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公元1069年的帷幕拉开,前途未卜,却鲜少光明。

二月赵顼果断地拜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而这相当于副相的职位显然并不能满足王安石,他仗着神宗倚重,常常越权,方便他进行变法行为,提拔了吕惠卿、蔡确、曾布、吕嘉问、沈括、薛向等一批新人,这些人中确实有有识之士,对王安石实施变法起了积极作用。但其中也不乏章敦这样的艰险小人,还有后来著名的权相,也是大奸臣的蔡京也都是经由王安石提拔上来的。

四月,王安石提出一些法案,被欧阳修和司马光联合批斗,当着赵顼的面吵了起来,结果是司马光吵架水平技高一筹吵赢了,又因着王安石出自欧阳修门下,多少给恩师留了点面子,所以新法推迟了一年,等王安石自觉毫无漏洞之后,才开始实施。

本来司马光和王安石关系及其要好,但经过此次,两人画地绝交。

这年,苏轼孝满回朝,带着宝贝弟弟回到京城,先拜见了欧阳修,在悬崖上祭奠了沈绛,最后进宫觐见了赵顼。

赵顼正在花园的鱼池旁纠结为什么黄庭坚总是写这些淫词滥调。

”歌舞阑珊退晚妆。主人情重更留汤。冠帽斜敧辞醉去,邀定,玉人纤手自磨香。

又得尊前聊笑语。如许。短歌宜舞小红裳。宝马促归朱户闭。人睡。夜来应恨月侵床。”这孩子难道是欲求不满?所以总是写这些风月场所之事?真是的。赵顼头抚着眉头,今天听说苏家那两个人要进宫,自家这孩子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估计是去找他那些陈年旧词去了,之前写完就乱扔,要不是自己吩咐了小冬梅给他收着,他这会上哪找去。

宫人来报,苏轼和苏辙已经在园子外面候着了。

”叫他们进来吧。”赵顼懒得动,走到亭子里靠在柱子上,突然觉得这个石台、这个扶手,或许……可以和小黄来个激战?现在他们两个的房事已渐入佳境,又因为黄庭坚职务的关系,几乎可以天天腻在一起,比当年沈绛和赵曙更甚。

苏轼带着苏辙进来,小苏辙脸上明显摆着不愿意。赵顼苦笑,这样也好。

苏轼恭恭敬敬地给赵顼行了个礼,苏辙僵僵地站在那里,仇视地看着赵顼,赵顼也不气,反而还胜利般地得意洋洋抬着下巴挑衅苏辙。

”辙儿!”苏轼怕这喜怒无常的赵顼降罪苏辙,拉着他跪下,苏辙十分不愿意。就在苏辙终于迫不住苏轼,膝盖弯曲的时候,赵顼冷哼了一声,”爱卿免礼吧。”苏辙似是受了冤屈,眼睛睁得大大的,瞪着赵顼。

这家伙,绝对是故意的!气死了。

苏轼在一旁看了好笑,这两个人,像没长大的孩子一样,斗气起来。

赵顼让他们在亭子里,坐在他身边,像小时候一样,赵顼和苏辙坐对面,为的是防止他们打起来,却阻止不了他们互相吹胡子瞪眼睛。

不过通常,都是四个人的,现在,赵顼的左边、苏辙的右边、苏轼的对面,少了那个人,怎么看都不和谐。苏辙突然没了和赵顼斗气的心情。早知道考取功名后会失去沈绛,他还不如只在眉山里当个无忧无虑的农夫。

看苏辙神情黯淡,赵顼一下子就知道了他在想什么。

”苏子由,继续做你的大名府推官罢。”赵顼这样冷淡地说,又激起了苏辙的恨意,那里,有太多对沈绛的回忆,叫他如何面对?

很好,这样有活力才是那一直和他不对盘的苏辙呀。

”不愿意?那在国子监里当教授吧。”

没等苏辙反对,赵顼继续对苏轼说,”家里还好么?”

”回皇上,”苏轼恭恭敬敬地回答赵顼的话,苏轼知道,这孩子,已经长大,足够翻云覆雨,也有能力足够担当一个国家。”回皇上,一切都好。都已经在汴梁安顿好了。”

”那就好,现在汴梁待几年吧。”等那任性的两人安顿好了,再外放你们好了,省的你们去捣乱。赵顼心里打着小算盘。

刚说完,赵顼就看见一个灰色的身影绕过架在水上的回廊直奔他们所在的亭子,结果因为走的急了,在上最后一级台阶的时候,还踩到衣服差点摔倒,被早就站在那里迎接他的赵顼抱个满怀。”笨死了,就知道你到这得摔。”小黄已经在这里摔过很多此了。”不是告诉过你这个台阶高,要把衣服拉起来么。”

”小黄?”苏家两个人这个时候都把嘴张得大大的,”你怎么在这?”

”他是我起居舍人,不在这里才奇怪。”赵顼把黄庭坚按到座位上,自己坐到他旁边,而黄庭坚的位置恰好填补了沈绛的那个空缺。这一小小的举动,却带动了一个新的时代,沈绛的世代,已经结束,下面,就是他们四个人的故事了。

”起居舍人?”苏辙不敢相信。

”太屈才了吧!”苏轼也在旁边帮腔,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刚才赵顼把小黄紧紧地搂在怀里,有多么的宝贝他,但是嘴又这样坏,肯定是因为得到的太轻易而不肯珍惜,一定要给他点挫折,让他知道,小黄可是和我们一起长大的,不能就这样便宜了你。

其实,子瞻啊,赵顼才是那个和你们一起长大的孩子吧。

这回可难为到了赵顼,因为只顾着亲热,而忽视了黄庭坚在文学和政治上的天赋,是不是小小的起居舍人真的太委屈他了?

而小黄则拉拉他的手,用眼神告诉他,他不介意。

不行,当年父亲那样爱沈绛,也还是给他自由,让他在他那小小的书院里大展拳脚,今次,自己对小黄的爱不比父亲对沈绛的少,当然不能束缚了他,于是,赵顼下定决心。冲小黄笑笑,然后胜利般地看着苏轼,哼,难为我,我也有办法。

第二日,吏部封苏轼任职史馆,苏辙任国子监教授,黄庭坚任翰林院校书郎兼著作佐郎。

公元1070年,神宗熙宁三年,赵顼力排众议,提升王安石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安石身居相位,有了更大的权力,于是,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先后颁行天下,变法进入了□。

而王安石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肃清御史台,大规模排布自己的人。这明显的结党之事,却在神宗的默许下达到□,王安石不仅要肃清反对新法的政敌,连曾经的朋友,文学上的知己,只要对他稍有异议王安石也不放过。吕公着,曾经王安石的知己,并帮助他位登权要,也被王安石一纸罢黜。程颢,沈绛的好朋友,周敦颐的学生,因为中书省的一个案子和王安石看法不同而被贬官,就算他是支持新法的,也未能幸免。不仅如此,御史台空缺出来的位置,王安石还安排了完全没有资格的人来填补,一个是曾经被司马光痛斥不孝的李定,他隐瞒母丧不奔,为人不齿;另一人则是王安石的亲戚。

仅仅一个月,御史台就被清理完毕,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让人望尘莫及。加上前两年陆续被王安石罢黜的御史,被牵连的御史已经达到14人,其中还有三人是宫中谏官。司马光曾经对神宗说,支持新法的只有王安石、曾布、吕惠卿,其他百官都反对,难道要仅仅让这三人管理朝廷么?

韩琦和张方平已经告老还乡,司马光也因为这话被贬降,范缜得知后也大怒而去,富弼早些时候也向朝廷辞职归隐,他在临去时说,在任何政治斗争中,正人君子必败,而小人必占上风,因为君子为道义而战,小人为权利而战,结果双方必各得其所,所以好人去位,小人得权。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