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太医面露笑意,接著说道:“用慢火,把蝗虫炒熟,加上鼓油和盐,做好之後,微臣一尝,其肉质松软,味美如虾。”李治一听,也笑了,说道:“你们这些个太医,偷偷吃美食,也不奏报上来。”太医老脸一囧,回道:“陛下,世人皆以为蝗虫是上天所降,轻易不敢冒犯。微臣偷偷食用,自然不敢到处宣扬。”武昭略一思忖,对李治说道:“如此做法比较费事。干脆就让灾区官员准备大铁锅,用油炸出来带头试吃。而我二人,明日就在朝堂之上,先行试吃这油炸蝗虫。就让满朝文武们看看,上天究竟会不会降罪於我二人!”李治点头,看来百姓的餐桌上,很快就要多一道美味了啊...

第四十三章 泰山封禅

蝗灾一事顺利解决,武昭寻思著令月已经不小了,今年都十六了,为了避免吐蕃再打迎娶令月的主意,就张罗著为令月寻个驸马。没过不久便选出了合适的人家,乃三品光禄卿薛曜家。薛家祖籍山西汾阴,作为皇族的李家为了与山东豪族相抗,基本上只和非山东豪族的家族联姻,薛氏正是这样的大族。薛曜娶了太宗之女城阳公主为妻,其子薛绍是李治的外甥,与令月是姑表兄妹。门当户对,亲上加亲,而且薛绍本人也长得英俊潇洒,与令月甚是匹配。

但本来一桩美事,在议婚时却出了个波折:薛绍的哥哥薛顗顾虑公主是天皇天後的爱女,宠溺异常,怕是娶回来後有可能会闹个家宅不宁。薛绍也有这个顾虑,就和户部郎中克构商量这件婚事。克构说:“皇帝的外甥娶皇帝的女儿,这是国和家的事了,只要恭谨行事,就没什麽可担心的。但谚语云:’娶妇得公主,无事去官府。’这也确实很令人畏惧啊!”

这私下商量的事不知怎麽地就传到了武昭耳朵里,武昭十分不高兴,让你薛绍做驸马难道还是害了你了!小脾气一发作,就故意在李治面前说道:“我听说薛顗的妻子萧氏和他弟弟薛顼的妻子成氏都是平民百姓,令月怎能与田舍女做妯娌!”李治一听,心里明白,阿昭是有意挤兑薛家。但这事也不能怪薛家,先帝在位时,就曾有过大臣尉迟敬德拒娶公主为儿媳之事。毕竟皇家公主,天之骄女,还真不是一般人家消受得了的,尤其令月,被自己和阿昭宠溺得...思来想去,就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这话流传了出去。

薛家一听到这个消息,十分紧张,赶紧遣媒人向武昭说道:“皇後娘娘,这萧家是萧瑀的侄孙,萧瑀之子萧锐娶的可是先帝之女襄城公主,成氏的先祖也是前朝的贵族。公主金枝玉叶之身,怎麽会同平民百姓结亲呢。”武昭听後说道:“本宫这不是怕他薛顗对公主这个弟媳不满意麽。薛绍就算真是个田舍郎又如何,只要人好,对公主好,本宫又怎麽会有意见。”

婚事既定,就择吉日成礼。李治想起以前和阿昭说的,要给令月一个不一样的封号的往事,就下诏行册封礼,正式册封李令月为’太平公主’。同年七月初八,太平公主出嫁。李治和武昭二人向来能省就省,但对於令月的花销用度,却是一再的破例,简直恨不得把全天下最好的东西都给了令月。再加上议婚时闹出的风波,怕令月嫁到薛家後受气,武昭就有意压一压薛家的气焰,因而太平公主的婚礼,十分的盛大,还弄出了个’燎炬枯槐’的典故来:自兴安门至宣阳坊,张灯结彩,日夜喧阗,燎炬相属,就连道路两边的槐树都有不少被燎炬烤焦而死了。

风风光光的婚礼过後,令月离开了皇宫,大明宫中顿时冷清了不少,李治和武昭二人,心里也像空了一块一样。此时大臣上奏:今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四海升平、万邦来朝,陛下可封禅泰山,以感谢上苍垂顾,成就万世之基业。

其实关於泰山封禅的奏议,大臣们隔个一段时间就会上奏一次,之前都被李治和武昭压下来了,毕竟边境局势还不太稳定,百姓的日子也不是那麽好过。但现在不同了,数场硬仗打下来,周边国家都安稳了不少,再加上大兴水利工程,鼓励农耕养殖,连年丰收,一斗米只要五钱,天下丰裕,确实是具备了封禅泰山的资格和条件了。而且...令月出嫁了,宫里感觉空空荡荡的...於是二人一番商量後,决定去泰山封禅。

但是麻烦又来了,大臣们是鼓动皇帝陛下去封禅,可没说让皇後也跟著去啊!於是连番上奏,都是说皇後一起去封禅不合礼制什麽的...武昭这下真是哭笑不得,看来,许敬宗那样的人才,在关键时候,真是很需要的啊...

武昭不甘心被一群大臣拖住了,干脆就上了本奏表--《请亲祭地只表》,大意就是:既然要去祭祀天地、祖宗,自然要祭祀父母。而’推尊先後,亲飨琼筵’,怎麽可以用一般男性大臣来进行典礼?这个做法实在是违背世故人情与典章制度的。既然一般的男性大臣不应该参与祭祀女性先祖的活动,那麽,祭祀先皇後长孙氏的典礼,就应该由自己这个正牌皇後来主持。虽然自己是男子之身,但既然自己都做了皇後那麽多年了,以一国母仪的身份来主持典礼,真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更有甚者,自己去祭拜先皇後,也可以说是尽自己这个’儿媳’的孝道,’总率六宫内外命妇,以亲奉奠,冀申如在之敬,式展虔拜之仪’。

奏表上言之灼灼,合情合理,’身份’和’孝道’这两顶大帽子一扣下来,大臣们无话可说,只能赶紧筹备封禅事宜,本来按照大臣们的意思,应该’封祀以高祖、太宗同配,禅社首以太穆皇後、文德皇後同配,皆以公卿充亚献、终献之礼’。现在这麽一来,只能’祭地只、梁甫,皆以皇後为亚献,诸王大妃为终献’。

李治下诏令各地的重要官员,聚集泰山,参加盛典:各地都督刺史齐集泰山,边境地区边远州郡安居不动,以防不测,王公贵戚们则在洛阳集中,随驾东行,既显亲情,亦显尊贵。

出发之前,先行斋戒。然後王公大臣,各国使节从洛阳出发,赴泰山进行封禅。

随行车驾到了齐州,停留了十日,然後到了泰山下,有司於山南为圆坛,山上为登封坛,社首山为降禅方坛。’登泰山,封玉牒,上帝册藏以玉匮,配帝册藏以金匮,皆缠以金绳,封以金泥,印以玉玺,藏以石感(另有石字边旁,寻无此字,音gan同,代用)’,’降禅於社首,祭皇地只。上初献毕,执事者皆趋下。宦者执帷,皇後升坛亚献,帷帟皆以锦绣为之;酌酒,实俎豆,登歌,皆用宫人。’。

封禅一结束,武昭一把拉住李治,目光直直看著他,开口说道:“阿治,我们两人於二十多年前初遇,风风雨雨这麽多年过去了...就连令月都已经出嫁了...”“阿昭...”李治听阿昭这麽说,不由想起这麽多年来的悲欢往事,长叹了一口气。

“阿治,今日在这泰山之上,就让文武百官,让各国使节,让全天下的百姓做个见证:”武昭说著说著,当著身边一群人的面,对著一时呆住的李治的双唇亲了下去...“我武昭,此生必不再负你,我对你的爱,永生永世,不变...”

正文完

PS:感谢鲜网ty200244亲送我的礼物 ^_^ 求票票,求留言,群麽麽 -33333-

新坑《戏情》打算於2012年元旦在狼萌、鲜网、晋江一起更新。

另PS:如果有亲觉得我这篇文还行,打算转走的话,请不要删除我下面的专栏链接。

保留我自己对此文的一切权利。

番外:长相守

泰山封禅回来,阿治就病倒了...持续地高热不退昏迷不醒...

那日,阿治突然清醒了,拉著自己的手,说道:“阿昭,那日我说要逊位於你,不是我一时脑热的想法。显儿与旦儿性格懦弱...怕难担重任。若是...你就登基为帝吧。”听到这句话,自己眼泪控制不住地流了出来...“阿治,你别这麽说,你不过才四十多岁,正是春秋鼎盛的年纪啊!”

“春秋鼎盛?阿昭,我能多活这麽多年,看到国泰民安,看到令月出嫁,看到你...为我流的这眼泪,我已经没有遗憾了...等我去了後,可让宰相裴炎辅政,军国大事就由你多担待了...”阿治说著说著,眼泪也慢慢流了下来,最後说了一句:“阿昭,其实我...其实我舍不得你...阿昭,对不起...要让你一个人...留下来受苦了...”

...

阿治,你不会怪我吧?李显这个不孝子,他虽然尊我为皇太後,却与我十分疏远,反而听信谗言,重用皇後韦氏的一干亲戚,他想让韦氏的父亲韦元贞担任侍中,裴炎劝阻他,这个不孝子竟然说出了’我以天下给韦元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这样大逆不道的混帐话来!所以我把他废为了庐陵王,将他贬出了长安...而旦儿...自从我将李显废了後,他整日胆战心惊,让他登基为帝,他竟然抖抖索索不敢上朝...

阿治,你去了後,东突厥死灰复燃。单於大都护府下属突厥酋长阿史德温傅、阿史德奉职率所辖二部反叛,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二十四州突厥酋长竟然响应他们,部众达数十万人。我让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裴行俭前去讨伐他们,裴行俭大破突厥军於黑山(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北),擒获酋长阿史德奉职。阿史那泥熟匐为其部下所杀。突厥叛军余众退守狼山(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後旗西北)。阿史德温傅又从夏州(治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东北白城子)迎立了颉利可汗的侄子阿史那伏念为可汗。自那以後,又开始与我大周作对!

边境不稳,旦儿又...朝中大臣们暗地里骂我,甚至还一个个地谋反,说我囚困旦儿於深宫,说我过分干预朝政意图谋篡!

意图谋篡?好个意图谋篡!为什麽一心保住李氏江山的自己,竟会被天下间所有的人看做谋篡之徒?没错,我承认,当初自己确实曾立下誓言,要搅得李氏江山鸡犬不宁!可是...阿治,我遇到了你...你一点点地感动了我...你让我一点点地相信了你,一点点地爱上了你...甚至让我自己,打破了自己曾经立下的誓言...可是这些个外人,这些迂腐的大臣们又怎麽会明白!好!你们这些个王公贵戚,你们不是说我意图谋篡麽!那我就光明正大地登基给你们看!我国号不改,制度不改,将来还要让李显重登皇位!我就是要让全天下看看,我究竟是不是谋篡!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