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2(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后再结合其出身县城、名望、才气进行综合评定,选出案首。

至于剩下的十几份,则会评定为‘甲等’,是此次府试的优秀答卷。其他通过的人则只有‘乙等’了。

知府先把那些能通过此次府试的答卷都审阅一遍,确认其他考官没有徇私舞弊后,吩咐人拆除装订,把每个考试的姓名和籍贯誊抄下来。

随后,他才拿起了那些要被评定为‘甲等’,甚至案首的答卷。

第一份答卷字迹工整,排版清楚,一眼看过去就比‘乙等’的答卷要好上一个档次。

知府大人脸上的神情都柔和下来,仔细去看这人写的策论。

看完后,他把这份答卷放在手边,重新开了第二份。

能参加府试的考生,多少也是有几把刷子的。除了极个别人不讲个人卫生外,拔尖的学生比比皆是。

按理说,看了第一份答卷后,再去看其他的,总归跟第一份做对比。而且人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总会认为其他的答卷比不上自己第一份看到的。

再说,这个观念还会随着看到的其他同档次答卷越多,后面若是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直接就草草扫过一遍完事。

毕竟府试的策论也写不出什么花儿来,大多数人都在同乡的秀才门下学习,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大儒,写的东西自然也都很空泛。

一位考官坐在知府大人的右手边,眼观鼻鼻关心,刚刚就是他整理这些‘甲等’的答卷。

原本最上面放的是另外一份,字迹中风骨凸显外,策论写的也十分务实,最让人惊叹的是这位考生的观点还立意新颖,没有老生常谈。

就算是放在院试中,也是有可能夺魁的存在。

但……谁让他的好友此前央求过,希望他们的学生可以拔得头筹。

这样那个学生就有两个案首在身,之后的院试再来一个案首,直接就是小三元!

所以,他把黎锦的答卷悄悄从第一位放在了最后一位。

人到最后都有审美疲劳,若是知府大人不仔细的话,那此次案首就跟黎锦无缘了,说不定前十都拿不到。

这位考官也并非针对黎锦,他只是给学生排除一个劲敌而已。

果然,知府大人在看到第十份答卷的时候,翻阅速度已经快了一倍不止。

考官悄悄抬头看了他一眼,随即又正襟危坐,假装刚刚什么都没发生。

第十一份答卷很快被扫过,随意的放在一边。

接下来,就是最后一份了。

考官双手握拳,内心其实十分紧张,他原本不想徇私舞弊的,但他家女儿最近准备跟好友家的嫡子联姻,这个消息还没放出去,要不然就凭着着姻亲关系,他也当不了考官。

知府大人这边确实由最开始的耳目一新,后来逐渐审美疲劳了。

但最后一份答卷……一手漂亮的柳体看得人精神一振,从笔锋间都能勾勒出一个沉稳、睿智又勤勉地少年郎。

知府大人赶紧翻到策论,他想,字如其人,字写的这么好的学生,策论一定十分优秀。

考官把知府欣喜急迫的动作当成了不耐烦,他唇角渐渐挂上了胜利者的微笑。

作者有话要说:

【设定如果出了问题请欢迎指正,ps百度百科和我查的资料有一丢丢出入】

【按照《学政全书》统计,三年两次的院试考试中,清嘉庆末年二百一十五个州,平均每州有十五名秀才,共一千二百八十一个县,平均每县不足四名。也就是说,每次院试,每个县大约有两名秀才。】

【②清朝山西有九府十六州,广州有十府。此次设定黎锦所在的省有九府。】

【③梁启超说,“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考过了县试和府试,即为童生。黎锦所在的省有八百多童生,秀才大约会有80多个。】

【补充:】

唐代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为官

宋代规定:‘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者’参加科举

明清规定:商人及其他流寓人员在异地参加科举,此后,越来越多的官吏和士子也经营工商。

【本文大多借用明清的规定,可以为官、考科举之后,也可以从商赚钱。所以,没有什么从商就不能考科举这个说法。】

第73章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