心地为他擦掉了。寇准看不惯他这种行为,便当着众人的面揶揄他说:“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寇准是个“性刚自任”的人,宋太宗曾说:“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丁谓该不会不知道寇准的为人吧?也许是当奴才逢迎领导都成习惯了,才不由自主地丢了丑。

相比而言,寇准是真正的君子。寇准虽然正直敢言,又颇有政绩,却因为不懂得与丁谓这样的同僚为“友”而多次被放逐。因“拂须事件”被寇准奚落得无地自容的丁谓,觉得丢了面子,便怀恨在心,从此对寇准“倾构日深”。宋真宗患病后,刘太后干政于内,丁谓专权于外。寇准对此极为不满,请求真宗传位给皇太子,摒弃丁谓等人,结果事情泄露。恰逢太监周怀政密谋拥立皇太子,并想斩杀丁谓,让寇准任宰相,却被人告了密。丁谓便诬告寇准参与其中,寇准因此罢相,被放逐到偏远的雷州,不久便在忧郁中离开了人世。

由此看来,个正直的人,既要做到“勿媚君子”,也要做到“勿仇小人”,尤其是对那些爱溜须拍马心胸狭窄的下属,说话要讲究策略,不能直来直去,否则说不定哪天会中他支冷箭。另外,我们还应该树立个正确的观念和态度,那就是人都是可以转化的,我们因为小人做事不好或品德上的不足而憎恨他们;不去教育,那么小人依然会是小人。反之对待君子,任何人都会敬重他们,可是如果太谦虚就会流于谄媚,使自己由于过分自谦而处于卑微地位,这就不是应有的礼貌,应使礼貌合乎节度。总之,憎恨小人敬重君子,乃人情之常。但不能因过度,而忘记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陈寔,字仲弓,东汉时期颍川许县人,曾当过太丘县令,他在家乡为人公正,也正是因为他公正的品行净化了这方的风土人情。

有年,陈寔的家乡遭遇天灾,庄稼几乎颗粒无收,人们都饱受饥饿的煎熬。

天夜里,有个小偷夜间潜入陈寔的卧房,躲在房梁上想偷些东西换些吃的果腹。没想到,他的行径早就被陈寔发觉了。陈寔并没有惊动他,而是起身整了整自己的衣服,把儿孙唤到跟前,严肃地训导说:“人不能不知道自勉。那些恶人未必本来就坏,因为沾染了坏习惯,才到了不知羞耻的地步。房梁上的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听,大吃惊,慌忙跳下地来叩头请罪。陈寔语气缓和地开导他说:“看你的模样不像坏人,应该好好改掉自己的恶习,重新做个好人。你干这种事大概是由于贫穷所迫吧”陈寔没有把小偷交给官府法办,而是教诲了他番。

然后,他还吩咐家人取出两匹绢,送给了这位表示悔过的梁上君子,并希望他能真正做到改邪归正。这事很快在乡里传开了,那些原本有劣习的人都感到十分惭愧,纷纷暗下决心要改邪归正。于是,乡里盗窃之类的事情渐渐少了。

可见,个正直的人是可以帮助那些德行有缺陷的人改过自新的。小人总是有很多过失被人发现,因此般人都会严词训斥他们,这做起来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对事不对人,也就是只就他们所做的错事来训诫他们,不要因为讨厌他们的人而训诫他们。这样的人旦结交了君子,就会以崭新的面貌示人。但是在当前这个社会环境中,对人不设防的人已经少之又少,几乎可以说没有了。然而,如果时刻都保持警惕,对身边的每个人都时时防事事备,那么岂非太累?如果对任何人都相信,或者没有点防备意识,那也不行,因为那样的话,在现实社会根本就无法生存。

战国时候,魏王为了讨好强国楚国,便特别选了位美女送给楚怀王。楚怀王对这位美人十分宠爱。

楚怀王的夫人郑袖,知道楚怀王很喜欢这位美人,外表也十分喜悦,其实不然。表面上,郑袖在衣服玩乐甚至连宫室寝具等方面,都无不是挑选这位美人喜爱的形式布置。郑袖对这位美人的喜欢程度,比起楚怀王显得有过之而无不及。对此,楚怀王很受感动地说:“女人以姿色博取丈夫的欢心,而嫉妒自己的丈夫与其他女子亲近,这也是人之常情。现在郑袖明白我爱魏国美人,她也因此而喜欢她,而且更超过我,这就和孝子孝顺双亲忠臣侍奉君主样。而忠臣孝子只求君王双亲高兴而不把自己的苦痛放在心上,这样的人世上是很少的啊!”

听到楚怀王的溢美之词,郑袖认为时机成熟了。于是,天她对那位美人说:“大王非常喜欢你的美丽,唯独对你的鼻子无好感。所以,为了使大王高兴,你以后见到大王,最好把鼻子遮起来!”魏国美人认为郑袖对自己向很真诚,也没有多虑,真的照郑袖说的做了。从那时起,她见了楚怀王,就将鼻子遮起来。

终于有天,楚怀王不明白为何美人见他时总要以手遮鼻,于是就问郑袖:“魏美人见到我,就立即把鼻子遮起来,这到底是为什么?”郑袖回答道:“这个秘密我很清楚,只是不方便说。”楚怀王说:“为什么?!我命令你说,快说吧!”郑袖便凑到楚怀王耳边,轻声说道:“大王啊,她好像是讨厌闻到你的口臭啊!”

楚怀王听后,十分生气地骂道:“贱毒的女人啊!”气之下,便下令立即将那美人拖出去处死。那位魏国美人马上就被处死了,而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为何而死,真是冤枉啊!其实,她为了美而遮鼻没有错,错就错在太轻信郑袖的话了!

要知道,每个人的心态都不同,这样就给人际关系带来了更大的复杂性。社会越发展,人际关系就越复杂。平时不经意间,得罪了某个人,也就是无意中伤害了某个人的利益或者是所谓的尊严,可是我们自己却没有料到,这就给自己留下了隐患。毕竟每个人做人的标准是不样的,有的人宽宏大量,对于般的事情不会放在心上。可是,有的人恰恰相反,这样的人气量狭小,没有容人的气度,无论大事小事都会牢记在心。如果有人得罪了他们,他们就会念念不忘,并且怀恨在心,甚至会寻找打击报复的机会。

因此,我们无论是交朋友还是做事情,都要有所考虑,都要善于观察,而不是以为自己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就对自己的言论没有什么约束行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根本没有考虑对方的人格和品性究竟如何。结果自己无意中得罪了人却浑然不觉,当自己遭到别人打击报复的时候,还不明所以。

不要天真地认为只要自己没有害人之心,切就会变得坦然。虽然你没有害人之心,但是人家未必不会害你,所以说防人之心不可无。如果我们失去了这种感性认识,对有些心术不正的人不仅没有警惕性,而且觉悟也不高,就会被心术不正的人利用,就有可能招致麻烦和灾难。

总之,在交朋结友时,要善于观察对方。益友犹如良师在侧,恶友如伴虎狼,所以不能轻信于人,要靠自己的眼睛来观察,以免上当受骗。

..。小

第22章 评议篇 (1)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成功的方法只有个,那就是要先得学会付出常人所不能付出的代价!爱因斯坦有个公式:++,其中代表成功,代表艰苦的努力,代表正确的方法,代表少说废话。由此可见,成功不仅需要我们经历艰苦的磨炼,有时候甚至需要我们承认自己的失败或者放弃很多东西。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泛驾之马1可就驰驱,跃冶之金2终归型范3;只优游不振4,便终身无个进步。白沙5云:“为人多病6未足羞,生无病是吾忧。”真确之论也。

迷津指点:

1

泛驾之马:泛,翻覆之意;驾,车子。比喻性情顽劣不受控制的马。

2

跃冶之金:跃,踊跃;冶,冶炼。比喻自我炫耀,力求表现。

3

型范:浇铸金属用的模子。

4

优游不振:散漫而不自奋。优游,悠然自得,此处有散漫的意思。

5

白沙:明代哲学家陈献章。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白沙人,故世称“白沙先生”,著有《白沙子全集》。

6

病:诟病,指责。

古文译读:

匹性情凶悍不易控御的马,只要训练有素驾驭得法,仍然可以骑上它飞奔疾驰;在熔化时爆出熔炉的金属,最终还是被注入模型铸成器具。个人如果只贪图吃喝玩乐,游手好闲,就会使精神陷入委靡不振的状态,如此就会辈子都没有什么作为。所以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做人有过失并没什么可耻的,生中完美没有点过错才值得我担忧。”这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