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种情况下,让他怎么继续不问世事?

哎哎哎,难不成让他年纪一大把了,现在又要为前程奋起不成?

对张守礼来讲,他此番回到京城,为的就是贾赦一家子的平安,蠢人拥有特殊本领实在是太让人担心了,张家那是生怕他什么时候露了痕迹然后被人祸害了!原本张守礼只想着守在贾赦身边,看好他别乱来,现在这情况,他有了新的想法——贾家如今的根基比张守礼想的还要薄,加上司徒曦看起来并不在乎曾经跟贾赦的旧交情,甚至可以说不喜贾赦,这要是哪天出了事,没一定能量还真捞不回那蠢货!张守礼认识的人很多,会拉把手的也不少,但别人有哪有自己有好?别人哪有自己尽心尽力?所以,张守礼打算重新入朝堂,去掌握权力,以便更好的保护想保护的。

更何况,他毕竟是不甘心的,他的血还没完全冷,那些年少时的梦想,他还没有完全忘记啊!身体破败只能等死的十多年来,他就是靠着不断回忆不断演绎自己曾经想做的来坚持下去,如今身体好了,让他将一切遗忘,他做不到啊!深受儒家文化熏陶,若不能安邦定国,若不能济世安民,若不能青史留名,他不甘心啊!

当故人死的死,封闭自我的封闭自我,逃避的逃避,蠢的继续蠢,他若什么都不做,那些梦,就真的只是梦了,梦尽了,什么痕迹都不会留下。

恩,顺便还能膈应膈应上皇,叫他当年脑抽害得张家七零八落!

贾赦和贾珍的眼睛都要凸出来了!

贾赦是没想到呀,当今脑子抽了吗?怎么会选他家三哥入朝为官?还是入了都察院,官拜正三品的左都副御史?正三品啊!尼玛这可是大官了啊!一步登天啦我的哥!

不是说他三哥没本事,而是,别忘了当年张家集体挂印行为,可以说是将整个朝堂的脸都打肿了——尤其是上皇那张老脸——虽然上皇跟当今有些小矛盾,但这可攸关上皇的颜面啊!哪怕当今真想将张家重新划拉回朝,起码也得等上皇驾崩之后啊!这可是孝道问题!且如今上皇权势大过刚登基不久的当今,真要是惹了他,当今底下那些一波波长成的兄弟、当今两个皇子,哪个不能扶植上位?踢司徒曦下台跟踢皮球似的!

当今是怎么想的,怎么来了这一出?

瞧瞧人家那话是怎么讲的?当年张家不是气急全家挂印,人家是很有孝心的丁忧去了——这么说也有道理,当年张老夫人去了,她的孝子贤孙的确该丁忧,至于张老太爷,人家那时都病重了,总不能还留着人不放吧——张家人有孝心啊,丁忧三年还不够,人家还无限哀思了十多年,如今国家正值用人之际,张家老三收拾收拾心情,这不回来继续为国效力了吗?忠心之人啊!

……这话说得,大老爷发现自己的脸皮其实还没那么厚,对比一下,咱其实是个很内敛很羞涩的人,真的!但是他真的不能明白呀,上辈子窝蜀地一辈子没走出来、他活着时从来没听过哪个张家子出山入仕,这辈子怎么就突然变了?难不成他上辈子真老糊涂了?

大老爷表示他还是个记忆力可以的大宝宝啊!

不说大老爷,他隔壁侄儿贾珍也是红红火火恍恍惚惚的。

他爹!没错!就是他那个壮年时不顾一切任性的辞官让爵跑去炼丹十几年都没几个人提及的爹,居然被皇帝下旨点为官了?!!

不是国师(……),也不是看在前人面子上赏的虚职,而是实实在在的正五品翰林院侍讲学士啊——嘿嘿嘿,他的三品威烈将军爵位可是从四品哦~比他爹还高——虽然官职跟爵位其实是不好对比的……好吧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让他爹去当啥子翰林院的侍讲学士合适吗?难不成让他爹给翰林院那群书呆子讲讲如何成仙得道???

皇帝是什么仇什么怨啊?这不让他那不爱当官的爹和那群可怜的翰林院书呆子们都痛苦吗?唉呀妈呀,要是他爹不高兴了当场来个拒绝接旨,他们全家会不会以抗旨不尊的罪名被集体下狱?不要跟他说他爹有大局观有家族使命感,他那群狐朋狗友……呸呸呸,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可是说了,他爹若是以上说的那种人,当初怎么会把宁国府交给他还不加约束?这不是明摆着让宁国府走向末路嘛~等等,这些不是啥夸奖他的好话吧?好像是那些自诩正义的穷酸文人们说的,不是他朋友说的……

贾珍已经混乱了,然后他以无限惨痛的眼神看着他爹,不知道他爹是当场发飙,还是事后撕圣旨之类的?或者直接扭头回道观?

看吧看吧,我就说……卧槽,我爹他非常严肃认真的跪下把圣旨接了啊!还说了好几句感谢皇帝的话!还一点也不清高不仙风道骨的示意给那内监塞荷包啊!!!

窝是谁?窝在哪里?窝到底经历了省嘛?贾珍已经凌乱了。

他哥|他爹这是准备开始上天了吗?赦|珍叔侄俩相顾茫然。

第39章 第三十九章:大老爷的三哥是斗战胜佛啊

张守礼的空降朝堂,让新老官员们集体炸了锅。

老一辈知道张家事的,差一点就忍不住拐到大明宫欣赏上皇他老人家脸色去了啊!当然更多的人是心里戚戚然惶惶不可终日,重重打了上皇脸的张家人被当今重新弄回了朝堂,还封了大官,难不成当今已经不准备继续当个儿皇帝了?这是他想对上皇出手的暗示吗?两皇之争要白热化了吗?他们跟谁好?当今才登基几年啊,根基稳吗?斗得过上皇吗?而上皇的战斗力他们以前毫不怀疑,但人如今可都七十多了啊!人生七十古来稀啊!万一还没斗倒当今他就死了怎么办?当年夺嫡死了多少人毁了多少家族啊——大概太.祖太宗两朝传位都太平静了,所以到了上皇时期就特波澜起伏,刚登基那会儿就因为作死到处浪,把兄弟的心浪野了,还搭进去一个大老婆,晚年更是风云起伏,将神京豪门换了七成——啊啊啊啊啊,前车之鉴啊!他们一点都不想站队啊!会不会到时被当成墙头草两边揍啊?想安安静静的混完职业生涯怎么这么难!

当然,也有其他中老年官员志气比较大,觉得富贵险中求,斗起来才好呢,他们好浑水摸鱼,一时间那叫上串下跳。

而年轻一辈没怎么听说过张家的事,对张守礼这么个空降人员那叫羡慕嫉妒恨与不能理解,哪里就冒出个这家伙,皇帝亲戚么?就算是皇亲国戚也不能这样子不守规矩空降成高官吧?这让事业刚起步努力往上爬的他们情何以堪?

张守礼全不顾大家的想法,人生苦短,既然决定重新进入朝堂,不怼他个人仰马翻也太丢当年“拼命三郎”的脸了!昔年张三郞如今的张三爷眼睛一转,大招及到——重提恢复神机营,继续火器研发之事!

前明时期,倭国的火器可以说很先进,明时好几位皇帝都对火药武器研发热情高涨,冷兵器继续研发不说,火器更是被大力发展,火铳鸟铳大炮无一不是世界首屈一指,虽然明朝最终被一群农民工给灭了,但真不是武器的锅。本朝建立之后,就吸收了前明留下的遗产,为了国家安宁特别是为了赶走清兵和蒙古兵的联合入侵,又实在舍不得战后人口继续死于刀兵,太.祖下令加大对火器的研发,力求直接碾压对手,省得肉搏死人多;之后太宗这个战斗狂不满足于仅仅将外族赶出中原的战果,决定出关将人变成自己的或者远远赶走,有战争需求,自然又加大对武器的研发;上皇前期,远远被赶走的清兵们做最后一丝努力,在外邦哦啰斯(俄罗斯)的支持下负隅顽抗,气得上皇直接下令打打打,狠狠扒拉下俄罗斯一片土地后,北疆彻底消停。北疆大患消停了,暗戳戳搞事的藏地教派被一通削后也被上皇纳入怀中,南边前朝留下的小问题们本以为田朝兵力都去了北边,想弄点大事,然后也被平定了,至此四海才是真正的升平,其他地方的战斗都只能说是零星战斗,没了足够牵制自己的敌人,上皇的智商在某些方面终于不可抗拒的下降了些,或者说,没了敌人,国家太过安宁后,上皇越发重视起名声来,决定一改司徒家被暗诽武夫杀性太大的坏名声,做个仁慈的君主——于是,上皇以火器伤害太大、有伤天和的名义,下令取消神机营,火器归入国库,提倡弓马骑射的男儿本色。

张守礼这一发言,明晃晃在打上皇脸啊!老臣们面面相觑,真是太佩服他的勇气了!这是嫌当年张家不够惨烈吗?还是想打脸报复上皇呢?信不信上皇使人弄死你啊!就是当今也不会同意的啊!孝字还要不要了!

然而——当今他准了张守礼的上奏啊!命令工部、兵部配合重新开张的神机营恢复对火器的研究、对使用火器官兵的训练等,就是上皇也暗示大家照做就好,别在这些事上拖后腿——火器的威力不容小觑,在见识过张守礼展示的世界地图,对比发现他们以为地大物博的田朝在世界地图上的大小后,两皇哪里还顾得上对怼?前明时那佛郎机的火器技术就很好,还反传到□□来,谁知道如今他们发展成什么样了?他们对田朝可会眼红?哪天他们起了坏心,早已荒废火器研究的田朝可有办法对付?不要找路途遥远的借口!三宝太监当年能带着一大票人下西洋,谁知道哪一天外夷会不会带兵打进来!发展!必须发展!!

火器的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两皇都强调了要注意安全,千万不可操之过急。除了研发武器,张守礼又将矛头指向如今的军队。

田朝如今的军队战斗力堪忧啊,大面上常年不起战事,大家都过于懈怠了,兵士疏于操练,士兵数量被削减,户部都觉得兵饷是在浪费钱,将领更是断代了——老一批将领死的死,没死的也老得差不多了,本来可以作为世袭武将的勋贵后代们不是像贾赦他们那样纨绔无才武艺稀疏不事生产作风奢靡干脆只享受爵位不为武官,就是占着世袭官职偏偏没本事问题更严重,开国武将们的子孙后代满打满算也就王子腾一个能看,加上半个史鼎,其他不是干脆没本事,就是转了文——也不怪大家,自古以来武将难为,老子英雄儿狗熊是种悲哀,一门英杰也没好到哪里去!都没什么战事了,若儿孙们还在武路上闪闪发光,万一皇家一个不顺眼一顶拥兵自重的帽子下来,全家都玩完!就算没事吧,没战事武将靠啥升官发财啊?没前途啊,当然要想办法转文了!这么看来,南安郡王家真猛士啊,百年来坚持一家走武,在沿海地区刷成就。

不处理好军队问题,纵然武器这些硬条件上去了,也难以发挥多大作用。

军事上的事张守礼不太懂,但他提出了将士培养的新方式——既然文化人可以通过学堂培养,将士为什么不可以也通过这种方式?往常武将培养多是通过自家长辈教导、上官看中调.教、聘请师父教导或者干脆通过实战一次次拼杀自己成才——这样培养出的人数自然比不过学堂一批能教出十几几十甚至上百人,还得考虑万一儿孙像贾赦那般完全扶不起教到累死也成不了才,或者倒霉的培养个英杰还没发威就英年早逝再培养就迟了或者没精力再培养啥的。司徒曦觉得这方式不错,可以尝试!

张守礼连上两本,让整个朝堂都震动起来,虽然大家不能理解他一个都察院的不干“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这些本职工作却跑去玩儿改.革,好好一个文臣世家出来的跑去提武备军队的问题做啥,但不可否认他两个大雷放下来,大家该震惊的还是要震惊,而且这两件事都不是小事,里面包含的东西可多了,未来几年大家是绝对不会太清闲的,更别说之后牵扯出来的吏治上的革新。

不说贪官污吏等着大家解决,户部欠款大部分仍然等着收回,就是本朝的官制也到了该改的时候。本朝官制复杂,实职一套,虚职一套,有些实职虚职的职称还雷同了,吏部记录甚至得在后头标注个虚实;做官手段也是多种多样,有通过科举、武功为官的,也有跟前明一样武官世袭的,还有花钱买的——花钱买官跟花钱活动着选官不同,前者本没有做官资格,买来的是虚职,后者有做官资格不过通过各种方式想弄个好官职或者好任事地点,做的多是实职官——加上太.祖定官名时任性了些,有从前代各朝借鉴的,有数个官名合.体的,有自己想的,有多代常用的,不少官名都古里古怪,让人弄不懂到底管啥事的官,以往官吏不多还好,如今各种官多了,连吏部自己都乱了,不改真不行!

而方方面面的革新都是要钱的,国库实在没那么多钱,怎么办?而且大家眼睛都盯着朝里的事,自然反对声一片片,要是能转移大家视线……张守礼看着从贾赦那里弄来的宝船模型,有了主意——然后司徒曦暗中培养的人带着茶叶绸缎瓷器等出海了,换回一船船金银珠宝西洋新奇物件,后者卖出去又是一大笔收入,也给司徒曦打开了新世界大门,至于那些拿着祖宗家法与前朝旧例不断反对对外贸易并觉得大国出海应该给小国各种赏赐不该跑去做生意的大臣嘛——新的旧的大船装上一箱箱货物,配上工部新研制的火器,并额外拿出几条船给跟着他政策走的、户部没有欠银的朝臣家族好了~坚持祖宗家法的咱可不能逼着人废典忘祖不是?至于连国库的钱都钱了辣么多还不起的,哪里还有钱置办货物出海不是?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