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两人既然在子嗣问题上达成了一致, 对以后的婚姻生活就更没有隔阂了,两人又聊了下孩子的问题,便直接睡下了。</p>

好事成双,次日两人刚醒来, 便得到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p>

猫寿成功做出了一辆可以在轨道上面行驶, 且速度比之前还要快上许多的蒸汽车。</p>

得到消息之后, 林柳一刻也等不得, 直接让人去通知文武百官后, 便直接与季崧去了皇庄。</p>

蒸汽车正停在轨道上,且还冒着热气。</p>

显然, 在林柳二人过来之前,猫寿等人已经提前试运行过了。</p>

见到林柳与季崧,猫寿直接带着人走到她面前:“姐姐, 我们已经提前试过了,这种蒸汽车在轨道上完全可以如马车一般行止有度,不会再出现之前那种把控不了方向的问题了。”</p>

林柳笑着拍了下猫寿的额头:“怎么不等着我过来?”</p>

猫寿眼珠转了转,不好意思地开口:“这不是担心蒸汽车又出现其他问题, 让你们吓到吗?我们现在确定了, 这辆车完全可以说走就走,说停就停, 而且速度比之前还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原本每个时辰只能跑二十公里,现在直接提高一半,达到了三十公里。若是将鹤林大道上的轨道改成金属的, 将这种蒸汽车安装上去, 从京城到姑苏, 也就只需要几天时间而已。”</p>

猫寿想到这儿, 两只眼睛便湛湛发光。</p>

他本就喜欢这些东西,只是以前总有人说这些东西是奇淫巧技,哪怕姐姐一直说他是天才,父母也从未说他的爱好不好,但每次听到旁人贬低他的爱好,猫寿仍旧会觉得难受。</p>

可他又没办法反驳,因为他做的那些东西虽然新巧,但也确实对人们的生活没什么太大改变。</p>

——也就是个玩意儿而已!</p>

这样的话,几乎是猫寿不喜欢,却又最无力反驳的话。</p>

但现在,一切都不同了!</p>

猫寿献宝似的拉着林柳的手就往蒸汽车的方向走,走到一半听到季崧喊他:“猫寿,我这么大个人站在这儿,你难道就没看见?”</p>

猫寿脚步一顿,不好意思地转头看向季崧:“崧大哥,对不住,我真的太高兴了,所以……”</p>

季崧本也只是玩笑,听他道歉赶紧摇头:“我也挺想看看蒸汽车的,你赶紧带着我们一起过去吧。”</p>

猫寿抿唇失笑,赶紧带着人踏进了蒸汽车的车厢。</p>

三人进入蒸汽车后,丹尼尔等人也紧随而至。等所有人都进入蒸汽车后,蒸汽车不一会儿就响起了“呜呜呜”的声音,不多久便慢慢启动,然后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快,直接绕着轨道将整个皇庄都转了一圈儿。</p>

林柳也是现在才知道,猫寿等人竟然直接将轨道绕着皇庄铺了一圈儿。</p>

但她现在已经注意不到这点儿了。</p>

林柳久违地感受到了现代速度,整个人都沉浸在这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中无法自拔。</p>

蒸汽车在轨道上绕了一圈儿,又一圈儿,一直到蒸汽车里面的煤炭用完之后,蒸汽车才停了下来。</p>

巧的是,正好停在了起始位置。</p>

这也不奇怪,皇庄里面的这些人数学成绩不错,计算一下煤炭消耗还是很容易的。</p>

丹尼尔等人先一步从蒸汽车上下来,林柳与季崧、猫寿三人留在最后。林柳满脸带笑地和两人说着话,再一次对猫寿大夸特夸,好似他就是这世上最厉害的人一样。</p>

猫寿被夸的满脸通红,但眼神亮晶晶的,一看就非常高兴。</p>

季崧站在旁边听着姐弟二人的对话,只觉得好玩儿又好笑。正要说话,一抬头就发现蒸汽车外站着不少官员,林如海打头,文武百官就站在他身后。</p>

季崧赶紧打断两人对话:“皇上,林大人他们来了。”</p>

林柳一愣,转头看向蒸汽车外,直接与林如海对上了眼睛。</p>

三人先后从蒸汽车上下来,然后跟在林柳身后走到林如海面前。</p>

林如海原本有些紧张,如今看到林柳三人平安下来,眼底也不由浮现几分笑意:“皇上方才在蒸汽车上感觉如何?”</p>

林柳笑着回答:“如履平地。在蒸汽车上面也能像是地面上一样走动,而且完全感受不到颠簸。”</p>

林如海惊喜地看了眼猫寿:“速度如何?”</p>

猫寿脸颊通红地点点头:“每个时辰能前进三十公里左右。但这只是在皇庄的轨道上测试的结果,真实速度如何还要等它真正上路之后才能得到准确数值。”</p>

林如海迫不及待地开口:“那还等什么?赶紧让人将这个蒸汽车运到水泥路的轨道上?”</p>

林柳失笑,小心提醒:“父亲忘了,水泥路上的轨道,是木制的,无法承受完全由金属打造的蒸汽机的重量。”</p>

林如海看了眼蒸汽机,有些可惜。</p>

林柳失笑,提议道:“父亲难道不想要亲自感受一下这种蒸汽车的速度?坐在蒸汽车上面,窗外景色飞速后退,那种感觉还是挺奇妙的。”</p>

林如海一愣,视线落在蒸汽车上面。</p>

他们刚才过来的时候,正好看到这辆蒸汽车飞一般地前进,整个车身都出现了残影,看起来尤为可怖。</p>

但想到林柳刚才的话,林如海不由咽了下口水。</p>

其他官员也看到了蒸汽车的速度,更是将林柳与林如海二人之间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此时听到林柳提议,也不由蠢蠢欲动起来。</p>

但林柳问的是林如海,他不答应,其他人连开口的机会都没有。</p>

于是一个个的,立刻开始劝人。</p>

“林大人,您应当还没有乘坐过速度这么快的交通工具吧?您难道就不想知道,速度堪比千里马,却比千里马更方便舒适的交通工具,坐上去到底是什么样的吗?”</p>

“对啊林大人,蒸汽车这么好,以后定然是要大力推行的,您难道就不想在所有人之前乘坐,感受一下蒸汽车的速度?”</p>

“就是就是,林大人,皇上问您是给你面子,您难道还想拒绝吗?您也没必要担心安全之类的问题,林公子他们之前肯定都已经测试过了,才敢让皇上上去是不是?”</p>

……</p>

最后打动林如海的,还是刚归来不久的龟龄,以及如今已经进入户部,成功坐到了户部右侍郎位置的黛玉兄妹二人的劝话。</p>

“蒸汽车虽然是个新鲜事物,但也是猫寿亲手设计制作出来的,父亲难道就不想要体验一下,猫寿做出的蒸汽车到底好不好,又好在什么地方?猫寿肯定希望您能乘上一回的。”</p>

龟龄含笑看向猫寿,冲着他点了点头。</p>

这还是龟龄回到京城之后,与猫寿的第一次见面。</p>

没办法,猫寿这小子自打进入皇庄之后,就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研发蒸汽车上面,一次都没有离开过皇庄。</p>

皇庄到底不在京城里面,消息也不够灵通,猫寿还是见到龟龄之后,才知道他回来了——</p>

林家给他送过信,但他研究起来连一日三餐都会忘掉,龟龄回来的消息只是在他耳边过了一遍,便直接被他压在了记忆最深处。</p>

谁让消息传到他耳边的时候,正是最后最紧要的关头呢?</p>

两兄弟多年不见,也不觉得生疏。</p>

林如海听完这话有些意动,他年纪大了,对跑起来呜呜响,还会发出奇怪声音的蒸汽车有些怯步,但若是为了猫寿,他倒是愿意试上一试。</p>

何况黛玉也跟着开口:“父亲您就上去试试嘛,您上去了,我们才能跟着上去啊。女儿瞧着这蒸汽车非常好奇,也想乘上一回试试呢。”</p>

林如海无奈,深吸一口气后,冲着林柳点了点头,敢直接登上了蒸汽车。</p>

他刚上去,林柳便看向其他人:“你们当中有谁想要试试的?也都可以上去,这车虽然看起来不大,但也可以载上几十个人,你们……”</p>

然后林柳就看见,几乎所有官员都开始蠢蠢欲动。</p>

她顿了下,所有官员加起来那可有上百人了,这红楼版火车也不知道可不可以容纳这么多人。</p>

林柳转头看向猫寿。</p>

猫寿数了下人数,点头道:“可以的。我们之前实验过,这辆车得载重达到了上万斤,百来个人上去完全没问题,就是会特别拥挤。为了得到最好的体验,最好还是分作两批人上去。”</p>

这时候,蒸汽车已经装填好了煤炭,马上就可以启程了。</p>

一群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考虑到各自的形象,不想仪表堂堂地上车,最后却衣衫不整地下来,所以决定听从猫寿的话,所有官员分作两批人乘车。</p>

但在谁第一批上车的问题上,一群人又起了争执。</p>

刚才蒸汽车跑起来的样子,大家都看在眼里,谁又能抵抗是的是的</p>

林柳无奈摇头,直接开口道:“按照官职品阶排队,上去一半人数后,就自动退下等下一次。”</p>

林柳发话,所有人都规矩起来了。</p>

在林如海等人试乘车的时候,林柳与猫寿则直接将蒸汽车的名字商量出来了。季崧提出了一些比较文艺且符合华夏文化的名字,比如烛龙之类,不过遭到了猫寿等人的一致反对。</p>

在这群人看来,车就是车,取名最好通俗易懂、朗朗上口。</p>

猫寿虽然熟读四书五经,但因为长时间接触理工科知识,又与丹尼尔等人长时间接触,思维方式也已经被同化,听到同僚们的说法,也一直连连点头。</p>

林柳的话,出于怀念和习惯的原因,也赞成他们的想法,最后一番商量,还是给蒸汽车定下了火车的名字。</p>

等到商量好后,火车已经停在了他们面前。</p>

林如海等人下来,第二批官员上去。</p>

林如海与龟龄、黛玉等人此时满脸兴奋,几乎克制不住心里的激动之情。尤其是黛玉,简直恨不得当场赋诗一首,好表达自己对这火车的喜欢之情。</p>

她最后也确实写了诗词,并成功让火车提前扬名,引起了不小的轰动。</p>

不过因为没有见到火车的实物,这首诗引起的热度没多久就被其他的新鲜事顶替,几乎没有多少人还记得了。</p>

但鹿岁看到了。</p>

鹿岁这小子虽然一直在为下一届的科举考试备考,却并非那种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他不但一直关注着自己的所有生意,外面的消息也从没拉下过。</p>

更何况他作为林家人,也不可能不知道火车的存在。</p>

他眼光敏锐,立刻提出想要将水泥路边儿上的轨道换成铁轨,直接改造成火车车道。</p>

不过这个提议提出之后,经过林柳等人商量,还是被否决了——</p>

因为火车速度虽然快,但也确实非常污染环境。</p>

尤其是煤炭燃烧起来,烟囱里面飘出来的滚滚黑烟,还有火车行驶的时候发出的巨大噪音实在不合适在城市内投入使用。</p>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之前做的轨道是为轨道马车专门设计的,轨道旁边还有一大半非常宽敞的水泥路——</p>

火车大家都知道,因为速度太快,若是在火车行驶的时候太过靠近,非常容易因为压强的缘故被吸到火车上,或者跌入轨道,导致悲剧的发生。若是直接将原本给马车建造的轨道改成火车轨道,之前的水泥路就完全浪费了。</p>

鹿岁在亲眼见过火车的速度,并从猫寿的口中得知,火车还可以改造提速之后,也打消了这个想法。</p>

不过眼看着宝藏就在眼前,却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投入使用,鹿岁难免觉得沮丧。</p>

但他并未沮丧多久,因为很快丹尼尔那群人就弄出了钢。</p>

有了钢,铁轨就有了骨。</p>

火车的车皮也有了合适的原材料,不至于因为风吹雨淋而生锈,寿命短暂到必须时常更换。</p>

消息传来之后,林柳迫不及待地下令,直接让工部尚书带着人去勘测路况,决定直接修一条从京城到姑苏去的铁路。</p>

铺设铁路需要炼钢,之前为了生产水泥而建造的水泥坊,也被直接征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p>

消息刚传出,从京城到姑苏这一路的水泥坊便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工作,铁路需要的铁轨,也在严格的标准下如流水般从每一个水泥坊内被生产出来。</p>

等到铺设铁路的工人来到附近,这些铁轨便会被送到铺设铁路的地方,效率高效,完全不会浪费一点儿时间。</p>

唯一的问题是,随着铁轨的生产,国库的钱也像是流水一样地花了出去。</p>

不只是铁轨要钱,开采与炼钢同样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p>

而且因为火车的特殊性,轨道的铺设建造也必须选在偏僻一点儿的地方,这中间花掉的银钱自然也是一笔庞大的数目。</p>

鹿岁得知此事后,直接找到林柳说愿意出钱。</p>

但被林柳拒绝了。</p>

林柳失笑:“这火车肯定是用来载货和载人的,而不管是运送货物,还是载人到另一个地方去,肯定不会是免费的,光是运货和卖票的钱都能回本儿,没必要薅你的钱。你大可以放心。”</p>

鹿岁玩笑道:“我这不是想着,我出钱,以后不管是出行还是送货都可以免费吗?”</p>

林柳无奈地看着他:“那你不得亏死?我知道你是想要帮我,但没必要,国库还有钱,这也不是水泥路那种不能回本儿的买卖。”</p>

鹿岁见林柳坚持,这才没有说话了。</p>

他对火车的热情一直不减,虽然自己被鹤年拉着在家苦读,却特意派了几个人跟着火车施工队一路前行,一路上的大事小事全都被记录下来,还被他直接刊登在了报纸上。</p>

虽然只是占据了一个豆腐块儿大小的地方吧,但长年累月地报道同一件事,那个位置都快要固定成为火车的报道专栏了。</p>

原本已经消散的火车热度,也随着报道而引起了不少关注。</p>

一直到几个月后,火车的轨道铺设完毕,火车也在林柳的主持下载着几千斤的货物并上百号人,只花了几天时间就从京城抵达了姑苏,火车一下就成了整个国家最最显眼的存在。</p>

无数人都在欢呼火车的出现,并为之吟诗作赋。</p>

这时候,黛玉之前写的那首诗爷再次被人挖了出来。她的遣词造句向来灵性,且有自己的风格。</p>

一群人将黛玉那首诗找出来之后,越是看,就越是觉得眼熟。</p>

最后还是一位黛玉诗词的忠实粉丝,发现了黛玉与之前、乃至现在都一直在为鹤年的话本儿写诗的那位诗人之间的联系。</p>

而当他提出此事之后,其他人也都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 ,立刻开始寻找证据证明他说法的真假。</p>

与此同时,也有不人开始顺着黛玉这根线,直接摸到了当初经常与黛玉一起给话本儿供稿,写出来的诗作也时常被刊登在报纸上,任人投票的另一位诗人。</p>

因为书肆的背后老板是鹿岁,他是林家人;为话本儿写诗的黛玉,也是林家人;联想到书肆刚刚开业的时候,书肆就拥有了非常多才学过人的读书人帮忙站台——</p>

虽然大多只是顶着一个笔名,并未暴露自己的真是身份,但当初那么多文人大儒会被话本儿与报纸的内容吸引,本就说明为书肆写书,以及为报纸供稿的那些人,到底有多优秀。</p>

原本还有人想不通,一家平平无奇的书肆为何能找到这么多的优秀文人帮忙站台,如今将鹿岁与黛玉的身份联系到一起……</p>

哈,破案了!</p>

一直为书肆写话本儿的那些人,还有另一位给话本儿写诗的诗人,应该都是林家人吧?</p>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