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褚遂良被贬为潭州都督,都过去不少年了,现如今韩瑗上这份奏章,究竟是为了何意?而且,这韩瑗好像是长孙无忌的亲信吧。莫非,这事是长孙无忌幕後指使的?他见到朝中许敬宗和李义府得势,就想借著褚遂良一事来打击许敬宗和李义府二人?李治和武昭二人互相看了看,李治即提笔批复’不准’。

韩瑗接到御笔批复後的奏章後,心里十分气愤,直接求见李治,说什麽陛下听信谗言,致使忠义之士蒙冤,絮絮叨叨说了半天後,见李治不为所动,干脆自请辞官。

李治心里哼哼,面上显出一片哀愁痛惜之色来,沈声说道:“韩爱卿为国直谏,但褚遂良一案证据确凿,朕也无法可想。而韩爱卿请辞一事,朕不能是非不分,让韩爱卿这样的忠义之士受到委屈。韩爱卿,你还是先回去吧。你为褚遂良请命一事,朕再好好想想,看看能不能法外施恩。”

韩瑗一听,以为有戏,忙谢过圣恩,退了出去。韩瑗一走,武昭从屏风後绕了出来,对李治说道:“看来长孙无忌准备动手了啊...”李治点点头,低头沈思,下一步该怎麽办...

第三十三章 豪族禁婚

几日後,中书省忽然下诏将褚遂良的贬地从潭州改为桂州。李治得到消息,简直是莫名其妙,自己根本就没下过这道诏令啊...武昭眉头也是一皱,寻思後说道:“阿治,看来长孙无忌见来明的不行,直接就下暗招了。”李治点点头,长孙无忌胆子也未免太大了吧!而且这桂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长孙无忌此举,难道是包藏祸心?

武昭接著说道:“阿治,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长孙无忌敢这麽做,已是不把阿治你放在眼里,事情到了如今这个地步,我们不能再放任不管。依我看,我们得先剪除长孙无忌的党羽才行。”听到阿昭这麽说,李治本来还有些犹豫,现下终於下定了决心,命人传召许敬宗和李义府二人进宫。

第二日早朝,许敬宗和李义府联名上书弹劾侍中韩瑗和中书侍郎来济,指责他二人目无君上,矫旨枉诏,说他二人之所以将褚遂良的贬地改为桂州,是因为桂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他二人极有可能会和心怀怨怼的褚遂良一起图谋不轨。

这简直是欲加之罪!长孙无忌见势不妙,赶紧出列为韩瑗和来济二人辩护,说他二人只是体恤褚遂良年事已高,所以才...哪知长孙无忌话还没说完,即被李治挥退。李治当即下诏,将褚遂良贬为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终身不得再入京城。又将韩瑗贬为振州(今海南涯城)刺史,将来济贬为台州(今浙江台州)刺史。未免长孙无忌再进言,李治下诏之後即宣布退朝。

韩瑗和来济二人被贬官,褚遂良也被勒令终身不得再进京,这次的打击,对长孙无忌来说,实在是太大了!长孙无忌越想越气,对许敬宗和李义府二人更是仇恨,恨不能把他二人挫骨扬灰!袖子一挥,长孙无忌立即回府,去搜罗这两个奸佞之徒的罪证。

就在长孙无忌忙著搜罗许敬宗和李义府二人的罪证之时,李义府再次上书,说太常卿高履行与工部尚书长孙祥二人,因为韩瑗和来济一案,对圣上颇有微言,怕这二人有谋反之意。

长孙无忌一听到’高履行’和’长孙祥’这两个名字,眼睛都要直了!这高履行是长孙无忌的舅舅高士廉的儿子,当年,长孙无忌的父亲去世,年幼的长孙无忌兄妹被同父异母的哥哥赶出家门,是舅舅高士廉收留了他们。因此,高履行和长孙无忌名分上虽然是表兄弟,但实际上比亲兄弟还亲。至於长孙祥,他则是长孙无忌的堂兄,身为工部尚书的长孙祥在朝中,一直对长孙无忌坚定不移地支持。李义府这厮,竟然连他二人都不放过!

许敬宗听到李义府的奏报,赶紧出列帮腔,说了高履行和长孙祥不少坏话,还和气急的长孙无忌当堂争辩了起来。

李治和武昭二人看著许敬宗和长孙无忌这两人争来吵去,武昭见时机差不多了,对李治眼神一示意,李治点点头,当即下诏,将高履行外放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长孙祥外放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诏令一下,长孙无忌见已无力回天,只得回列,两手暗暗攥紧,誓要让许敬宗和李义府这二人不得好死!

李义府连番挫了长孙无忌的锐气,得意不已,正巧李义府的儿子到了适婚的年龄,想到自己出身微贱,受人轻视了那麽多年,怎麽著也不能让自己的儿子也受到这种冷遇,於是就代自己的儿子向山东豪族求婚。哪知道人家根本不买账,直言拒绝了婚事。李义府气恼不已,就拿先帝太宗在位时,山东豪族在婚姻问题上非常看重地位名望,自身也非常高傲,不但多索财礼,而且不愿与一般人通婚,惹得先帝太宗也深深厌恶一事做文章,上疏劝李治’矫其流弊’。

李治拿著李义府的奏章,和阿昭一合计,觉得正好可以借此机会给那些自恃门第高贵的大家族敲一记警锺,挫一挫他们的锐气,也可以让李义府由此得罪那些士族门阀。於是就下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达、卢浑、卢辅,清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等各族子孙不得自为婚姻(即禁止以上诸姓互相通婚),并规定他们嫁女儿时接受聘礼的数额,不得再索取所谓的’陪门财’(一方门望不及,令纳财给对方,以赔偿门望)。然而诏令虽下,那些豪门显族竟然和李治对著干,坚持不与异姓通婚,或女老不嫁,自称’禁婚家’益增身价。

第三十四章 硝烟四起

李义府还没得意几天,与他同为中书令的杜正伦在朝堂之上,和他吵了起来。杜正伦指责李义府贪得无厌,卖官鬻爵,其门如市,又多树朋党,权倾当朝。杜正伦骂著骂著,还抖出了一件事来:李义府发迹後,就寻思著改葬自己的祖父,希望能改善风水,让自己的子孙後代也跟著显贵下去,於是就营墓於永康陵侧。三原令李孝节为了拍李义府的马屁,私下征调丁夫车牛,为其载土筑坟,昼夜不息。高陵、栎阳、富平、云阳、华原、同官、泾阳等七县,被李义府压著,纷纷征调丁夫车牛赴役。高陵令张敬业恭勤怯懦,不堪其劳,竟然活活地累死了!墓一修成,王公已下,争相馈赠,其羽仪、导从、!輶、器服,穷极奢侈。又会葬车马祖奠供帐,自灞桥属於三原,七十里间,相继不绝。自大周开国以来,还从来没有过哪个王公大臣有如此盛大的送葬场面!

李治一听,这李义府也实在太胆大妄为了!如果不压压他的气焰,还不知道要做出什麽事来!李治刚准备开口,太子李贤出列奏道:“父皇,二位中书令在朝堂之上争吵,全无体统,有损我大周国威,儿臣恳请父皇将他二人治罪。”武昭听到李贤所奏,眼珠子一转,对李治耳语道:“阿治,我们暂且将李义府和杜正伦贬出京城,等过段时间,再将他二人召回吧。至於空缺的中书令一职,可由许敬宗担任。”李治点点头,对於李义府卖官鬻爵一事,全当没听到,只是以李义府和杜正伦二人咆哮朝堂之事,将杜正伦贬为横州刺史,李义府贬为普州刺史,封许敬宗为中书令。没想到的是,朝堂之上检举李义府不成反遭贬的杜正伦到了横州之後,越想越气,不久後竟然病死了。

这场乌龙事之後,新罗王突然遣使求援:高句丽与百济、靺鞨连兵,侵新罗北境,连取三十城。新罗是大周坚定的盟友,高句丽此举,无疑是公然挑战大周权威!李治当即下诏命高句丽停战。高句丽莫离支泉盖苏文(本名渊盖苏文,避高祖李渊讳而改姓为’泉’。 高句丽荣留王被泉盖苏文所杀,之後泉盖苏文大权独揽,自封为’大莫离支’,立荣留王的侄子高藏为王并摄政)不同意,执意要侵占新罗。李治震怒,下诏遣营州都督程名振、苏定方发兵击高句丽,焚其外郭及村落而还,达到了解新罗之围的目的。

此战既然赢了,想起自前朝以来,屡次征讨高句丽不果,劳民伤财不说,反倒使高句丽气焰越来越嚣张,李治决定乘胜追击以绝高句丽之患,於是派程名振、薛仁贵率兵进攻高句丽,攻取了赤烽镇,歼敌四百余人。高句丽大将豆方娄统三万士兵与周军对抗,程名振率契丹士兵迎战,大败豆方娄,又歼敌二千五百人。第二年,薛仁贵又和梁建方、契必何力等,与高丽大将温沙门战於横山。当时,薛仁贵手持弓箭,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所射者无不应弦倒地。接著,又与高丽军战於石城,遇善射敌将,杀周军十余人,无人敢当。薛仁贵见状大怒,单骑突入,直取敌将。那个敌将慑於薛仁贵勇武,来不及放箭,即被薛仁贵生擒。

周军两次大捷,泉盖苏文气怒交加,一病不起,高句丽开始内乱。泉盖苏文死後,世子泉男生继任为莫离支,但为其二弟泉男建所逼,被迫投降大周。李治借此机会,以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帅诸军,分道合击高句丽。各路大军推进至鸭绿栅,高句丽各城守军或逃或降。周军进逼至平壤城下,高句丽僧信诚迫於周军威势,打开城门,周军冲进城中,俘虏泉男建,高句丽国亡。

高句丽既亡国,武昭就打起了百济的主意,劝李治趁著全军士气大振的时候,派兵攻打百济!对,要端干脆就连锅一起端了!李治点头同意,下诏命苏定方率水陆大军十万出击百济。苏定方接到诏令後,点齐大军,带兵渡海,在熊津江口击败百济军队,杀死几千人。之後,大军乘胜追击,直逼百济都城。百济都城全城出动,周军士气如虹,杀死一万多人,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及太子扶余隆无奈之下,只得投降。捷报传来,为了安抚百济民心,李治下诏赦免投降的扶余义慈等人,以百济之地设置熊津等五都督府。

大周连番用兵,国力耗损,铁勒族思结部俟斤都曼乘此千载难逢的机会,胁迫疏勒国、朱俱波国、谒般陀国这三国共同反叛,击败了大周属国於阗。

这还了得?!都欺到自己头上来了。群臣激愤,武昭也力劝李治不能姑息,若是此次不派兵讨伐,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属国反叛。李治本来顾虑连番大战,国力损耗,此时终於下定决心,当即下诏,命苏定方统军征讨吃了熊心豹子胆的都曼。苏定方在马头川大败都曼,都曼无奈投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契丹趁机反了,依附於契丹的奚人也跟著反了。此时大军正在外打仗,李治揉了揉额头,无奈只得派遣阿史德枢宾、延陀梯真、李合珠等人带兵征讨叛乱的奚人,不久,奚人投降,阿史德枢宾又前击契丹,俘获了契丹松漠都督阿卜固,契丹经此一役,老实了不少年。

边境战火暂时平息之後,李治和武昭二人终於能缓一口气了,二人闲谈之时,想起被贬到普州当刺史的李义府,决定将他召回长安,让他回来继续折腾。

第三十五章 黄台瓜辞

这几年边境战火不断,朝内也不太平。事情的起因还得从太子李贤说起:李贤自幼聪明,读书极多,深得李治喜爱。还在李贤很小的时候,李治有一次非常得意地对司空李绩说:“这孩子已读了《尚书》、《礼记》、《论语》,又背诵古诗赋十余篇,一经阅读,过目不忘。读《论语》至’贤贤易色’,便再三复诵,说他性爱此言,言知素有聪明之质,出自天性。”

李贤自当了太子後,听信了谣言,认为是武後毒害了自己的亲哥哥李弘,因此明里暗里经常与武昭过不去。武昭念及安定思公主和前太子李弘的缘故,能忍的也就忍了。而对於李治来说,一个是自己的’老婆’,一个是自己的孩子,这两人处不好,真是让人十分头疼的事。武昭看阿治被气得头晕目眩,心里真是急死了,对李贤愈加不满,两人的矛盾愈演愈烈,李治的头疼毛病就更严重了!

就举一个例子来说吧:李贤召集左庶子张大安、洗马刘讷言、洛州司户参军格希玄、学士许叔牙、成玄一、史藏诸、周宝宁等儒士,给范晔《後汉书》作注。这作注本来也没什麽,但用词之间,对後汉时期後宫干政外戚专权的事情每每批判不已。此举,惹得武昭心里十分不快。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