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们对横加在它们头上的罪名进行辩驳是不合理的。

检察官听了冷笑几声,庭长要求朱丽对此作出进一步的解释。

朱丽对大家讲了“罗塞塔之石”,并且解释了其使用方法。

警察局长也证实在金字塔内搜到过一部和朱丽所说完全相同的机器。

庭长命令将“罗塞塔之石”呈上法庭。

趁暂时休庭的时候,阿尔蒂尔在法庭中央把电脑、管线、装有香精的小瓶子以及质谱仪和色谱仪装配起来。记者的镁光灯在他周围闪烁个不停。

朱丽帮助阿尔蒂尔对机器进行了最后的调试。凭惜着占领学校期间独自摸索出来的经验,她成了操纵“罗塞塔之石”最得力的助手。

所有的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法官们、陪审员、记者甚至警察都好奇地等待着,看看这部机器是否真的能起作用,人和蚂蚁是否真的可以进行对话。

庭长命令开始对蚂蚁进行第一次审讯。阿尔蒂尔让人把法庭中的光线调暗,并且把光都集中到他的机器上。

一名庭丁在玻璃缸内随便抓出一只蚂蚁,阿尔带尔接过来放进一支试管,然后把叉状探测头伸了进去。接着他转动了一些操纵杆,示意一切都准备就绪。

立刻,在一阵劈啪作响的杂音中,从扬声器里传出了综合人声。是那只蚂蚁在说话。

“救命”

阿尔蒂尔又做了一些微调。

“救命让我从这出去我喘不过气来了”蚂蚁不停地叫着。

朱丽把一块面包屑放在蚂蚁身边。蚂蚁贪婪地啃食起来、恐惧让它胃口大开。阿尔蒂尔等它吃完之后问它是否作好了回答问题的准备。

“这是怎么一回事”蚂蚁通过机器问道。

“有人要起诉你。”阿尔蒂尔告诉它。

“起诉是什么”

“起诉就是法律。”

“法律是什么”

“法律就是判定人们的行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什么是正确还是错误”

“正确就是说做得对,错误就是相反的意思。”

“做得对是什么”

阿尔蒂尔叹了口气。在金字塔时,他就知道要是不去无休止地对词语重新定义就很难与蚂蚁进行对话。

朱丽说:“问题就在于蚂蚁没有道德意识,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也不知道法律是什么概念,正因为蚂蚁不具备道德意识,所以我们无法认定它们对自己的行为负有责任,所以就应该把它们放回大自然。”

庭长和两位陪审官低声商量了一会。显然他们是在争论动物的法律责任问题。他们很想把小东西放回森林,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生活里有趣的事实在太少,而且记者们也极少对枫丹白露法院的案件审理以及各当事人如此重视。这一次他们的名字很可能会出现在报纸上

检察官站了起来:“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像你所说的那样是不道德的。譬如,在狮子中有一条规定:不许吃猴子。吃猴子的狮子会被赶出蛳群。如果我们不称之为狮子的道德观,那又如何解释这种行为呢”

马克西米里安想起在他的鱼缸里,母鱼产下小鱼后又立刻把它们吃掉。同样他也看到过小狗企图与它们的母亲交配。同类相食、乱lun、杀害自己的亲骨肉“这次朱丽总算说对了,而检察官却错了,”他暗想,“动物是没有道德可言的。它们既不是有道德的,也不是不道德的,它们只是非道德的。它们不会意识到它们在做坏事,但也正是因为这才应该消灭它们。”

“罗塞塔之石”又发出了劈啪声。

“救命”

检察官走到离试管很近的地方,。那只蚂蚁定是看到了他的身影,因为它立刻叫起来:

“救救我,不管你是谁,把我们从这救出去。这儿到处都是手指”

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马克西米里安勉强压住心头的怒火。审讯都快变成马戏团里糟糕的驯跳蚤表演了。人们并没有想到要去揭露蚂蚁社会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反而拿一台机器让蚂蚁说话来寻开心。

朱丽趁热打铁地说:“请给予它们自由吧。要么放了它们,要么杀了它们,但不能听任它们在这玻璃缸内受害。”

庭长十分讨厌他的被告对他指手划脚,既便被告被指定为辨护律师也不行。但检察官却认为这是一次抬高自己身价的好机会。被马克西米里安里纳尔抢去风头让他不禁妒火中烧,完全忘了自己的首要任务是控告那些蚂蚁。

“归根到底这些蚂蚁只不过是些替罪羊而已,”他站在“罗塞塔之石”边上大声说道,“如果我们想要惩治真正的罪犯,那就应该审判它们的首脑蚁后103号。”

检察官竟然知道103号的存在,并且了解它在保卫金字塔中所起的重大作用,这让被告们惊讶不已。

庭长说如果那只是为了和蚂蚁说上几小时话而彼此都无法理解,还不如现在就打消这个念头。

“我相信这只103号蚁后完全会讲我们的语言”检察官于是晃着一本厚厚的书反驳道

那是相对且绝对知识百科全书第2卷。

“百科全书”阿尔蒂尔急得几乎喘不过气来。

“是的法官大人,在这本百科全书最后几页空白的纸上写着被告阿尔蒂尔拉米尔的日记。这是在预审法官要求的第二次搜查中被发现的。通过日记我们了解到被告们过去的所作所为,以及这只极具天赋的蚂蚁。103号对我们的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习惯都了如指掌。我相信我们可以和它们进行正常的对话,而用不着反复对每一个词进行解释。”

马克西米里安听到这席话不禁懊恼不已。在他第一次搜查时,那么多宝藏唾手可得,但他却忽略了抽屉里的那些书。他原以为书里只有一些数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在警校他教导学员们要谨记这么一条重要原则:以同样的客观性去观察周围的一切,但他自己却给忘了。

现在与他相比,检察官掌握了更多的信息。

法官接过书,翻到了折角的那一页,高声念道:

“今天,103号带着一支庞大的部队来救我们了。为了延长它的生命,并且把它对于人类世界的经验遗传给后代,它长出了生殖器官,从而变成了蚁后。尽管长途跋涉而来,它看上去还是很精神。在它额头上那黄色的标记依然存在。我们通过罗塞塔之石进行了交谈,103号的确是蚂蚁中最有天赋的一个,它成功地说服了百万只昆虫跟着它来找我们。”

法庭里又是一阵窃窃私浯。

庭长兴奋地搓着手。有了这些会说话的蚂蚁,他将能创造一条新的裁判惯例,甚至因为进行了现代第一次对动物的审判,他的名字会被写进法律学年鉴。他在一张纸上草草写了几个字,然后宣布道:“现签发传票,传这个”

“103号。”检察官提醒他道。

“啊,是的现签发传票,传103号蚂蚁到庭。”

“但您想如何传唤它呢”第一陪审官问道,“一只在森林里的蚂蚁这就好像是在干草堆里找一根绣花针一样。”

马克西米里安站了起来:“我倒有个主意,请让我来负责此事吧。”

庭长叹了口气:“我想陪审官还是有道理的。在干草堆里找一根绣花针”

“这只是个方法问题,”警察局长避实就虚地说,“您想知道怎样在干草堆里找到一根绣花针吗只要在干草堆上点把火,然后在灰烬里找那根针就行了。”

218、百科全书:操纵别人

阿施教授的实验:1961年,美国教授阿施把7位试验者召集到一间房间里,告诉他们要对他们进行一次有关感觉的实验。实际上在7名试验者中只有一个是真的。另外6个是受雇让真正的试验者出错的助手。

在墙上画着两根平行线,一根长25厘米,另一根长30厘米,显然长30厘米的那根线应该更长些。阿施教授轮流询问他们每个人哪一根线更长,6名助手一致回答是那根25厘米的线更长。当最后问到真正的试验者时,60的情况下,他会认同是那根25厘米的线更长。

如果他选择30厘米长的线,那6位助手就会嘲笑他。在此种压力之下,30的人最后承认是自己搞错了。

有100多位大学学生和教师接受了试验这些人不会轻易相信别人,试验者中10个有9个最后认定25厘米的线比30厘米的线更长。

有时阿施教授对他们反复提出这一问题,许多人会固执地坚持他们的观点,并且奇怪教授为什么问个没完。

最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当他们被告知实验的目的以及另外6位参加实验的人是在演戏的时候,还会有10的人坚持认为是25厘米的线更长。

至于那些不得不承认他们错误的人,他们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视力问题,或者观察角度的问题

埃德蒙威尔斯

相对且绝对知识百科全书第3卷

219、粘稠

马克西米里安的全部感觉官能都处在高对紧张的状态。他又回到了埋在地下的金字塔边。他走下了布满荆棘的盆地,找到了那条开有隧道的沟谷,他用牙叼着一只手电筒,爬进隧道,来到金属门边。

在金属板上密码锁和那道谜题还在。但现在这些都已经没用了,在革命者投降之后,他的部下用焊枪打开了这道门。

在第一次搜查中,警察们把所有的机器都搜走了。那些笨重的机器让他们花尽了力气,所以搜查也就到此为止了。预审法官下令进行的第二次搜查让检察官获得了大丰收。但马克西米里安认为在金字塔里还留有许多东西。

金字塔的秘密肯定还没有被完全发现。必要时。他会动用推土机和爆破组把这夷为平地。他走进金字塔,用手电筒照亮四周。

看。观察。听。感觉。思考。

突然,他的眼睛,他最灵敏的官能被一只蚂蚁所吸引。它正在一只玻璃缸中爬行。玻璃缸原本是“罗塞塔之石”的一部分。那只蚂蚁钻进了一条通入地下的透明塑料管道。

马克西米里安悄悄地跟着它。蚂蚁仍在往下爬,浑然不知自己正在引狼入室。由于近视,蚂蚁无法看到无穷大的东西。它的敌人是如此巨大,离它又是这么近,所以它根本察觉不到敌人的存在。况且,管道也妨碍了它闻到危险的“手指”气味。

马克西米里安用小刀沿着地面割掉了塑料管道,然后先把眼睛凑到洞口,再是他的耳朵。他看到远处有亮光,还听到了一些声音。怎样才能下去呢也许得用炸药把石质地板炸开。

他烦躁地在屋子里转来转去。他感觉到将会有新的发现,但他还缺少揭示秘密的关键要素。有谜题就应该有答案。

他走上楼,检查了所有的东西。他走过一间浴室,用冷水淋了淋头,让自己冷静下来。他在镜子里看着自己,然后目光落在了一块三角形的肥皂上。

镜子

荷观察,听感世思考

思考。

马克西米里安在被遗弃了的金字塔中放声大笑起来。

答案竞是如此简单

怎样只用6根火柴拼出8个全等边三角形很简单,只要把金字塔,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正四面体放在一面镜子上就行了。他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火柴,搭了一个金字塔放在镜子上。

金字塔连同它在镜子里的影像构成了一个立体的菱形。

他回想起“思考陷阱”的提问过程:第一个谜题是“用6根火柴拼出4个三角形。”答案是一个金字塔。这是第一步:发现立体概念。

第二道谜题是“用6根火柴拼出6个三角形”。这是互补性的融合,下面一个三角形加上上面一个三角形。

第三道谜题是“用6根火柴拼出8个三角形。”只需将下面一个三角形融入上面一个三角形,就得到了第三步。一座放在镜面上的金字塔,也即两座金字塔,正面一个,反面一个,形成一个立体的菱形。

三角形的演变知识的演变,所以在正面这个金字塔下面还有一个反面的金字塔,拼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巨大的6面骰子。

他急忙把所有的地毯都掀开,终于找到一扇钢质暗门,门后面有一暗楼梯。

他熄掉了手电,因为下面灯火通明。

220、百科全书:镜子阶段

婴儿长到12个月以后,会经历一段奇怪的时期镜子阶段。

在这之前,婴儿认为他的母亲、他自己、ru房、奶瓶、光线、他的父亲、他的手、玩具和宇宙都是一个整体。这一切都是他自己。在婴儿眼中没有大小之分,也没有前后之分。所有的东西都是一个整体,也就是他自己。

然后镜子阶段来临了。他手的运动机能变得更为灵活,他也可以控制以前随时都会发生的排泄了。此时镜子会向他揭示他的存在以及在他周围还有其他人和一个世界。于是这将导致社会化或自我封闭。孩子认出了自己,并且会去欣赏或者不欣赏镜子中自己的形象。其效果立竿见影。他要么抚摸、亲吻镜中的自己并放声大笑,要么对着自己的影像做鬼脸。

通常情况下,他会把镜中的自己看作一个完美的形像,他会爱上自己。醉心于其影像的他会沉浸在幻想中,把自己看作一位英雄。通过镜子给予他的幻想,他开始能够忍受生活这个失望与挫折的永久源泉。他甚至可以忍受自己不是这世界的主人这一事实。

即使婴儿看不到镜子或者水中的倒影,他会经历这么一个阶段。他会找到一个方法去认识自己,把自己与宇宙分离开,同时认识到他应该去征服这个宇宙。

在猫的一生中从来也不会有镜子阶段。当它们在镜子中看到自己时,会转到镜子后面击追寻“另一只猫”,即使随着年龄的增长,猫的这种行为也不会改变。

埃德蒙威尔斯

相对且绝对知识百科全书第3卷

221、地穴中的悲剧

真让人难以置信。

起初警察局长还以为回到了童年电动火车的旧梦中。在他面前的是一座绝妙的微观城市模型。

地下宫殿的上半部是阿尔蒂尔和其他人的“巢穴”,而下半部分却是蚂蚁的城市。

一半给了像蚂蚁那样生活的人,另一半给了像人那样生活的蚂蚁。而这两方通过管道和传递信息的电线进行交流。

就像格列佛那样,马克西米里安朝那座小人国的城市弯下腰。他的手指在街道上逡巡者,停在了花园里,蚂蚁们好像并没有感到不安,也许它们对阿尔蒂尔和其他人的造访已经习惯了。

无穷小的杰作城市中有没有路灯的街道,高速公路房屋。在左面,有放牧着成群蚜虫的蔷薇园。在后面是工业区,工厂上升起袅袅青烟。在市中心外观漂亮的建筑物前是许多多步行街。

在这座蚂蚁城市主要街道的入口处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蚁都”。

由蚂蚁驾驶的汽车在各条高速公路和街道上川流不息。汽车里没有方向盘,取而代之的是柄方向舵,这样更便于用爪子来控制。

在城市的工地上,一些蚂蚁正驾驶着迷你蒸汽推土机大兴土木。蚂蚁出于本能选择了圆形的屋顶。

城里还有架空铁道和车站,马克西米里安眯缝起眼睛,看到有两队蚂蚁好像正在进行一场美式橄榄球比赛,只是没有看到球。实际上这更像是一场群殴。

蚁都

这就是隐藏往金字塔中的最大秘密在阿尔蒂尔和其他同谋者的帮助下,蚂蚁文明在这里得到最为迅速的发展。短短几星期之内,它们便从史前时朗进入了现代。

马克西米里安在地上找到一个放大镜,拿了起来以便更加清楚地观察这座蚁城。在一条大运河上有一些轮船在破浪前进,就像是在密西西比河上航行的那种一样。坐满了蚂蚁的飞艇在轮船上空飞过。

这真有如仙境一股,却也令人毛骨悚然。

警察局长确信103号就在这,和这座科幻蚁城的居民们在一起。怎样才能找到这只蚁后并把它带到法庭上呢绣花针和干草垛、火柴和磁铁。得想个办法。

马克西米里安从上装口袋里掏出一把咖啡勺和一只小瓶子。

要找到一只蚁后只需跟着幼蚁顺藤摸瓜就行了。但是这里并没有蚂蚁幼虫。难道103号蚁后不会生育

他想起检察官曾绎提到过在103号的额头上有一块黄色的标记。太好了。但这里每一幢房屋都能藏下几百只额头有黄色标记的蚂蚁。得把它们赶出来集中到一片开阔地上。到时候就没有屋顶可以掩饰它们的行踪了。

他又回到上半部,四处张望,找到了一罐石油。然后他回到蚁城边倒下了这种毒液。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