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章(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灿跋熳潘纳獭?br />

清晨,太阳如同一亿年前那样地照耀在这片土地上;夜晚,月亮也一如五十年以前一样地抚摸着瑞华坊的红色砖墙。在〃西瓜要吃杀拉里甜格来〃的沙哑叫喊声中,在〃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的高亢的歌咏声中,时光悄然地、不为人察觉地流逝着。经常地,尤大宝会从瑞华坊的第一横弄口踱出大门,随后来到向南的上街沿一边,他站在〃万和祥〃南货店门前,听着空气中传来的革命者的咆哮,两眼不动声色地打量着面前这个喧嚣的世界,更深情地打量着属于瑞华坊的街面房子。

他知道1949年以前,174号是一家五金店,而今五金店已是一家理发店,一个面容凄苦的阿姨日夜操持着理发这个活计,而五金店店主留下的刘氏兄弟五人,此刻正各走各的人生之路;

他知道176号原先是一家洗衣店,店主女婿叫作〃那宾〃的仅仅因为挪用了80元的公款,早在1958年便被强制〃劳动改造〃,洗衣店现在已化作〃培德袜厂〃中工作的〃大块头〃阿姨的安身立命之地;

他知道178号过去是一家理发店,但当年开理发店的〃朝阳模子〃早在50年代的中期就被〃无产阶级专政〃着,当年的理发店现在成了布姓人家的遮风挡雨之地;

他知道180号与182号原先是一家两开间米店,米店楼上住着的是徐家姆妈、秀月姆妈,这两个姆妈的男人一个是大律师、另一个是巡捕房警察。1949年以后,他们双双进了监狱,但他个人一直没有忘记这样一个情景:是在1947年和1948年期间,秀月姆妈的男人、他的继父穿着皮衣、开着吉普,好不威风地带他前往〃大光明〃电影院观看电影。

他还知道只有184号、186号的两开间〃万和祥〃南货店从1949年到1967年的18年间基本没有变化,但是,当年〃万和祥〃的主人早已魂归西天,而他的儿子〃阿德〃由于嗜赌个性,早早将〃万和祥〃的家产丧失殆尽,使得他的母亲,瑞华坊第一横弄大家都叫〃阿娘〃的,只能在后面的弹丸之地度日如年。

他还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想起了1966年夏天的那个傍晚时分,那声凄厉而凶险的警笛仿佛再次回荡在了他的耳边。

他对政治没有兴趣,从来没有兴趣。无论是罗伯斯庇尔式的暴力或者克鲁泡特金般的无政府主义,任何的意识形态、种种的政治学说他都没有兴趣。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上海市民,对生活有着自己的特殊要求,对时髦有着强烈的追求,热爱评弹高于一切,同时非常有兴趣于司汤达、维克多·雨果和车尔尼雪夫斯基,他深刻地感受到《短程生命中的漫长一天》的全部痛楚,也深刻地理解那个叫作让阿冉的男子对世界的伟大而朴素的想法,他可以放弃成为一个左倾革命者,一个时代的弄潮儿,但决不会放弃对生活中每个细节的精雕细刻。

1967年的每个早晨,尤大宝的早餐结构基本这样:四分一根的油条加上五分半张的薄饼。

()txt电子书下载

他将薄饼裹着油条细细地咀嚼着,他不吃泡饭,从来不吃。

在逍遥江湖的那些日子,尤大宝没有象当年许多〃逍遥派〃那样去组装一辆永久13型或18型的自行车,这种组装尽管也是一种趣味,但对他来说,毕竟过于无产阶级化了,他的趣味是在自己的天井中放上一口大缸,让大缸中游动起不少金鱼,是1967年的时髦:高头龙睛、水泡眼。

有一天,尤大宝回到家里,看见所有的金鱼都翻起白肚子,十二条巴掌大的金鱼死于非命。尤大宝大惊失色同时又困惑不解,后来他才知道〃杀手〃是自己的弟弟尤忠宝,由于他无知地将“烫婆子〃中的隔夜水倒入水缸,尤大宝的情致就葬送在了1967年的这个漫长的冬季中。

瑞华坊躲藏起来的尖头皮鞋(4)

但那个寒冷的冬天,尽管第一横弄的墙壁上挂满了长长的冰柱子,尽管零下8度的绝对温度使得水管全部冻结,然而,在他的厢房中那股香味却悠然而安祥地弥散着,是革命者发誓要铲除的香味,是###社会深恶痛绝的香味,也是咖啡豆经过蒸煮后散发的香味,它让尤大宝忘却了生活中许多的不快和压抑,它让尤大宝再次回到过去的生活,“小开”的生活。

在尤大宝的人生历程中,西方派的姑父始终是他的一个偶像。60年代早期,大学毕业、精通6国语言、在上海锅炉厂中心试验室任主任的姑父,总是长棍面包一夹,口中咬着优雅的板烟斗,同样优雅地走出瑞华坊。这个景象让尤大宝着迷,使他感到生活原本就该这样:一如烟板斗中飘散的哈瓦那雪茄烟丝般的幽暗香甜。

1967年的冬季,主动将自己与大时代隔离的尤大宝,在家中,一如既往地品尝着他钟情的咖啡。 他将从〃长春〃买来的咖啡豆放进那只钢精咖啡壶,倒进适量的水,随后,看着由于水温变化后咖啡壶顶部那个玻璃球中的颜色变化,看着咖啡壶中的汽体如何在玻璃球间上下回旋,他细腻而真切地感受着咖啡的香味在房子中一点点地弥散,以致最后房子完全地被咖啡香味所淹没。

27年之后,当尤大宝回忆起当年煮咖啡的情景,他依然是那么的陶醉:〃当咖啡的浓香充满一房子时,没有人可能了解我内心中的感受,那种完全放松、沉醉、快乐的感受。”

尤大宝从来就是一个正宗的咖啡品尝者,他喝咖啡不加牛奶、炼乳和方糖,他要的是咖啡中的那股苦涩的芳香,从1965年甚至更早的时候就是这样。

1967年以后,尤大宝告别了自由、散漫的〃社会青年〃的生活,进入新华铸造厂。由于种种原因,尤大宝不再自己蒸煮咖啡,但对咖啡的热爱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他不会忘却70年代那些阴暗、诡秘的日子里,每当家中发生争吵,他每每骑上朋友买给他的那辆〃永久〃自行车,在嵩山电影院和大众电影院一带的〃金钟〃咖啡馆、大光明隔壁的〃喜来临〃咖啡馆、黄陂北路的〃海燕〃咖啡馆或者著名的〃马当路咖啡馆〃(简称马咖)之间寻觅着,通常,他会选中一个咖啡馆,化上1元5角,要上一杯小壶咖啡加两块蛋糕,慢慢地呷着咖啡、吃着蛋糕,随后沉浸在只属于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中。

那些日子,他感觉着〃金钟〃的明亮和〃喜来临〃的优雅,他尤其喜欢〃马咖〃中的那份嘈杂和混乱,这份嘈杂和混乱给了他一种安全的感觉,此外,在那里他还能得到许多信息,是70年代的“小道消息”,它们中有的来自当年神秘兮兮的《参考消息》,有的则来自坊间的传闻。

多少年以后,但尤大宝的儿子已是一个成熟的青年,某天送了一只电子咖啡壶给父亲,尤大宝尽管理解儿子的一孝心,然而他对电子咖啡壶没有任何感觉,对尤大宝来说,电子咖啡壶太没有趣味了:既看不到蒸煮咖啡时白雾缭绕的景象,也闻不到咖啡煮熟时那股让灵魂眩晕的浓香,而没有了这一切,也就没有了生活,没有了生活中最本质的某些东西。这是尤大宝的感受,这份感受源自1967年,源自一个“###万岁”的时代。

老虎天窗下的生命激荡(1)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