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宣平侯前面, 康氏还有过一个女儿。

裴莲。

当年老宣平侯有一个自小寄住在侯府的表妹,两人感情不错。表哥表妹青梅竹马长大,自是萌生出朦朦胧胧的情愫。

寻常世家守规矩, 正妻没进门不能能抬妾室。新妇进门时日不久, 也不宜塞新人。那表妹对老宣平侯情根深种,看着他们夫妻恩爱有加蜜里调油, 一颗心仿佛在油锅里煎熬。使小性子,暗中作天作地,令人烦不胜烦。

康氏进门三月余便有了身孕, 那表妹心知自己的机会到来,用了下作的手段与老宣平侯私下成了好事。康氏得知大动肝火, 她是主母,自有法子治那表妹。

妻妾相斗, 阴谋诡计防不胜防。

名正言顺的主母对上妾室,按理来说主母占着大义又占着绝对的优势, 想弄死一个妾室简直轻而易举。

但那表妹在侯府生活多年,不知暗中笼络了多少人。那些下人们盘根错节, 在侯府里无孔不入。厨房针线房,入口的身上穿的无一不是下手之处。

康氏发现自己着道时为时已晚,大夫说毒素已伤及腹中胎儿。她强忍着悲痛大闹一场,老宣平侯不得不把那表妹送走。虽说那表妹最后死在京外的庄子里, 但她腹中的孩子也差点没保住。

历尽艰难生下来的女儿带了弱症, 裴莲从小体弱多病却又极其懂事。康氏身为人母,恨不得延请天下名医给女儿治病。

水榭那边幽静适宜养病, 裴莲就住在那里。便是侯府再富贵,康氏再仔细,她还是没能活过十岁。

康氏对那个女儿的疼爱不仅仅是因为那是她第一个孩子, 还有那个孩子的懂事和乖巧,她每每想到女儿受的苦就自责到不行。

宣平侯比裴莲小五岁,是她调养身体五年后才生下的儿子。他出生后没两年,老宣平侯就去世了。再过三年,裴莲终于没能熬过去。

他有记事起,隐约知道自己有个姐姐。但是姐姐身体太弱,他不是经常能看到。姐姐去世的时候他年纪尚小,并不能记住姐姐的相貌。

但是康氏不会忘记。

那是她的第一个孩子,是因为她和妾室斗法而受苦受难的孩子。她满心的愧疚多年来不曾消散过,乍见同女儿长得极像的少女,焉能不震惊。

裴元惜刚要跪在沈氏和裴元君的后面,就见康氏已经颤颤危危地过来,紧紧抓住她的手。那双饱含世故的眼蓄满泪水,一瞬不眨地凝视着她。

她目光充满迷茫,一脸不知所措。

宣平侯先反应过来,“母亲,这是三娘。”

“三娘?”康氏的眼神慢慢清明,“原来这就是三娘,祖母似乎从来没有好好看过你。孩子,你跟祖母一起坐。”

沈氏身后的裴元君掐着大腿,到底是怎么回事?祖母不应该是叫人过来对质的吗?为什么在见到三妹妹之后态度大变。还有那什么莲儿又是谁?

别说是裴元君,就是沈氏都不知道宣平侯还有一个早夭的姐姐。

“老夫人。”云嬷嬷小声提醒,“眼下三姑娘也到了,您是不是应该问清玉佩之事的缘由?”

康氏明悟,松开裴元惜的手,让她站到一边。

裴元惜懵懵懂懂的,乖巧地跪到沈氏的旁边。康氏见她如此,莫名多了几分喜爱。这孩子瞧着傻,其实不是那等没有规矩的。

人心易偏,面对这张和莲儿长得有七八分像的脸,康氏的心不知不觉已经倾斜。

“二娘先说。”

裴元君含着泪把之前的说辞又说了一遍,末了还是那句话,“祖母,孙女并非舍不得一块玉佩。只是那玉佩意义非同一般,是外祖母送给孙女的十岁生辰礼,孙女愿意拿别的东西和三妹妹换。”

康氏一脸凝重,问裴元惜,“三娘,你说。”

裴元惜的脸上已然是愤怒和委屈,像被大人冤枉不能辩解的孩子,“祖母,我没有。明明是二姐姐送我的,我没有偷拿。”

各执一词,同先前一样。

见证人都是轩庭院的下人,虽说是言之有物不是说看到裴元惜出去时笼着袖子,就是真真切切看到裴元惜拿了玉佩。

裴元惜梗着脖子,小脸愤怒,“那个人说看见我拿了,她为什么不阻止?”

裴元君心头一跳,下意识掐着掌心。

那丫头被带上来,康氏严厉地接连问了三遍同样的话。刚开始一口咬定看得真真切切,后来在被质问为何当时不说时,又改口说没怎么看清楚,所以不敢声张。

康氏大怒,命人将其杖责二十大板,拉下去就在院子里打。

木杖打在皮肉上的声音听得人心惊肉跳,那丫头的嘴没被堵。刚开始还喊冤,后来是不停地喊着二姑娘救命之类的话。

沈氏浸淫内宅多年,心知此事怕是并不全如元君所说。

裴元君心紧了又紧,一张脸白得吓人,像是无意识般看了一眼那边的证人。

这时先前那个说看到裴元惜离开时笼着袖子的丫头认罪,说她看不惯裴元惜不敬自家姑娘,替自家姑娘与庶女同住一院觉得委屈,故意把那玉佩给裴元惜说是裴元君送的。

沈氏大怒,她自是不会怀疑自己的女儿,只道是下人们逢高踩低为难裴元惜。一个丫头居然敢擅自替主子做主为难庶出的妹妹,如此逾矩直接发卖便是。

“这些个黑心烂肝的奴才,连主子们都敢上瞒下欺。儿媳先前查处不严,差点被这些奴才欺瞒。幸亏母亲出手,这才没让她们姐妹二人生了间隙。”

闻此言,裴元君也是低头认错。说自己相信下人们说的错,差点冤枉裴元惜。那丫头原是要被发卖的,她苦苦求情最后被发贬到庄子上。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康氏和宣平侯都是一副恼怒又松口气的表情,唯有裴元惜茫然着一张小脸,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好像不明白发生什么事。

“是这样的吗?”她疑惑着,像是弄不清这一出出的事情。

沈氏软声温语赔过礼,答应补偿她另外的玉佩。

她面上不见高兴,反倒是咽了一下口水,“母亲,玉佩着实麻烦,这一时说送我,一时又说我拿的,我的头都被绕晕了,还不如冰酪好。”

一个视冰酪比玉佩好的孩子,要说是见财起义偷拿东西谁也不会相信。

康氏可不是沈氏,这其中的弯弯绕绕她身为局外人看得比谁都明白。正是因为明白,她对裴元君很失望。

如果说谎的是三娘,倒是情有可原。因为三娘本就神智有碍,记不住事乱说话也是有可能的。但倘若说谎的那个人是二娘,那么则表明二娘的品性有问题,不可原谅。

“府中的姑娘们,原是各生的各养。这些年我瞧着你们都做得不错,咱们侯府的姑娘说出去也是被人交口夸赞的。如今看来,还是有些不妥之处,还望你们以后严加管教,莫要等出了大错丢了侯府的脸面。”

这是在敲打沈氏。

沈氏和赵姨娘齐齐受教。

“事情已然清楚,都是这些下人们作梗,害得主子们差点起龃龉。我看你养着二娘实属辛苦,三娘以后便养在我身边。”康氏再次开口,间接认可裴元惜入住水榭。

一场闹剧结束,沈氏满腹激愤而来,一脸羞愧离开。

裴元君跟在后面,咬着唇,“劳妈妈,母亲是不是生我的气?”

为何母亲从长晖院出来后没有同自己说话?

沈氏确实有些生气,她气的不是这件事情谁对谁错,她气的是元君手段不过关。即使是要达成某个目的,或是想借机惩治什么人,那也得思虑周全面面俱到。如此漏洞百出,一击即溃简直是丢人现眼。

劳妈妈目光隐晦,“二姑娘,你可是侯府的嫡女,是夫人唯一的女儿,夫人怎么可能会生你的气。”

“那母亲为何不肯同我说话,是不是我令她失望了?”

“二姑娘,夫人就你这么一个女儿,她万般呵护只为你一生富贵荣华。你是嫡出的姑娘,同庶出的妹妹计较本就失下乘。今日之事闹到后来却是你房里的人奴大欺主,老夫人和侯爷心里焉能没有想法。后宅心术,不论过程手段如何,不让人瞧出端倪捉到把柄才是正理。”

这番话实实在在说到沈氏的心里,有些话有些事包括后宅的那些龌龊她很少同元君提起。她以为她的元君在娘家有她相护,以后嫁回侯府亦不会受委屈。所以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情,她不愿意女儿知道。

思及今日之日,她是又恼又愧,恼元君处事不当,愧自己没有教好女儿。看来日后有些事情她还是教教元君,免得日后在内宅上吃亏。

劳妈妈掰开揉碎的讲一通,裴元君总算明白沈氏为何生气。她心里还是不舒服,要不是父亲和祖母有心维护,何至于弄得她自己没脸。

“可是我觉得母亲似乎很喜欢三妹妹,还有父亲和祖母,他们都很喜欢三妹妹。我这个嫡女,反倒事事要靠在一边。”裴元君昂着头,身为嫡女的骄傲不容她垂头丧气。但是她不知为何有些担心,担心那个庶出的妹妹会抢走属于自己的一切。

“二姑娘怎么会这么想?三姑娘是个傻子,侯爷和老夫人不过是怜悯她。她再是在府中得宠,又怎么能越得过二姑娘你。二姑娘你不仅是侯府嫡出的姑娘,还是昌其侯府嫡嫡亲的外孙女。放眼东都城,同你这般出身优越的姑娘能有几个,你又何必在意一个庶出的妹妹。”

裴元君心里好受多了,脸上的傲气越发端得厉害。劳妈妈说得没错,她可是母亲唯一的女儿,无论她做什么母亲都是向着她的。她还是侯府唯一的嫡女,谁也不能越过她。

昌其侯府身为她的外家,自然是事事给她做脸。

为了她的及笄礼,顾氏已经跑了第二回。这一次是来送贺礼的,大大小小的箱笼和隆重的仪式表明昌其侯府对她这个外孙女的看重。

顾氏到长晖院见康氏时,看到裴元惜。

作为娘家人,她自然是听到一点风声。关于宣平侯有多看重自己庶出的傻子女儿,还有裴元惜被养到康氏身边的事。

其中的内情,她也知道一些。

见那祖孙二人和乐的模样,她眼神闪烁。

外家给孙女作脸,康氏也是一脸的荣幸。期间宣平侯带了裴济过来,康氏笑着说裴元惜有点闹人,让裴济带妹妹出去玩。

顾氏听出康氏话里的疼爱和亲昵,心里微微吃惊。再一听宣平侯又在夸女儿字写得如何如何她是惊了又惊,等到裴济称呼裴元惜为妹妹时,她已经不吃惊了。

合着不仅是宣平侯看重这个庶出的三姑娘,便是康老夫人和裴家的大公子都是极为看重的。

出了长晖院,她对自己的心腹感慨,“这宣平侯府也是奇葩,放着嫡出的姑娘不看重,反而抬举一个庶出的傻子。”

“夫人可是替表姑娘不平?”她身边的婆子问。

“我倒不是替元君不平,说实话元君的性子不讨喜。不温柔体贴也不乖巧可人,我怕以后寅哥儿受苦。别说我只是个舅母,就算是我的亲侄女,我也是要事事以寅哥儿为重。她既无胞兄依靠,又无长辈怜惜,能给寅哥儿带来什么?”

昌其侯府日渐落败,她的寅哥儿有才情有抱负,需要的是一门得力的姻亲。姻亲若不能带来倚仗和势力,结来有何意义。

她看不上元君,也看不上小姑子这些年的作为。身为侯府主母,即便没有生下嫡子又如何。挑个忠心的丫头抬为姨娘,再将生下的庶子抱到自己膝下抚养,给自己的女儿培养能依靠的兄弟才是正理。

哪有像小姑子这样的,成日只知宝贝女儿,把个嫡女养得眼高于顶不知变通。这样的姑娘嫁到别人家,同样不顾大局,仅知道盯着自己院子里的一亩三分地,如何能成为寅哥儿的贤内助。

她脸色不虞,“别看是嫡出的姑娘,我看还不如庶出的。要是裴家的三姑娘是个好的,我看倒是比元君合适。”

那婆子不解,“夫人,庶出的哪里比得上嫡出的金贵?”

“这你就不知道了,你刚才有没有看到康老夫人对裴三姑娘的态度,那可真是放在眼里疼的,听说是长得像裴姑爷早逝的亲姐姐。这人的造化真说不清,侯府四个姑娘,偏就裴三姑娘像那个姑姑。说什么命薄,依我看是命好福深厚。”

“还有裴侯爷,左一个我家三娘右一个我家三娘,我记得他称呼元君就只呼其名。裴家公子对裴三姑娘的怜爱是个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叫的是妹妹,不是三妹妹。别说是元君,就是裴家大姑娘也没这个待遇。有长辈父兄宠爱的姑娘家,便是个庶出,也比孤芳自赏的嫡女来得强。若是换成三姑娘,这门亲事我看还有几分划算。”

婆子频频点头,深觉自家夫人说得有理,“只可惜裴三姑娘是个傻的。听说她写得一手好字,这次送给那边的贺礼还是世子爷挑的。”

沈长寅对裴元惜的字赞不绝口,并不因为她是个傻子而看轻。顾氏暗道,如果裴三姑娘不是傻子,哪怕是个庶女,也比元君强。

“是啊,我听寅哥儿提起过,对她满口夸赞。要是换上一换,倒是比现在要合心意。”

主仆二人自以为私下说的话无人听见,却不知处处有耳,恰巧有人密切关注着她们的举动。这番话以最快的速度传到裴元君的耳中,她是气得乱砸一通。

她配不上长寅哥哥,那个傻子却可以?

原来在舅母的心中自己是如此的不堪,怪不得这么多年来明明两家都有意结亲,一直迟迟没有过明路,却不想是舅母不满意。

那个傻子到底有什么好!

一室噤若寒蝉,下人们都不敢出声。

她冷冷地看着人收拾残局,阴沉沉地看着人重新换上新茶具,泡好茶水替她斟上。她一连喝了两杯,目光越发阴冷。

“那个傻子,也配和我争!”

沈氏听她说要亲自送贺礼去水榭时觉得很欣慰,再听她说是想借机和裴元惜和好时又莫名心疼。到底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纵使知道她做错事,身为母亲也不忍心苛责。

顾氏送贺礼上门,因为之前裴元惜养在轩庭院,所以昌其侯府那里也备了一份礼。礼是一套文房四宝,看得出来用过心思。

裴元君打开礼盒一看,见到那如竹青玉的狼毫笔,瞳孔猛缩。

亲自挑选的,还真是用心。

长寅哥哥…

她不允许有人抢她的东西,更不允许有人和她抢长寅哥哥。那是她从小到大都想嫁的男人,谁也不能破坏她的姻缘。

玉管狼毫,那个傻子不配。

水榭是侯府最清静凉爽之处,炎炎夏日之中,唯独这里还有一丝凉爽。树荫郁郁、花草繁盛、假山奇石,小桥流水自成一景。

比起此地,别说是轩庭院,就是老夫人住的长晖院也不过泛泛。

裴元君每走一步,心里的恨就深一分。等到她看到那凉亭之下惬意吃着点心赏着鱼儿的裴元惜时,所有的恨到达顶点。

裴元惜额前的发已经梳上去,露出娇憨又迤逦的五官。一身轻烟细纱的粉色轻快衣裙,头上还簪着玉和珍珠镶成的珠花。

清清爽爽,悠闲自在。

一个庶女,还是个痴傻的庶女。住的地方比嫡女好上不止一倍。还享受着嫡女都不曾有的荣宠,到底是凭什么?

文房四宝被摆在桌上,裴元惜脸上乍现欢喜。

“送给我的?”惊喜之中又有怀疑和阴影,那双迷茫不聚焦的眸子看着裴元君,脸上闪过一丝心有余悸,“不会又要诬陷是我偷的吧?”

裴元君挤出笑意,“那件事情纯属误会,祖母已经查明真相,三妹妹该忘记才是。这套文房四宝是我外祖家送的贺礼,念在你同我一日出生,顺便给你备下的。”

“真是送给我的就好,我可不想再被人说是偷东西的坏人。”裴元惜不满地嘀咕着,猫着眼就打开盒子。

待见真是成套的文房四宝,喜不自胜。

裴元君故意拿起那只玉管狼毫,声音很低,“你看这只笔,笔管用上好的青玉制成,握在手里冬暖夏凉,你喜欢吗?”

“喜欢。”裴元惜连连点头,伸手去接。

“三妹妹,有些东西不是你应得的。这套文房四宝是长寅哥哥亲自挑选的,你可知道他是谁?他是昌其侯府的嫡子,五岁上我舅父就请旨册立他为世子。他出身高贵仪表堂堂,岂是你这等庶出的傻子可觊觎的。他选的东西,你怎么能配拥有。”

裴元君嘴角泛起奇异的笑,手那么轻轻一垂,玉管狼毫落在地上。清脆的响声之后,是断成两截的笔。

裴元惜惊呆了。“你竟然摔断了我的笔!你赔!”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