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的街景,由于多次在此倒车、路过和驻留,潘梦婷是非常熟悉的。
熟悉到就像是熟悉自己的一根儿无端落地的头发丝儿一样。
刚一下车,来到外面的街道上,眼睛猛一触及,在别人看来这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的,甚至是破败的所谓街景和走在街景里的老乡们时,她还是感觉自己身上的血液好像一下子热了。
每一次触及,都是这样。
这似乎早已经形成了一种天然的、血性的力量,冲击着她的某一处脆弱的神经,使她对故乡的景致百看不厌,对乡音百听不厌,每一次遭遇好像都有新感觉,每一次新感觉好像都使心灵得到一次有回音的震撼。
但这一次一如既往的震撼,除了这种思乡的情绪在作怪,好像还有其他的思绪在悄悄发挥着某种作用,让她感觉这一次非比寻常,这一次的确不同以往,她忽然意识到了它的特殊性。那么,它究竟特殊在哪里呢?
站在人来人往的街头,潘梦婷感慨万千。
生活的变迁、人生的变故在她,好像是穿梭在云层里的星星,若明若暗起来。
好多次她站在街头,都感觉到了一种生活的变迁、人生的变故,但这一次似乎会有一种实质性的变化,因此别具一格,会对她接下来的人生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她心底也特别在意起来。
这一次对她来说似乎一开始就注定了具有某种历史性的、开创性的意义;这一次,如今你回来了,却很难再走出去,真的,你很难再走出去了!听,一个好像是来自于天边的声音告诉你:你就别想走出去了。在家里老实的呆着吧!
这一次,如今她身临其境,倍感苍茫却已无言。
一种感伤的情绪在自己心底潜伏多时,它选择场合,选择时机适时的发作。就在眼下,那就发作吧,此时它已经代替了她全部的语言和情感,化作一泓发源于心底的清泉,就让它默默的,默默的流经你——故乡,轻轻的,波光靓影的水的新娘,高抬脚轻落步,不打扰她的宁静,不踩疼她的土地。
三年了,在外漂泊三年,现在,你,你终于回来了。
这风筝的线团儿就在故乡母亲的手里,你漂泊的再远,再远,到母亲收线时,你还是要回来的。这不,眼下她这只在异乡漂泊三年的风筝,被故乡的母亲给如期的收回来了。
就是母亲不呼唤她,她自己也是要回来的。
归心似箭。每一个在外漂泊的游子都是这样。
想到这儿,潘梦婷笑了:瞧你说的,好像你三年没有回来一趟似的,就好像母亲把你给抛弃在外乡的天空,不要你了似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每年寒暑假你不都是回来吗?妈妈每时每刻不都在期盼你回来吗?
母亲的风筝也不能总是在放着啊!有风雨的时候也得避一避。把线收回来,让风筝呆在一个安全而温暖的地方,休息一下,这个地方对你来说,就是故乡了,就是故乡这个温馨的港湾了。
除了故乡,还能有哪里呢?外面的城市再好,再风光,但终究不是自己血脉生成、落地的地方。故乡的观念,已经在你灵魂深处,发芽,破土而出了。最主要的是,故乡,那是母亲居住生活的地方,对你有着梦幻一般浓浓的吸引,你就是在梦里也不会停止回归故乡的脚步。
而且,母亲就是你的故乡。这样想的话,潘梦婷觉得自己对故乡概念的理解和接受,就有了两重含义:一个是实体存在的那个自然区域,另一个就是母亲,母亲无论在哪里,都是你的故乡。那么,现在母亲在故乡里,那故乡就是你的故乡的故乡了。
因此,她对故乡的理解和接受,既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现在,她更在意和看重的是对故乡精神层面的理解。只因为母亲的缘故。
但这次回故乡来,潘梦婷知道,是绝对不同于以往的。
就是说,以往自己这只风筝收是收回来了,但度完寒暑假很快就又放出,但这次,收回来了也许就再也飞不出去了。
你在外地读完高中,终于毕业了,现在回来了。
这只风筝收回到故乡,收回到母亲手中,然后你就把再次飞翔的翅膀给折断吧!毫不留情的给折断了。不,是生活借你的手把自己再次飞翔的翅膀给折断的。生活借你的手时,口气有多生硬,力气有多大,不借给它都不行——
那就借给它好了,让它折断好了,痛痛快快的折断好了。
但在自己未来的翅膀被折断之前,潘梦婷还有最后的一个庄重的结束形式,那就是参加一年一度的高考。然后,你就彻底没事儿了,呆在家里了。外面的世界外面的城市,你就没戏了。
高考,这是自己此次回到故乡来的一个充足的理由。
堂而皇之的理由,走形式的理由。
理由行驶完毕,你就彻底的在故乡黑土地里,在陪伴母亲的岁月的钟声里,你就销声匿迹了,被生活的尘埃填平了你无数想象中的车辙,真的,你就彻底的销声匿迹了。
改革开放之初,潘梦婷和许多中国人一样,思想上的开放和释然还远远跟不上经济开放的步伐,还死死的抱着故乡的观念不放,认为离开故乡就是步入人间的地狱一样,因此习惯于垂死挣扎。那时的热门电影《人生》那样,就是走出故乡了,遇到点挫折,还是回到故乡来,就是接受惩罚也是心甘情愿的。这个电影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思想倾向——死死抱住故乡的观念不放。
对故乡越是垂死挣扎,好像就越是一种伤痕之美。颇具美学价值,而与实用关系不大。潘梦婷就是这样。而且,对她来说,还有亲爱的母亲夹杂在里面,她就更是觉得故乡的神圣和美妙。
现在你参加高考,不管考的怎么样,不管考完后干什么,你先参加考试吧!然后再说吧!你要清楚,这是高考,不是一般的考试。既决定命运,又代表中国学生最为辉煌的人生入门礼节与荣誉,这就是高考,这是你也是每个中国学生心底的圣经一样。当然,它更是你心底的圣经。
潘梦婷在外地的绥化市读高中,属于借读生,高考必须要回到户口所在地报名,方能取得报考资格。那时的高考分初考和终考两个阶段,高中毕业考试过后,借读生就要回户口所在地参加初考,时间在每年的六月初。
初考过关后才能被允许参加终考,时间在每年7月的7日,8日,9日三天,对考生和他们的家长来说,这三天非常重要,非常固定,多年来雷打不动。
潘梦婷的家在肇源县的农村,但她的户口所在地在肇源的邻县——肇州县。这样她就必须到户口所在地——肇州报名参加高考。
对即将在肇州县参加高考的终考,潘梦婷知道结局只有两个:考上或者考不上。就这两个结局,很简单,一清二楚。
如果是考不上,你就根本不会再走了,你就永远的驻守在这里了,永远驻守在母亲的身边,这风筝就永远的歇息在这里了。
但如果考上了呢!是不是就能走上了呢?恐怕你还是走不了,想走也走不。因为你看到,母亲现在身体很糟糕,生活对她太不容易了,简直可以说是太残酷了,生活已经把她这只生命的蜡烛风蚀殆尽了——说真的,你不忍心让母亲孤单的留守下去,独自承担着生活的沉重压力。
而自己的书念到高中毕业,对一个家是农村的女孩子来说,知识量和气质度都已经足够了,富富有余了,潘梦婷对此已经是很知足。嫁人在学历上也算是一个高水准了,以后愿意看书,自己在家也一样能看。农村就是再穷,但是你抽出一点闲钱买几本文学名著,订阅两种文学期刊,还是绰绰有余的。
是的,在大人们看来,一个农村丫头,书念到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确实算是可以了。在农村,你会被看成是一个学过知识、文化的明白人,被当作知识的锦囊妙计一样,人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都愿意跑来问你,面子上也确实够荣耀的。
在农村,一个高中毕业生,在那时,是完全可以伸开手脚,畅游田地了。
总之生活对你来说,亲爱的,无论是考上考不上你都走不了,就是你还心存一丝念头想走,但你也走不了的。从此人生的足迹就陷在故乡的泥土的车辙里了。你把它不要看成是车辙,而要看成是诗行,来自于田园气息的一行行美丽的诗句。
这样一想,还有什么东西在你心底不能放得下?而且,这样一想,你往下放的过程还特别的轻松和坦然,愉快之至了。
亲爱的,你把物质的不如意不看成是一种损失,而看成是一种积极的精神,看成是一种物质的不如意向精神的收获转向,你获得的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也许这是唯心主义,但是,来一点唯心主义有什么不好吗?
哦,这富饶肥美的黑土地,这里面不也是孕育着无数的芳草与鲜花,梦想与激情嘛!你这只风筝即使有飞翔的梦想那是再也飞不起来了,因为,你会无端的被它们吸引,陶醉在此犹如世外桃园一般。
你会陶醉在此,与亲爱的母亲相伴,乐而不知往返。
那就不飞,老老实实的和亲爱的妈妈驻守在这方天地里,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压力,供弟弟妹妹继续读书,让他们走出农村,让他们成才,让他们到广阔的城市天地里大有作为。这,对你的精神来说,如果算不上是什么崇高,那也是很好的安慰了。你也一样很满足。
谁让你是老大呢?如果说老大就是该死,那你就该死好了。而且,谁让你是——,嗨!别说了。别想这个问题了。
谁让你是孔子儒家学说忠实的信徒呢?这是悄然间嵌入中国人骨缝里的魂魄,一丝一缕,都透出潜移默化、至深至远的功底儿。你就是这样,把老祖宗的“仁义礼智信”一类的天然的古训,悄然间融化为你生命的基本走向,并被它牢牢的掌控,轻易跳不出来,而且,你也是真心实意的信仰老祖宗的。老祖宗说的,那可是真知灼见,经受住千古时间的检验,非常有道理,做人应该如此。
而像“狼”一样的为人处事,具有“狼性”,毫不客气的、不遗余力的杀戮吞咽,血肉横飞,也许这能为人争来许多的优势便利,成为竞争获胜的砝码,但这绝不是潘梦婷的信仰。就是再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她也不会把“狼性”当成自己的“人性”。没办法,每个人的生活不同,选择的信仰也当然不同。
你无法走出去也不能走出去,潘梦婷知道,这就是自己生活的规定性。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自己专属的规定性。你的规定性,不必问为什么,就是如此。
好像一切早已经天定,这就是命,宿命。其实她虽然不怎么信命,但最终她总是喜欢用它做解释,似乎这个解释比理性的道理更能说服自己,也更能安慰自己,那就这样解释好了,没什么忌讳。
但把自己的无可奈何和无能为力的感觉一股脑的推给老祖宗和命运,虽然并不公平,但他们总是最终的评判和裁决者。这,也是你的信仰。
因为,他们看上去,似乎都具有了一种神奇的力量。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左右你的人生,把你牢牢的安抚在生活固定的轨道上,你丝毫动弹不得。
就这么神奇。
这多少能还能给她的无意或者有意的逃避带来点精神的解脱,原来自己和很多人一样,是需要一点所谓的精神解脱的。
潘梦婷似乎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你没有宗教——西方的宗教,那个很正规哦,好像你也是很羡慕,但你有儒教,你信儒教,信命运,一样也能使你获得精神的安慰和解脱。不管是什么样的形式,只要你心底不空虚,只要你能借用老祖宗也好命运的概念也罢,只要你能因此想得开,那它就是你需要的宗教。
小城的街景,由于多次在此倒车、路过和驻留,潘梦婷是非常熟悉的。
熟悉到就像是熟悉自己的一根儿无端落地的头发丝儿一样。
刚一下车,来到外面的街道上,眼睛猛一触及,在别人看来这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的,甚至是破败的所谓街景和走在街景里的老乡们时,她还是感觉自己身上的血液好像一下子热了。
每一次触及,都是这样。
这似乎早已经形成了一种天然的、血性的力量,冲击着她的某一处脆弱的神经,使她对故乡的景致百看不厌,对乡音百听不厌,每一次遭遇好像都有新感觉,每一次新感觉好像都使心灵得到一次有回音的震撼。
但这一次一如既往的震撼,除了这种思乡的情绪在作怪,好像还有其他的思绪在悄悄发挥着某种作用,让她感觉这一次非比寻常,这一次的确不同以往,她忽然意识到了它的特殊性。那么,它究竟特殊在哪里呢?
站在人来人往的街头,潘梦婷感慨万千。
生活的变迁、人生的变故在她,好像是穿梭在云层里的星星,若明若暗起来。
好多次她站在街头,都感觉到了一种生活的变迁、人生的变故,但这一次似乎会有一种实质性的变化,因此别具一格,会对她接下来的人生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她心底也特别在意起来。
这一次对她来说似乎一开始就注定了具有某种历史性的、开创性的意义;这一次,如今你回来了,却很难再走出去,真的,你很难再走出去了!听,一个好像是来自于天边的声音告诉你:你就别想走出去了。在家里老实的呆着吧!
这一次,如今她身临其境,倍感苍茫却已无言。
一种感伤的情绪在自己心底潜伏多时,它选择场合,选择时机适时的发作。就在眼下,那就发作吧,此时它已经代替了她全部的语言和情感,化作一泓发源于心底的清泉,就让它默默的,默默的流经你——故乡,轻轻的,波光靓影的水的新娘,高抬脚轻落步,不打扰她的宁静,不踩疼她的土地。
三年了,在外漂泊三年,现在,你,你终于回来了。
这风筝的线团儿就在故乡母亲的手里,你漂泊的再远,再远,到母亲收线时,你还是要回来的。这不,眼下她这只在异乡漂泊三年的风筝,被故乡的母亲给如期的收回来了。
就是母亲不呼唤她,她自己也是要回来的。
归心似箭。每一个在外漂泊的游子都是这样。
想到这儿,潘梦婷笑了:瞧你说的,好像你三年没有回来一趟似的,就好像母亲把你给抛弃在外乡的天空,不要你了似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每年寒暑假你不都是回来吗?妈妈每时每刻不都在期盼你回来吗?
母亲的风筝也不能总是在放着啊!有风雨的时候也得避一避。把线收回来,让风筝呆在一个安全而温暖的地方,休息一下,这个地方对你来说,就是故乡了,就是故乡这个温馨的港湾了。
除了故乡,还能有哪里呢?外面的城市再好,再风光,但终究不是自己血脉生成、落地的地方。故乡的观念,已经在你灵魂深处,发芽,破土而出了。最主要的是,故乡,那是母亲居住生活的地方,对你有着梦幻一般浓浓的吸引,你就是在梦里也不会停止回归故乡的脚步。
而且,母亲就是你的故乡。这样想的话,潘梦婷觉得自己对故乡概念的理解和接受,就有了两重含义:一个是实体存在的那个自然区域,另一个就是母亲,母亲无论在哪里,都是你的故乡。那么,现在母亲在故乡里,那故乡就是你的故乡的故乡了。
因此,她对故乡的理解和接受,既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现在,她更在意和看重的是对故乡精神层面的理解。只因为母亲的缘故。
但这次回故乡来,潘梦婷知道,是绝对不同于以往的。
就是说,以往自己这只风筝收是收回来了,但度完寒暑假很快就又放出,但这次,收回来了也许就再也飞不出去了。
你在外地读完高中,终于毕业了,现在回来了。
这只风筝收回到故乡,收回到母亲手中,然后你就把再次飞翔的翅膀给折断吧!毫不留情的给折断了。不,是生活借你的手把自己再次飞翔的翅膀给折断的。生活借你的手时,口气有多生硬,力气有多大,不借给它都不行——
那就借给它好了,让它折断好了,痛痛快快的折断好了。
但在自己未来的翅膀被折断之前,潘梦婷还有最后的一个庄重的结束形式,那就是参加一年一度的高考。然后,你就彻底没事儿了,呆在家里了。外面的世界外面的城市,你就没戏了。
高考,这是自己此次回到故乡来的一个充足的理由。
堂而皇之的理由,走形式的理由。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