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节(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没其他人,他就是说了,别人也不知道是他出的馊主意吧?

这么一想,贾赦便把自己家里当初的事情说了出来。

宣康帝脑子不糊涂,听到贾赦说完家事,立马意会他的意思。

“抄家,钱是来得快,可这能抄到多少家啊?”

“话可不能这么说了,当初我们家能把欠的钱还完,就是从那些个刁奴家里给抄出来大半的钱财。不然,便是今天,我们家还不起国库的银两的。”

“真、 ...

(真有那么多?”

“是啊,不过,这抄家什么,也就一时而已。只是应急而已……”

两人就围着国库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从银钱方面说到温饱吃食,再说到行商……

当然,如果是以前的贾赦,每天都宅在家里泡女人。那个时候,除了女人、漂亮的女人。其他的,跟他可没有关系,他又怎么会去关心呢?!

别看老太太读的书不多,说起道理来却一板一板的,特能忽悠人!

贾赦跟在老太太身边几年,多少也学到几分的。聊起天来也能言之有物。

眼看时间不早了,贾赦才又一次告退:

“圣上,微臣出来一天了,贾母看不到微臣,估计要为微臣担心了……”

宣康帝也不为难他,毕竟刚才得到了那么多的消息,他也是要有时间去消化的。另外,还要着手去安排后继发展。虽然,他觉得这贾赦都一把年纪了,怎么还跟离不开母亲的孩子似的,才出门那么一会儿,就惦记起自己的母亲来了。真没出息!

宣康帝大手一挥,贾赦就捧着一堆的礼物,屁颠、屁颠回家去了!

开始捧着礼物,让人很开心!奈何那些东西不是他一个人就能拿得动的。好在宣康帝让两个太监送他出宫。

待贾赦好不容易走出来,就看到自己的长随伸长了脖子正往宫门。

这会儿,到看贾赦抱着一堆的东西出来,脸上的焦急立马变成了惊喜!想想他们在宫外守着,为的就是能看到自己的主子无恙的从宫里出来。本来想叫主子一声的,可看到主子身边跟着的两个太监,嘴巴张了张,到底还是没有大声的喊着自己的主子。

“老爷——”

“有话回家再说。”

“是!”

等他们把圣上赏的东西都放上马车,贾赦的长随也是个机灵的。马上给俩太监塞了荷包,恭恭敬敬的跟人告辞。

转过身,主子已经上了马车,他们随后也上了马车。马车缓缓的行向贾府前行……

`p`xc`p``p`xc`p`

作者有话要说:总是码出来了。。。。

第56章 担心的老太太

(贾家,老太太是知道贾赦这天进宫见皇帝的。ww

头一天,贾赦就跟林如海商量好,要怎么去面圣。

回来就跟她说了这件事,老太太当时还问:

“你就这么拿几个玉米、一袋土豆去见圣上?”

“是啊!”

“你没有食谱,就这么拿去,圣上又没吃过这种东西,谁会相信你?”

“这倒也是,可是,我们也不知道那什么食谱……”

“行了、行了,琥珀,你去把笔墨给拿来。”

“是。”

“母亲,这是……”

“我说,你写,把最简单的食谱给写下来,等到你去见圣上的时候带去。倒时候圣上让厨子去做。只有品尝过了,他才会相信这些真的是粮食、是真的可以食用。”

“还是母亲想得周到!”

当然,老太太也没说多复杂的做法,土豆也就一个红烧、一个醋溜。玉米的做法倒是稍多一些。

毕竟,这些算是新物品。如果一下弄出一堆的食谱,别人就要问了:明明是刚种出来的粮食,别人还都不知道能不能吃,你就给弄出一堆的食谱,这食谱又是怎么来的?这不是把怀疑送到别人眼前,让人质疑吗?

这天贾赦进宫时,是从老太太这里出发的。所以,在贾家,会知道这件事情的,除了贾赦跟老太太以外,再没有第三个人知道这件事。

在老太太仅有的一点点印象里,这皇帝还是挺好的一个人。能有这印象,还是他们家在那么闹腾的时候,也没见他生气。至少,贾赦去还钱的时候,还拿到了奖赏。并且还帮他们家保密,没说出来。

所以,这天贾赦进宫的事情,老太太是一点都不担心的。

只是,过了午时还没见贾赦回来,老太太的心就悬了起来。

想着:不就拿了几个玉米、几个马铃薯什么的去给皇帝看吗?有必要看那么久吗?就算要煮来吃,这段时间里,就是一个一个的煮,也该煮好吃完了吧?就算加上那什么马铃薯也不至于煮那么久啊!

难不成,因为皇帝无聊,要把玉米一颗一颗的掰出来慢慢吃?要真是这样,也不知道、他要吃到什么时候呢?他要真那么奇葩的一颗一颗吃,也不嫌少、不够塞牙缝啊?

再说,这大儿子不过是好心的想为国做一些事情而已,皇帝应该不会为难他的!说不定,那皇帝一个高兴,还会给大儿子奖赏呢!

想想这玉米、马铃薯要是能普及,会有多少农民能吃饱。ww冬天能让多少人因为有吃的可以熬过去啊!这对一个皇帝来说,那可是天大的好事吧?是吧?

这么久都没回来,是不是因为皇帝一个高兴,所以奖了她儿子御膳尝尝?老太太自我安慰的想。

老太太没精打采的吃午膳,那饭量,都不到平时的一半。就放下筷子说:

“你们慢慢吃,我饱了。”

老太太一放筷子,本来低着头用餐的贾琏,顿时瞪大了眼睛问:

“祖母身体不适吗?怎么吃那么少?”

“祖母没事,就是一时没什么胃口而已。”

“那,要不,祖母您再用一碗粥吧!”元春小心的说。

“是啊,母亲,再吃一些吧!”另一边的张氏也跟着劝道。

老太太看了大家期盼的眼神,硬着头皮又喝了一小碗的粥。就吃不下了,实在是有些担心贾赦会出事。

转眼中午就过去了,还没见贾赦回来!老太太又不由得怀疑自己的想法。谁让这个年代皇权至上呢?皇帝高不高兴都在他的一念之间。或许前一刻他还是高兴的,但下一刻就心情不好了,心情不好就会找人撒气。

贾赦也算是个比较圆滑的性子了!但有时候他也会有得意忘形的时候。

他一旦得意忘形,就会变成话唠。

老太太可是领教过他的话唠。当时,老太太跟他学怎么辨识古董的时候,他愣是能说上一整天都不嫌累。

自己当时无聊,他想说就由着他说了,也没有阻止。这会儿没回来,是不是因为他把东西献给皇帝,皇帝一高兴就随口表扬他几句。

然后,他一高兴就忘形,接着进化成了话唠。哇啦哇啦的没完没了的跟皇帝说起来吧?

老太太可以无事听他唠叨,可那是皇帝啊!他怎么突然就变得那么不着调呢?在皇帝面前,是能变话唠的吗?他的胆子本来就不大,怎么就敢在皇帝面前进化呢?儿子喂!要不要那么吓人啊?

老太太只能自己暗自着急,毕竟这事其他人都不知道,也担心不起来不是?

看着另一边依然淡定的儿媳妇。暗叹:无知者真是幸福!

因为不知道事情的结果会如何,所以,家里除了老太太外,贾赦并没有告诉其他人。

在贾赦的心里,已经习惯了跟母亲报备他去做的任何事情。他总觉得,跟母亲说过以后,做事情心比较定。

如果哪天他忘了告诉母亲,那么他出去的一整天,都会心神不定。总觉得少了什么似的。母亲,可不就是他们家的宝嘛!

所以,有什么事情,他首先想到的是去跟母亲商量,而不是他二弟或者其他的人。

就在老太太回到自己的院子,又交代了鸳鸯让人去大门口告诉守门的,让贾赦回来就先到她院子去一趟。

那么久没等到人,老太太顿时焦躁不安的时不时看向门外、然后自行补脑想到了最坏的打算。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听到外边传来:

“老爷回来了!”

“老爷回来了!”

老太太的那悬在嘴边的心,终于落回到了胸口!

紧接着,就看到贾赦抱着什么东西进了她的院落。

本来还在门口张望的老太太,难道的傲娇了一次,利索的回到椅子上、坐下,随手端起桌上的茶杯的时候才发现,里边已经没有茶水了!

老太太暗自翻了个白眼,心想:

“自己果然打心里还是个只有小农意识的老太太!就不是个享受的命。到了这里,明明就是个富贵老太太,结果愣是让自己给弄成一农家老太太了!”

“母亲,儿子回来了!”贾赦一进门,就喊道。

“回来就好!对了,事情怎么样了?”

“圣上说,必需推广。好在咱们种的时候有把过程给记录下来,儿子已经把那些呈给圣上,圣上说会让管农耕的官员去推广。我给圣上推荐了那几个帮助咱们种玉米的农人,到时候,圣上可能会给那几个人个九品小官,让他们跟着去推广。他说不会把咱们家的事情给说出来的。”

“那就好。你就那么点事情,怎么要说那么长的时间?”

“呵呵……我只是跟圣上多聊了会儿天。后来,眼看着快到午膳的时间了,圣上就留我在宫里用午膳了。”贾赦 ...

(傻笑着说。

“哦?那,你们都聊什么呢?”

贾赦想到自己跟圣上说了母亲的事,哪里好意思说啊?便吞吞吐吐的说:

“也、也没什么……”

老太太疑惑的问:

“真的没什么?”

贾赦想了想,总算找到一个可以说给母亲听、又能问问母亲的意见。说道:

“圣上跟儿子说了国库入不敷出的事情。”

老太太听了贾赦的话,嘴角抽了抽,额头掉下一滴汗,心想:这皇帝也是个不着调的,这样的事情,不是应该去找自己的心腹大臣之类的商量吧?怎么还问他的意见咧!真是的。

也不知道这个化身话唠的儿子有没有唠叨出什么了不得的意见啊?

“国库,跟你这么个空头将军有什么好说啊?难不成,圣上想听的意见,而你就胡乱给了圣上提意见了?”

听到母亲那么一问,贾赦突然觉得背后一凉,回想了一下,才发现自己、似乎、好像、确实说了、得罪很多人的事情。连忙说:

“母亲……”

老太太听贾赦那么一说,脸都黑了!真恨不得使劲扑棱他那颗蠢脑袋,让你话唠、让你冲动。又想,这会儿,就是把他的脑袋拍扁了都没有用了!

老祖宗果然没有说错‘饭可以多吃,话不能乱讲’——这事就是典型的‘祸从口出’啊!

老太太黑着脸开口:

“你现在后悔了?晚了吧?当时母亲跟你说过,在外边跟别人说话之前,要先在脑袋想想那些话能不能说。你倒好,嘴巴比脑袋转得还快。”

“那,已经说了……”

“是啊,已经说了。你说怎么办?”

“儿子、儿子不知。”

“行了,说都已经说了,下次开口前记得先想想再说!”

“儿子记住了。”

“圣上的反应,应该也不会把你说的事情说出来的,你还是把心装回去吧!下次不管去哪里,记得关好自己的嘴巴就行了!”

“是。”贾赦弱弱的回了老太太一个字,他是真的觉得自己做错了。好在圣上没有生气,不然,他估计连家都回不了不说!或许还害了他们一家子,那他就成了家里的罪人了!

老太太见贾赦耷拉着脑袋的样子,很是无语。安慰的说道:

“有钱难买早知道,记住这一次教训就好。别想太多了!”

作者有话要说:

困啊。。。。俺睡觉去了。。。。

妹子们也早点睡。。。。

第57章 回忆

(有了母亲的安慰,贾赦虽然心里还是有罪恶感,也已经不那么难过了。然后想到圣上给了自己不少的奖赏,有些奖赏还是专门给母亲的。

现在,那些东西还堆在桌上呢!因为回来的时候,就给母亲说了在宫里发生的事情。哪里还记得什么奖赏啊!

对于奖赏,他们一家人,其他人估计会觉得兴奋,或者还有荣耀感。毕竟,圣上不是什么人都给奖赏的。特别是他们家的人还不是那种很得圣宠的人家。如今突然就拿到了圣上的奖赏。还不是一两件,那些可是圣物呢!

给母亲的金簪一对,估计母亲也用不着。

家里不是没有这些东西,自从父亲去世后。母亲的头上用的不是银簪就玉簪。其他宝石、金饰的饰品就没在她的头上出现过。

开始自己也以为母亲是不舍得戴,自己也不是没送过给她。结果依然没有看到她戴!自己不好直接问母亲,就问了给母亲梳头的珍珠。结果珍珠说:

“老太太闲那些过于耀眼,她老人家戴着不合适。还说戴多了头重,不方便。”

现在,就他和母亲知道他为什么能拿到奖赏,其他人还不明原因呢!他也不打算跟其他人说。这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所以,他是打算把这些东西都给母亲收着。其他的人,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母亲能拿到奖赏!

把金簪拿起来,对着老太太说:

“母亲,你看,这些都是圣上给儿子的奖赏!这个、还有这个,是圣上给母亲的。”

“给我?为什么会给我?”老太太疑惑的问道。

“嘿嘿……那个,我就跟圣上说我有一个很好的母亲,然后……”贾赦含含糊糊的说着。就怕自己又无意把在圣上那说的话给说出来惹母亲生气就不好了。

“哦。”老太太不甚在意的回了贾赦一个单音。

老太太活了那么大年纪,金银财宝什么的,目前对她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就是没有这些圣物,她也能好好的过好自己的日子!

当然,那些东西在某些人的面前,作用还是蛮大的。在平时,那就没有太多的作用了!戴在头上、头皮都给拉痛、所以,就没有必要戴了。最终,这些东西也还是给装到库房里。

上辈子,老太太年轻的时候为了儿女努力赚钱。花在她自己身上的还真没多少。儿子结婚,她差不多连棺材本都给儿子买房了。等到女儿结婚,给的钱跟给儿子也差不多。

可以说她当时身上的钱还不够一千块,好在那个时候也没病没痛的。不然,她连医院都不敢上。要是病了,最多就自己去药店买药回来自己吃就好。

老太太对于生老病死,都看得很淡。钱财都是赚来花的,至于是自己花还是给自己的孩子花,区别都不是那么大的。

儿女都成家后,她还在和土地相伴。

儿子有了孩子后,她去带了几年,不过农忙的时候还是回去种地。她是个农民,离不开土地。一年不种地,心里就空落落的,难受。

那时候,儿媳妇虽然不说什么,可眼里的那些意思,她又怎么看不懂呢?想她平时没少看新闻,即便她年年在种地,依然不会忘记看书看报。

别看老太太读书不是很多,所以为了不忘记那些字,她一直都有坚持看书、看报的习惯。有不懂的字,就查字典。

那些书慢慢的积少成多。到老年后,她的阅读的书,已经比儿子书柜里边的书还要多了!而且她还不挑书,逮着什么就看什么。什么种植、养殖、小说、养生、历史、法律什么的都看。

儿子的书、老伴的书,老太太几乎都拿来看了!当然,有时候看是看了,并不了解其中的意思。就比如她老人家看那些律法之类的书,她就想不通,为什么要跟那些罪犯讲人性?

那些个罪犯有人性的话,为什么要去做犯罪的事?而且还是罪大恶极的事情。因为他一个人犯罪,又有多少的家庭被他的一念之间破碎了?那么,谁又能为那些破碎的家庭讲人性呢?

老太太不理解,也、没有人给她答案。

老太太看书的初始是为了多识字;后来看书是为了多了解这个世界;要不然、要不然她也不会在知道什么是大棚、大棚又有什么作用的时候,就回家请人来帮忙做。沼气池什么的,村里她也是第一个响应号召的。

儿媳妇看不起她就算了,反正她又不需要儿媳妇看得起。她,只要自己看得起自己这个农村的老太太,就可以了!

说真的,老太太也并不喜欢这个儿媳妇,可那是儿子自己选的。

又想着,她又不会跟自己住、也不会跟她过一辈子,自然也不会去反对什么的。让儿子不高兴,人老了就讨人嫌了。她不想看到那种场面。

对于这个儿媳妇,老太太觉得那儿媳妇的脑子不大好使。

想想儿媳妇去考公务员,考了五六次都没有一次是考过了的!

给她当个会计,写个发票什么的都搞不定,还拿回来让她女儿帮忙。连那证书什么的,好像也是儿子给买回来的。

就那么个女人,也不知道她得瑟什么?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的。

那儿媳妇没考上公务员,家里倒是堆了不少的资料书籍。

老太太没事的时候就翻看了一些,觉得那些题目里边并没有太多的深度,而且,看了两三遍后,她老人家都能记住了。为什么那女人就考不上呢?老太太有时候是真的很想不通。

在孙子出世后,除了吃奶,孩子几乎都跟在老太太身边。当然,也是因为儿媳妇不想带孩子。

孩子出生后,儿媳妇就开始减肥,这减肥了,吃的东西就少,本来奶水就少。到五个多月后,就没有奶给孩子吃了!

没母丨乳丨吃,孩子就开始喝牛奶。

而带孩子的老太太,每天都在琢磨着有什么有营养的食物给小小的孙子吃。

等孩子上了幼儿园,还是跟老太太睡。老太太爱看书,孩子也爱看书。每天一老一小都有半个小时是在一起看书的。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