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节(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头说道:“嘿,老张头,你这个月的果银税还没‘交’呢?快点快点,再不‘交’我们就把你的苹果收了,‘交’到衙内抵债去。”

老张头弯腰作揖求饶道:“两位官差,今日才初五,小老头五日来才卖了十五个钱,爷要就拿走。”

一个白役回答道:“呸,你糊‘弄’谁呢?十五个钱够干啥?说啥也得一两银子,快拿出来。”

老张头哭丧着脸,兜翻出褡裢内所有的钱,也就只有十几个铜钱:“官爷请看,小老头可没有虚瞒,真的只有十五个钱。”

那个白役竟把那十五个钱抢走,恨恨地说:“再给你三天时间,赶紧给我凑足一两银子,否则以后就别想在这里摆摊卖苹果了。”

老张头还要在乞求宽饶几天,那几个白役却转身而去,径直耀武扬威而去。

李明又长长地吐口烟圈,问朱康道:“你这月的‘肉’头税可‘交’了?”

朱康答道:“初一就‘交’了,不‘交’还有得卖?”

李明又说道:“可不是么?怎么挣钱也不好挣,要我说,索‘性’反了拉倒。”

朱康一听,吃了一惊,凑过来悄声对李明说道:“老兄快噤声些,发个牢‘骚’就算了,可别‘乱’说话,小心被人听见,拿你进县衙。”

李明愤道:“反正拿也是死,不拿也是死,我们光和尚一个,怕他干啥?再说了,反了还能有几天好日子过,总比在这里哭爹喊娘强。”

朱康细思,好像也是这么个理。他在这里寒‘露’风霜的,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看那些白役一个个耀武扬威的,把别人的血汗钱轻轻松松就拿走了。他们比自己多长了一颗头?凭什么他们能自己就不能?这么想着,立即感觉血脉喷张,问道:“反就反,老兄你说咱怎么反?”

这一问可把李明问住了,刚才他也就气愤随口一说,这会儿真让他反,他可不知道该怎么反。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他才慢慢说道:“要想反,先得有个名号才成。小老弟,你是姓朱么?”

朱康郁闷答道:“老弟我姓朱姓了三十五年,还没换过。”

李明点头说道:“对了,我们就说你是崇祯帝的太子,逃亡到陕州当了屠夫。今日,你朱家太子重新起义,要夺回大明的江山。”

朱康摇头说道:“老兄你比我晕。你想想,今大清建国也百十年了,我今年才三十五岁,要当崇祯帝的太子也不可能啊。这名号太不靠谱,还是快想其他的。”

李明呵呵笑道:“老弟才晕呢,儿子当不成,你就不能说是孙子么?反正你姓朱,他也是朱,你也是朱,谁还查你宗谱来不成?”

话是这么说,可随便一个人就能反起来?到底要怎么反呢?这也是一个问题。李明又忖思一会儿,突然说道:“你可知道我们县衙最近新来了一个知州么?据说从府里下来考察官风的。”

朱康答道:“我知道啊,前日知县府里的小二子还从我这儿拿了几十斤猪头‘肉’,一个铜板都没给,说是知县要孝敬梁大人的。我想这梁大人可就是你说的知州大人?”

李明点头说道:“你说得不错。我听说这梁大人没有住在官衙,在‘方家老店’住着呢。我们只要去方家老店劫持知州,然后攻占县衙,不就反了么?”

朱康想想这办法可行,可是要怎么劫持知州呢?

李明说道:“这个老弟你不用担心,你就好好扮你的太子爷吧。我认识几个道上的朋友,专‘门’做这种事。我只说攻占了县衙,县里的银子随他们拿。他们都是一些要钱不要命的,什么事都敢做。”

朱康说道:“那最好。我这就收拾东西回家,看能翻出两套前明时的衣服不能?”

李明又说道:“你可不能穿平民服装,干脆去三‘弄’里买套戏服穿,一定要是带龙饰的。”

朱康点头说好。两人分头行动。朱康去买戏服,李明也收拾摊子找道上的朋友去了。好在这些朋友多无事可做,随叫随到。听说县衙的银子随便拿,立即钱‘迷’心窍,踊跃着要去劫持梁知州。

这梁广树刚从府里下来,查办官员官风政绩。为了做表率,索‘性’官衙也不住,自个掏腰包住了客店。这日,正在老店坐着,泡了一壶茶,和老板闲侃,此地收成怎样?买卖好做不?官家可还清廉否?不想,白日里从天而降一伙儿扛着刀剑的男人,二话不说,只问一句,谁是梁知州?那店家吓坏了,‘迷’‘迷’‘蒙’‘蒙’地用手指了指梁广树。这伙儿男人上前捆住了梁广树,直奔县衙而来。

梁广树还不明所以,问道:“你们是县衙的衙役么?我说不去县衙住就不去,用不着绑架我去。你们可回去禀告你们知县,若让我查出有违官风政绩的事情,一律严办。”

为首一个四十左右、膀大腰圆的汉子说道:“对不住大人了,我们是来造反的,不是请你去县衙吃饭的。”

梁广树一怔,继而脸‘色’发白,结结巴巴地说道:“你们造什么反?”

那汉子说道:“你去了县衙就知道了。”

不一会儿,他们直闯县衙,敲开大‘门’,对里面的衙役说道:“我们手中拿着从府里来的知州大人,快去告诉我们的沈知县,就说我们反了。”

衙役差点没晕倒,见他们手中果然绑着梁大人,也不敢怠慢,一溜烟进去禀告知县去了。q

第0115章 朱家太子案

( 纯文字在线阅读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看到双蛇山和虎头山的密折之后,乾隆的心才算踏实了,要了御膳却又吃不下,停了箸呆呆地只是出神。他刚从李卫府里回来,得到一些对宫里不好的消息,只管闷头想了一会儿≡从夏不仁被杀之后,侍候他的太监名叫高无庸。

高无庸见主子只管呆呆出神,近前小心问道:“万岁爷,可是今天的膳食不合口?用不用奴才把尚膳正叫过来,好好训斥训斥。”

乾隆没说话,又吃了两口,实在没有胃口只好命人撤膳起身踱了两步,对高无庸说道:“你去看和亲王在不在上书房,要在,叫他过来。”

高无庸答应一声,小步快走出去。刚要出门,又被乾隆叫回来:“对了,锦绣澜的艾若晴,一并叫进来。就在这里再摆一桌精致小菜,朕和他们聊聊。”

高无庸答应是,这才转身而去。不一会儿,和亲王弘昼先到,早有太监准备了一桌菜肴放在殿上。王爷正要磕头,乾隆摆手说道:“五弟免了吧,快起来坐下。我派人去叫若晴也过来,你们给朕说说双蛇山的事情。”

王爷坐在凳子上笑说:“皇上还准备了庆功宴啊,臣来的时候还没吃饭,正好在皇上这里打秋风了。”

乾隆笑道:“你吃吧,朕已经吃过了没什么胃口。”听皇上吩咐,王爷还有什么好说的,正好大快朵颐。又过一盏茶功夫,高无庸才回来禀告道:“艾公子就在殿外。”王爷这才抬起头问道:“皇上把若晴也叫进来了?”

乾隆说道:“让她进来聊聊。”

王爷点头说好。公子进来跪拜行礼,乾隆微微一笑,让公子坐在王爷对首。公子宛然坐下。乾隆说道:“听五弟说,双蛇山一战,还有若晴的功劳呢?所以今日把你叫来,我们好好喝个酒,说说话。”

公子淡淡答道:“皇上过奖了。全是王爷指挥若定。若晴只是做了一回看客,双蛇山的剿匪成功,和若晴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乾隆又对和亲王说道:“这么说来,五弟可是胸怀大略,机智过人。你这亲王不从政对朕也忒无情了些。”

王爷原本正在大口喝酒,听皇上这么说。急忙扔下酒壶笑呵呵说道:“皇上也忒高看臣了。臣时常念道: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政事什么的,和臣没什么关系,臣也懒怠琢磨那些事情。”

公子淡淡说道:“王爷大智若愚。岂是我辈之人能参透的?”

乾隆正要再说什么,见兵部尚书讷亲急急上了养心殿丹墀,便住了口。传讷亲进来见过礼,乾隆问道:“天都快黑了,你又来做什么?有急事么?”

讷亲从怀内取出一份折子双上呈上,说道:“孙国玺刚递进来的六百里加急奏折。”

乾隆一边拆看,一边说道:“你那个军机处要这个样儿,还不如没有。朕听闻军机处章京官整日没人。还成话么?拿朝廷的俸禄,不办朝廷事,要军机处何用?”

讷亲不知道皇上从何处得来的消息。一进门就挨了一闷棍,也不敢辩解,忙躬身点头说是。乾隆却不再理他,埋头看那份加急奏折。看了半截便气得拍案而起,将那份奏折摔在地上,起身踱了两步。说道:“简直要反呢。”

王爷也不敢喝酒,走到一旁问道:“讷亲。出了什么事?”

讷亲低声答道:“陕州两个卖肉的屠夫劫持了知州,四五百号亡命之徒聚众起哄。占了县衙,说要扶朱家太子当王。”

乾隆怒道:“放屁!崇祯太子朱慈烺在李自成攻进京师时就失踪了,从此已经过了百十年,哪儿又冒出来的太子?”

要说这朱慈烺,可说是历史上最不被人关注的太子。崇祯二年,朱慈烺出生,之后被立为太子。可惜当时大明江山已经穷途末路,内忧外患,李自成起义军步步紧逼京师。崇祯帝眼见回天乏术,于是下令后宫的嫔妃自尽,以免落到起义军手中遭辱。此后,又亲手剑砍袁妃和长公主,并紧急招来太子。太子当年只有十六岁,崇祯帝命他速速逃出京师。

之后,这位小太子下落不明。一直到崇祯十七年,有人在山中见一少年,两人相谈甚欢,于是携伴同行。晚上就寝时,这人发现这少年内衣上锈有龙纹,惊问其身份,少年回答自己便是崇祯太子朱慈烺。当时,朱由崧已经在南京即位。闻得此消息后,派李继周查看。李继周奉命来见少年,那少年见到李继周率直问道:“迎我进京,皇帝给我做吗?”李继周摇头说道:“这种事情可是我们奴婢能晓得的?”这一年的三月初一,太子来到南京被交给宗处看管。朱由崧派两个之前在宫内当差的太监去查看,两个太监一见到太子,抱头痛哭,还脱下了衣服给太子穿上。朱由崧知道后大怒,质问两个太监:“真假未辨,你们就行见太子之礼,混账!”之后,就把两个太监杀了,随后,又把李继周也杀了。

此后,又是迷雾重重的太子案。朱由崧本来皇位得之不易,哪肯承认这少年就是太子?不过为了堵天下市民悠悠之口,这才又派候、伯、九卿众人纷纷过往探视。原总督经营太监正视良久,不言一语。太子见状,怒道:“卢九德,你见我怎不磕头?”卢九德不由自主地跪下磕头,已经魂不附体。太子骂道:“才一年不见,你居然肥胖如猪,可见你在南京享福不浅啊。”卢九德上下牙捉对似的厮打,又被太子骂了许久才张皇而出。之后见了朱由崧,却回复说:“认不清。”

朱由崧满腹心思,怎能承认他就是太子?如果眼前这人确实是太子,他就得让出皇帝之位。于是,又派人去相认太子,这次相认却和前次不同。大臣的回答一概是认不清。没办法,朱由崧只好找了亲信对这太子严刑拷问。没多久,结果出来了:太子是假的,真名叫王之明。但有意思的是,审问记录笑料百出。审问官问道:王之明,你冒充太子该当何罪?太子回答:我既然被你们说成不是太子,也就罢了,何必又改我名字?之后的审问不了了之,朱由崧把太子关进牢里。

这年的五月十日,清军大举南下。朱由崧到太平府避难。南京的百姓冲进牢里,把奄奄一息的太子救了出来,并拥其登上皇位。可惜这个皇位只持续了五天。五天后,清大将多铎攻进南京城,问道:“谁是太子?”门下有人回答说:“没有什么太子,只有一个叫王之明的冒充太子。”多铎笑道:“你们真愚蠢,如果他承认自己就是太子,早被朱由崧给杀了。”一名降臣借机说道:“他本不承认自己是冒充的,这都是马士英安排的。”

十天后,多铎设宴招待刚擒获的朱由崧,并把他的位置安排在太子之下。此时,太子才对朱由崧说道:“你让李继周把我带来,又不认我,还拷打我,逼我改名,这些事你敢说你不知道?”朱由崧低头不做一语。后来,多铎将太子和朱由崧一并带到京师,随后都被处死了。朱慈烺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不被人所铭记,乱世流离,也有人道最近出现在市面上的《红楼梦》就是他写的。

有意思的是,在顺治朝,又有人冒充朱三太子出现。之后的很多年,这个朱三太子就像鬼魅一样折腾着大清朝,直到康熙十二年,还有三人冒充朱三太子出现,结果都没抓来凌迟处死了。

乾隆再没想到,此时大清已经在中原定鼎百十年,竟还有人冒充朱家太子出现。这伙人简直是要做反呢。

王爷一向诙谐,见状也不发一语。他一向韬光养晦,大小政务和自己无关,绝对不随便掺和。此时自是闭口不言。几个人正沉思间,乾隆突然问道:“五弟,你看怎么办?”

见皇上问到自己,王爷又恢复到之前的状态,呵呵笑道:“臣能有什么好法子?臣只知道吃喝玩乐找女人,要说政事兵事吗,真的是一窍不通。要依照臣的性子,臣就要让兵部派军镇压。拿住为首的跺了他!其他人自然就都闻风而散。”

乾隆没说话,转身看向讷亲。讷亲见乾隆看自己,忙道:“奴才以为和亲王说得断不可行!”

乾隆冷冷问道:“为什么?”

讷亲答道:“朝廷一个知州在他们手里当人质,这些人占据县衙,当然用大兵镇压最为省事,却周全不了朝廷的体面。想想,这些人都是亡命之徒,早抱了必死之心的,他们急红了眼,什么事做不出?一兴兵,天下皆知,朝廷连这点子事都要大动干戈,很不值。”

乾隆点头道:“你说的是,但你有什么周全的办法?”

讷亲道:“奴才认为,应照泸州的那件案子办。”

听讷亲这么说,王爷先第一个笑了出来,说道:“照泸州的案子办?讷亲,你可真会想,难不成让我大清朝的兵将也学那小偷小盗行为?”(未完待续

第0116章 放水淹县衙

( 纯文字在线阅读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说来泸州案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泸州小桥镇张姓人家娶亲,新婚之夜陡然发生变故。原来,这新娘子原本已经有了相好男人,而要嫁的男人却是个比自己小好多岁的小毛孩。新娘子很是不满,一心只想和情夫相聚,索性勾结情夫在洞房里把小女婿绑在床腿上,当作人质,两情人竟公然占据洞房成亲。这事惊动了成千上万的人看热闹,州报到府,府报到省,一直报到雍正案前,弄得举朝皆知。雍正也没有什么好法子,当地这富户又是有钱有势人家。雍正亲自下旨务必保护好小女婿,擒拿奸-妇-奸-夫。无奈这两个男女防范甚密,看牢了十岁的小新郎,饿了只管要吃食,渴了只管要茶喝,没事还让公婆准备一桌好席面,两人在里面对酌。

官府就这么包围了是一个多月,依旧无果,泸州案子也算是当时朝廷的一大奇案了。后来,雍正无法,只好调芜湖道李卫去营救。李卫到泸州后,百般劝说也说不动。人家照常在里面有吃有喝。实在无法,李卫想了个鬼主意,从牢里寻了个积年老贼,用线香熏迷了这对“夫妻”,才救出那个倒霉的小女婿。如今也是陕州绑架知州案,所以讷亲也想出这法子来。

王爷笑道:“一县衙人,五百多号作案的,加上知县、县丞、典史、书吏一二百号人,还有衙役白役三五百号人,加起来足有一千多号人,难道都要用线香去熏?我们现在面对的也不是小夫妻,不能胡乱套用那个办法。

乾隆点头问道:“五弟说的也是。难道就没有办法了么?”

王爷又说道:“既然主子不愿意剿杀,臣以为围而不打也是一不错的法子。时日久了,里面的人中未必就没有倒戈的。”他惯会使用这种法子,之前围困双蛇山也是用了围而不打的方法。

乾隆连连摇头说道:“不愿剿杀是怕失体面,并不是心疼这帮王八蛋。”讷亲紧蹙眉头思量许久。缓缓说道:“主子,陕州这地方是邪教”一枝花“的流窜之处。因而,宁肯丢一县令,断不能叫这伙匪徒得逞,这是一。发文给河南、陕西、山西三省督抚,在洛陕一带戒严。万一脱逃,宁可错杀不可漏网,这是二。三,严令孙国玺封锁消息,不得妄自传播。等候朝廷派员处置。要我说,洛阳的阿桂也不是无能之辈。”

这才算是兵部尚书的策论。听及这里,乾隆脸上才缓缓展开,赞赏地看了讷亲一眼,说道:“你说得很是妥当缜密。阿桂,可是在内务府的笔帖式,会试中了进士的?”

讷亲忙答道:“是,皇上在藩邸时。他曾采办贡缎布匹。人很精干,说话办事都很有方寸。”

乾隆点头,突然想起了什么。问公子道:“若晴你在江宁开办缎庄,供应内务府红绸,应该和阿桂认识吧?”

乾隆真问到点子上了。当年,公子在江宁经营锦绣堂,恰供应内务府红绸缎匹,和阿桂多有接触。可公子不愿意随便揽差使。所以装作不知。此时听乾隆一问,才起身答道:“皇上说得不错。若晴在江宁确实和阿桂有过接触。”

乾隆笑道:“朕正在考虑派谁去呢?可好,你就和洛阳阿桂一起处置这件事吧。事后。朕重重有赏。”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ushuwuy.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