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2(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不对。盖聂想了想,将瓶子放回怀中。兵刃不涂毒,不仅是他盖聂的骄傲,更是剑客的骄傲。卫庄或许心狠手辣,但论起骨子里的傲气,却不输给这世间最顶尖的剑客。因此有一些事,他永远也不会做。同样,小庄也很清楚哪些事他盖聂决计不会做。既然如此,他又何必准备这么一份特别的临行之礼?

这一瓶“七杀散”,究竟是不是毒药?如果不是毒,那么它到底是什么?

盖聂没有想到,不久之后,他便得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付出了难以想象的惨烈代价。

TBC

第43章 四十三

赵王迁七年,代地大动。

多年的战乱和天灾已将这个国家拖到了崩溃的边缘。据说受灾郡内大饥,人相食,死者过半。虽不断有奏报递入都城,邯郸却毫无动静,李牧不得不带着大将军的印绶去临近的几个县征集粮草。而从宫里传来的消息呢,却是大王今日带了几个美人去围猎啊,大王最宠爱的胡姬能在金盘中跳舞啊,大王又给了宠臣韩仓多少封赏啊……等等。

李牧也曾派遣使者向齐、燕、魏等国借粮赈灾,却均遭回绝。燕王魏王都为难道,这些年两国也是战事频频,实在没有余粮可借。而齐王几乎不管朝中事务,丞相后胜则道,齐国与秦国一向交好,两国曾有盟约;如果借粮给赵国,恐怕天下人都会认为齐国参与了合纵,必会触怒秦王,后果不堪设想。得到这样的答复,司马尚气得掷剑于地,恨声道:“我国与秦多年交战,损兵失地,有如山东之屏障;齐燕等国,不但不念唇亡齿寒之谊,反而推托搪塞,焉知屏障一失,他们要如何自处!”

苦无良策之际,军中将领之间便生了一场争论,是否要暂借出军中粮草救济代地;提出此说的几名将领大多是代郡出生,见家乡饿殍遍野的惨状,终归不忍;而反对者则言道,如果秦军趁机来攻,又将如何?双方激辩数日,忽然都不必争了——因为秦军真的来了。

这年春,秦国假上将军王翦,前将军杨端和,率四十万大军叩关攻赵。赵王任命李牧为大将军,司马尚为副将,倾全军抵挡入侵秦人。赵国前军交战失利,不得已放弃了平坦城等据点,全部退守井陉关。

当世雄关,若说秦国的函谷关可称天下第一,那么论险峻和坚固,太行八陉之一的井陉关理应位居二三。此地四面山势巍峨,峭壁陡滑;两山之间包夹一道深邃窄道,车不得方轨,骑不能成列;关口位于万仞丛中,形若龙喉。扼守此处,如关上了邯郸的西北大门,虽千军万马不可突。秦军兵力虽然数倍于赵,然而赵军占据地利,深沟高垒据守,四十万大军便难以寸进。

但王翦既然身为秦王最为倚重的老将,自然不会不做任何准备便强攻井陉。这一次他带来的秘密武器,是上百架精心制造的床弩。如弩车、投石机等大型攻城器械,原本只能在平原之上移动,用于攻击城池,很难运入山地;而如果仅靠人力互射箭矢,那么赵军居高临下,弓箭的射程必然较远,以强弩之利闻名天下的秦军便无法发挥优势。但这一次,王翦得到巧匠世家公输家族助阵,将改进后的床弩拆卸成数个较小的部件,再由人拉、由马驼,分批运入太行山区,在靠近井陉关口的地方重新组装起来。同时秦军麾下久经训练的弩兵部队分为三阵,每七人合作操纵一具床弩车,在将领的指挥下,昼夜不息地向井陉关上的守军射箭攻击。这些弩兵以“神武弩士”为名,旗帜、衣袍上绣着传说中后羿射下的金乌,在灭韩一战中曾立下大功,威震七国。这一次攻赵,又是他们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床弩的射程长达八百步,威力可以穿透三层牛皮的大盾;而关墙上的守军所射弓箭,最多只能达到二三百步,因此只要秦国的步兵不主动攻击,赵军再怎么反复劲射,也无法伤到他们一兵一卒。反而关墙上的塔楼被射得千疮百孔,守军中矢伤亡者甚众。所幸井陉关前的山道太过狭窄,数百架床弩无法尽情排开,威力有所稍减。

神武弩士一连攻了几日,赵军只能被动防守,不断加固关墙和营垒。王翦推测敌军士气已大为下降,便派遣一支奇兵,沿小路偷袭在高地据守的赵军。不想李牧早有准备,绕后而伏击,大败之。秦军受此一挫,更加谨慎,从此步兵不再主动出击,唯以弓弩射之。双方战战停停,陷入了僵持。

然而李牧深知这种僵持是无法维系长久的。情形与三十年前长平大战时的对峙又有所不同。那时秦国大军还要依靠从国内不断运来粮草,而如今,太原、上党、河内都尽归秦国所有,屯粮之地触手可及,根本不存在后顾之忧。相较之下,赵军自出兵以来,军中的供给便日日短缺,后方粮草迟迟不到;李牧接连派了三四个人去邯郸催粮,都如泥牛入海一般没了消息。他日夜难安,计算着军中余粮,自知已无法支持太久。必须在旬日内给予秦军重击,令他们主动撤军,此战方有胜算。

尽管气候渐渐转暖,站岗的时候再也用不着缩手跺脚,脸上的皮肉也不会被刀子一样的冷风划开;但与之相对的,疫病开始在营中蔓延;滋生的虫豸也越来越多。嗡嗡叫的蚊蝇叮在伤兵的残肢上,赶走一批又来一批。每个容纳伤患的大帐外面都堆积了不少被污血浸透的麻布,还有从伤口里挖出来的血块和腐肉,被暖阳一蒸,顿时散发出一阵阵异味。

“不妙。”司马尚带着盖聂在营中巡视,指着这样的杂物堆道,“你带些人来,这些都要烧掉。”

“诺。”

盖聂抬腿要走,却迎面撞见一队士兵抬着数个担架走出了营帐;担架上隐约可以看出个人形,但都连头带脚盖上了一层草席。

两人赶紧肃立在道旁,为他们让路。

抬尸的士卒脸上看不出哀恸,亦看不出恐惧,只有千人一面的麻木。

“士气有些低落。”司马尚待他们走远了,才望天长叹。“你看这树上做窝的燕子,它们衔来的,可都是坟上的新泥啊。”

盖聂的目光追着飞鸟,一言不发。司马尚本以为他会像以往一样默默地走开、去完成交代给他的任务,却听盖聂忽然开了口。

“司马将军,最近我常常在想,何谓国?国为君王?为社稷?为朝堂?为黎民??”

司马尚眉心一蹙。他深知盖聂一般不开口,开口便常常犯人忌讳的本事,赶紧将他拉到偏僻处。

“慎言。”

“古时候的三皇五帝,以公正明德治理天下;那时的天下之主,贤则四方归附,不肖则人民离弃,是为上古之国;而自夏商以来,所谓的一国之君,却并不是因为贤明获得的王位;黎民的归属,也并非出自人心的选择。那么这样的国,到底为何而存在?君主占有土地、人口、赋税,颁布法令,人人都得依从,所依据的又是什么?”盖聂一看四下无人,说话愈发没了顾忌,“以我国为例:我曾游历河间一带,晋阳、太原是被秦人强行夺去的赵国故地,那里在秦人的统治之下,赋税沉重,法令严苛,轻罪重罚,民生确实艰苦;然而回到赵国之后,这里虽无严刑峻法,可是因为无章可循,农夫反而更容易受到税吏、贵族、豪强的层层盘剥,过得愈发苦不堪言;多少人因为战事和饥荒流离失所,甚至暴尸荒野……赵国的将士在沙场上流血拼命,到底保护了什么?”

“你啊,”司马尚摇摇头。“年纪不大,心思倒是不轻。”

“……在盖某看来,如果所谓的国只是一家天下,那么一‘国’的存亡,似乎并不关系到每个人的命运,也不关系到这片土地的命运。”盖聂握着长戟的右手微微用力,“漳水之战时,我曾问过韩国的将领,如果三晋合纵触怒了秦国,引发秦国对韩开战,该如何?那人却答,如今的韩国好比一根朽木,或许彻底摧毁之后,才能生长出更好的树木来。”

司马尚凝重地看着他,“你认为,即使被秦国灭亡,赵人的命运也不会与现在有多少区别?”

“属下原本觉得,亡国之人,是为奴。可是这天下本来就是周室的天下,不过是因为诸侯的野心才变得四分五裂;五百年来无数小国互相吞并,形成了如今的争雄之局。那些已经消亡的小国,谁还记得他们曾经的王室与贵胄?如中山国的白狄人,如今在我国与一般的赵人有何区别?更有许多人身居高位、担任要职。如果被秦人夺走的土地上,曾经的赵人尚能挣扎求生,而真正的赵国却有无数黎民饥寒至死,那么我们用性命保护这样的‘国’、这样的国君,还有何意义?”

“我们用性命保护的,不是赵王也不是赵氏一族。而是每个人的故土。”司马尚缓缓摇头。“你,可曾游历过长平?”

盖聂身躯一震,随即缓缓摇了摇头。

“我亦只去过一次。在那上党的山谷里,堆积如山的尸骸,漫天盘旋的鸦鹫,那场景,只要你见过一次便绝对不会忘记。”

司马尚双拳紧握,额头青筋爆出,嘴角却仍噙着一缕苦笑。“国家到了这个地步,我们又何尝不知人力是何等微薄。但是,长平教会了赵人一个道理——想要活下去,就决不能交出手里的剑。”

盖聂垂首不语,右手已不自觉地按在剑上。

“呵呵,长平一战后,一晃已快三十年……邯郸流传着一句话,‘长平之后,有死无降。’昔年秦国二十万大军围困邯郸,城中老弱妇孺皆自愿为守城出力,死守三年,战死、饿死之人不计其数,却从无献城投降之意——因为再贪生怕死之人,都明白一个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四十万降者皆可杀,还会放过什么?一旦城破,邯郸是否会成为第二个长平?如今军中多少子弟,正是当年那些失去了父亲、祖父、兄弟的遗孤。父辈的切齿深仇可忘,难道连教训也一并忘了?人谁不畏死?然而如果退也是死,降也是死,那么便只剩下死战一途。所谓悍勇,对于大多数的赵国士兵来说,不过是恐惧到极点,失去了退路而已。说来也可笑——赵人的士气,是秦人送来的呀!”

“不错。”盖聂眸色暗沉,喃喃答道。司马尚伸手按在他的肩上,道:“事已至此,我军决不可后退一步。传闻昔年秦王母子在邯郸为质时,曾受过赵人的欺侮,因此对赵国怨恨极深。而此人又深沉暴虐,杀弟囚母,连劝说的人也一并处死。如果让这样的人占据了赵国,不知邯郸还有多少鸡犬可留?”

盖聂道:“我听说韩国被灭时,新郑虽有死伤,但韩王献城后,秦军未伤平民。倘若秦王真的下令杀俘屠城,盖某就算拼着性命不要,也要让他死于剑下。”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