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那些将领也是有苦说不出啊,他们是经验丰富没错,他们是身经百战也没错,可是他们从未面对过这些造反的百姓啊。
那些造反的百姓人数本就不多,再加上他们原本就是流民,不动刀动枪的时候,他们的样子跟流民没有一点的不同,这让他们如何分辨啊。
再加上他们这些大部队的行动浩大,根本就隐藏不住行迹,而那些造反的百姓又都是本地人,熟悉地形,再加上一些流民的掩护。那真是把曾经某个人说过的十六字方针给发挥了个彻底。
说道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福建那边的地形了,崎岖难行,多是山区,根本就不适合大部队的排兵布阵。
这场农民被逼的造反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因为事件的严重性,已经引起了朝野上下的广泛关注。各方势力围绕着这件事情已经展开了相当激烈的讨论,但大多数的看法都是认为这场叛乱,必须要立刻快速的平息掉。
除了这些大臣们要快速平息战乱的想法外,自从四皇子倒台之后,就隐隐开始对峙的两位皇子对于此事的关注程度也是异常的高。这倒不是因为担心自家的江山,而是因为他们都很清楚的明白,虽然现在朝廷的军队还奈何不了这些地方的叛民。但只要时间一久,朝廷加大力度,那些叛民自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而且就算是朝廷不加派人手,只要时间一长,等到那些造反的人的粮食用尽,他们就不能在实行着现在的策略了。必须要出来寻找粮食,而福建因为大旱的缘故,颗粒无收,那些造反的人想要寻找到粮食就必须长期的在外面。
到了那个时候,就算那些领兵的将领在蠢,想要赢得胜利也是很轻松的一件事了。民间的百姓组成的队伍,想要长时间的对抗朝廷的精兵,那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大家都很清楚这个道理,但却不妨碍他们一起忽悠着皇上继续的往那里投入兵力。他们倒也不怕皇上会察觉到他们的心思,一则皇帝根本就不懂得军事,所以才会对这些时日的没有一点成效而着急上火。二来,便是皇上懂得这些,为了朝廷的颜面考虑,他也不可能再让那些造反之人继续悠闲。
有了三皇子和二皇子的推波助澜,皇上很快就有了决议,加派兵马前往福建平乱。而到了这个时候,三皇子和二皇子的竞争就开始激烈了起来。有一句话说的好,叫枪杆子里出政权,平日里这些皇子王爷的根本就没有一点可以接触到军权的机会,那些军队全都在皇帝一个人的手里握着。
此次可以算得上是三皇子和二皇子两人唯一能把手伸向部队里的机会了,这也是他们两人之前为什么那么卖力的推波助澜的原因。
对于这些,皇帝有可能知道,也有可能不知道,但是不管他知不知道,既然没有任何表现,那就可以说明皇帝这已经是在默许了。
默许什么,其实已经很清楚了,他是在鼓励着这两位皇子开始在军中安插一些人手。这在以前,那是不可想象的,当今的这位隆庆皇帝是极为重视自己手中的权利的,根本就不会主动的发散权利,更别说分散到那些个皇子的手上了。
可是现在的情况和以前已经不一样了,以前皇帝的身体一向很好,便是在做个十几年的皇位也是没有问题的,在那种情况下,他自然不肯分散自己手中的权利。但是现在,这位隆庆皇帝已经可以清晰的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不如从前了。
也许是感觉到自己的大限快要到了,隆庆皇帝对于诸位皇子已经不再像是以前那样苛刻了,以前若是有皇子敢把手伸到军队之中的话,那隆庆皇帝是绝对不会姑息的。可是现在隆庆皇帝不仅默认了,甚至一开始三皇子和二皇子有胆子这么做,也是因为皇帝的那一点点具有明显暗示意味的话语。
二皇子和三皇子在朝廷上的一番龙争虎斗,并没有盖过之前甄家倒台的事情,毕竟,甄家也是百年世家,甚至在这之前,很多朝廷里的要员做事情都不得不考虑到甄家的想法。
尤其是那些与甄家藕断丝连,关系紧密的家族,都连忙的与甄家划清了界限,生怕会被甄家的事情给连累到。
除了这些落井下石,忙着与甄家划清界限的人外,还有一部分人看上了这件事情里面隐藏着的利益。
那是什么呢,当然就是既可以丰收国库,又可以稍微的充实一下自家小金库的抄家了。
要说抄家这件事,只要不发生在自己家,那还真是一件好事,首先,国库被填满了,大臣就不用天天发愁朝中无钱,其次,这前去抄家的人按照惯例都是可以得到一些好处的。而其他的那些朝中要员,也会在前去抄家的队伍回来之时得到一份不菲的礼物。
这在大周朝已经是一种惯例了,就像每年地方官员回京述职,都会给朝廷里的官员送上冰敬和炭敬是一样的。其实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来,因为当今皇帝的纵容,朝廷上的风气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子。
总之,对于前去甄家抄家这件事情,很多一些品级不是很高的官员,都是非常喜欢的。要知道,这样做既可以短暂的避开二皇子和三皇子这场龙争虎斗,又可以免费的去公费旅游,还有外快可以捞,这谁会不喜欢呢。
可是还没等那些官员想办法争夺,皇上就已经下了圣旨,任命秦王世子李弘和新科探花林轩两人为钦差,前往甄家进行查抄等一系列的事宜。还没等众位大臣从这道圣旨中回过味来,皇上就又颁布了一道圣旨,其中命令三皇子的世子为监军,随军前去平叛。
这样的两道圣旨,又把所有的大臣都给砸蒙了。这算是个怎么回事呢,首先说这第一道圣旨,不就是抄个家而已吗,还用得着派两个人去吗。这又不是什么多大的事,更何况,这派去的两个人身份都还不低,一个是秦王的世子,一个是秦王的女婿,这到底是要闹那样啊。
再说这第二件事吧,虽说三皇子现在跟二皇子争得火热,为的就是想要在前去平叛的军中安插些自己的人手,想要自己再军队中可以有点影响力。可那并不代表着,为了这个目的,二皇子就想把自己的儿子派进去啊。
虽然二皇子不是只有这一个儿子,可想一想也就知道了,能被二皇子请命立为世子,那肯定不是他最出色的儿子,就是他最优秀的儿子了。这战场上刀剑又不长眼睛,虽然说对付的只是一群普通的百姓,没有什么战斗力,可是万一要出了点什么事,那对三皇子的打击就绝对是非常巨大的了。
要知道,早从大周朝的老祖宗开始,皇室考察子嗣能否继任皇位,那看得可就不只是儿子辈的了,孙子辈的也在那严格的考察范围之中。
这也是为什么二皇子其实不怎么喜欢李弘,还要立他为世子的原因,不只是因为李弘长得像当今圣上,很得皇上的宠爱,更重要的是他本身的能力和才华。
同理,作为有志于皇位的三皇子,他所立的世子自然不会是那种草包,也是有着真才实学的。
能够在军队中安插自己的人手固然是非常重要的,要不然,三皇子也不会和二皇子争得那么厉害,可要是相比起于自己的继承人,那其重要程度就要打好多个折扣了。
☆、第97章
对于皇上的这两道莫名其妙的旨意,朝中的大臣大都感到不可思议,但也有一些精明的人很快就发现了这其中隐藏着的用意。
其实能猜到这点,也要归功于老李家一直以来的传统。其他的朝代,选择继承人,大多数都是看自己的儿子是否出色,只有那些比较精明的皇帝,才会去考察自己的孙辈。可大周朝就不一样了,第一任皇帝当初就已经明文规定了,凡后世子孙,选定继任者,必须考察其子嗣,只有子嗣优秀者才有争夺皇位的资格,若是儿子是那种纨绔子弟,那时一律没有参与皇位争夺的资格的。
当初降下这道圣旨之时,那位爷是如何考虑的已经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认,这道圣旨在大周朝的历史上绝对起到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基本上,每代皇帝就算是不是那种天纵奇才的千古一帝,但每一个能继承皇位的人都很好的做到了自己的身为皇帝的本分,至少从来没有出现过像明朝皇帝那样,几十年连早朝的不上的情况。
大周朝从开国以来一直传承到现在,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太大的动荡,这不得不说是当年那位皇帝的英明决策了。当然,这其中也有后世子孙,一直都按照那道圣旨行事的原因。
老李家的规矩已经实行了这么多年,朝中的大臣基本上也都熟悉了。那些皇子更是清楚的很,所以对于自己儿子的培养,那是丝毫不敢疏忽的,其重视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
所以,对于现在圣上的这两道圣旨,便是一开始不明白的,回去想想之后应该也会明白了。隆庆皇帝在位这么多年,他底下的那些个皇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到底有多少能力,有谁能够继任大统,其实皇上已经早就看清楚,想明白了。
反而是那些皇孙,因为接触的太少,皇上对他们的了解不说几乎为零吧,其实也差不了多少了。再加上二皇子和三皇子在朝中的势力基本上就算得上是势均力敌了,毕竟谁都奈何不了谁,那些小打小闹的,都动不了对方的筋骨。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