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折人生――走出坎坷(5)(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83年6月,县教育局发出通知说,凡是“文革”中到中学任教,本人没有大专文凭的原小学编制教师,必须经过考试,择优录取,才能转为中学编制的教师,其余将下放小学任教。当时被点到名的对象,感到一种耻辱,有的表示抗议,不肯报名参加考试;有的惋惜自己的业务,只好忍气吞声;也有的贪图中学名声,在积极地准备。旁观者对这些人有点幸灾乐祸,好似他们都是些盗名窃誉之徒。

我劫数难逃,也在应考者之列。说实在的,当初名曰“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动员我到中学教英语时,正是领导焦头烂额四处找不到人的时候。十二年来经过自己刻苦学习,钻研,并未辜负这一重任。待到中学里头教师过剩,其中就有我培养出来的学生,却要拿这些人开刀。本来当教师就是培养人的园丁,“点燃自己,照亮别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无可厚非,作为阶梯,心甘情愿。可是用一个“没有大专文凭”为由,将这些人撵到小学去,不但没有“光荣”的份儿,还落得个滥竽充数之嫌,大家受得了吗?

回想自己何曾害怕过考试,但年龄大了,记忆力就不如前。平常教学讲究的是教学方法,对没有涉及到的知识,遗忘自然就快,比起当学生专事学习知识,有很大不同。领导不肯深入课堂认真听课,了解每位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看其是否胜任称职,而采用这种简单省事的考试办法,恐怕谈不上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历来一些人办事喜欢跟“风”,那时盛行考试,这固然是检验学识水平的一种手段,但绝不是唯一的办法。对象不同,考查的方式不该都是一样。有人就喜欢条条框框,所谓有章可循好办事,做什么都不肯从实际效果出发,而愿意划一条线,于是“线”上的幸运,“线”下的倒霉。如此而已。

一场考试之后,一些人被“淘汰”到小学去。我虽是“考上”留任,却已经有点自卑,大家都知道我是没有大专学历的人,能教中学吗?有些人总愿意找一些自己比别人“优越”的地方,来看轻别人。比如出身呀!家庭背景呀!学历更是其中之一。他们不愿去看一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生怕失去自己的“优势”。我好象觉得别人在冷眼含笑,认定我是个好慕虚荣的人。

好的是通过一场考试,多少能看出一点优劣。同年9月我又被调到规模设备更完善的第三中学任教。但到了1984年初,上面又一次通知,除了由国家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外,凡是从社会招聘的人员,所谓“以工代干”者,一律得通过考试,才能转为“国家干部”,否则只有“职工”的待遇。我尽管已工作了二十五年,原来同那些毕业生还有这样的区别,我可从来没想到。幸而又考“合格”了。但显然要比“明媒正娶”的逊色多了。此时还需要有一份“计生证明”,说明你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我说当年我们是在国家规定之前自觉采取计划生育,医生没有给我们开“证明”,我们也不想要“证明”。如今最小的儿子快初中毕业,我上哪儿打“证明”去。可主办人员说:“手续不完整,不能办理‘转干’。”后来是校长出面为我“担保”,才获得批准。人生中象这样“有趣”的事还真不少,以后也不知还要再遇到多少?(待续)

1983年6月,县教育局发出通知说,凡是“文革”中到中学任教,本人没有大专文凭的原小学编制教师,必须经过考试,择优录取,才能转为中学编制的教师,其余将下放小学任教。当时被点到名的对象,感到一种耻辱,有的表示抗议,不肯报名参加考试;有的惋惜自己的业务,只好忍气吞声;也有的贪图中学名声,在积极地准备。旁观者对这些人有点幸灾乐祸,好似他们都是些盗名窃誉之徒。

我劫数难逃,也在应考者之列。说实在的,当初名曰“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动员我到中学教英语时,正是领导焦头烂额四处找不到人的时候。十二年来经过自己刻苦学习,钻研,并未辜负这一重任。待到中学里头教师过剩,其中就有我培养出来的学生,却要拿这些人开刀。本来当教师就是培养人的园丁,“点燃自己,照亮别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无可厚非,作为阶梯,心甘情愿。可是用一个“没有大专文凭”为由,将这些人撵到小学去,不但没有“光荣”的份儿,还落得个滥竽充数之嫌,大家受得了吗?

回想自己何曾害怕过考试,但年龄大了,记忆力就不如前。平常教学讲究的是教学方法,对没有涉及到的知识,遗忘自然就快,比起当学生专事学习知识,有很大不同。领导不肯深入课堂认真听课,了解每位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看其是否胜任称职,而采用这种简单省事的考试办法,恐怕谈不上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历来一些人办事喜欢跟“风”,那时盛行考试,这固然是检验学识水平的一种手段,但绝不是唯一的办法。对象不同,考查的方式不该都是一样。有人就喜欢条条框框,所谓有章可循好办事,做什么都不肯从实际效果出发,而愿意划一条线,于是“线”上的幸运,“线”下的倒霉。如此而已。

一场考试之后,一些人被“淘汰”到小学去。我虽是“考上”留任,却已经有点自卑,大家都知道我是没有大专学历的人,能教中学吗?有些人总愿意找一些自己比别人“优越”的地方,来看轻别人。比如出身呀!家庭背景呀!学历更是其中之一。他们不愿去看一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生怕失去自己的“优势”。我好象觉得别人在冷眼含笑,认定我是个好慕虚荣的人。

好的是通过一场考试,多少能看出一点优劣。同年9月我又被调到规模设备更完善的第三中学任教。但到了1984年初,上面又一次通知,除了由国家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外,凡是从社会招聘的人员,所谓“以工代干”者,一律得通过考试,才能转为“国家干部”,否则只有“职工”的待遇。我尽管已工作了二十五年,原来同那些毕业生还有这样的区别,我可从来没想到。幸而又考“合格”了。但显然要比“明媒正娶”的逊色多了。此时还需要有一份“计生证明”,说明你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我说当年我们是在国家规定之前自觉采取计划生育,医生没有给我们开“证明”,我们也不想要“证明”。如今最小的儿子快初中毕业,我上哪儿打“证明”去。可主办人员说:“手续不完整,不能办理‘转干’。”后来是校长出面为我“担保”,才获得批准。人生中象这样“有趣”的事还真不少,以后也不知还要再遇到多少?(待续)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